首页 资料中心 房产超市 二手市场 政府在线 家具装饰 自助交易 房产论坛
 您的留言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装饰装修 > 本地 > 正文
被质疑的设计 --现代设计发展潮流纵横谈

http://www.0731fdc.com  2003年12月01日   设计新潮

  朱国勤/文

  今天,被市场和技术支撑起来的现代设计重新被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所冲击,设计的"经典"观念和地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有的体系和观念从基础这一层面产生了动摇。

  过去,设计师常常喜欢把自己说成是"新生活方式的创造者。"设计师这一职业曾经被披上十分神圣的光环。许多人(包括许多设计师本身)都把设计师看成是现行和未来人们生活方式的确定者--建筑设计师确定着人们的居住空间和环境;产品造型设计师、家具设计师规定了人们生活和生产物品的样式;平面设计师提供了各种充斥于人们视觉空间的广告和包装……设计师在设计--生产--流通--消费的循环过程中起着主导者作用,他手中的笔挥发着神秘光彩--它犹如天间诸神所持的剑,主宰和划定着正在形成的一切!

  但是,现实是大众并没有接受设计师的思赐,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设计作品并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同,大量的滞销商品就是证明。例如:1997年我国有一万四千万亿元的产品积压,远远高出我国当年的国民收入。虽然这里有管理经营等多方面的因素,但设计脱离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无疑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如果仔细观察和分析一下的话,就可以发现:现存的设计--生产和流通方式是如此奢侈,当设计师的一些作品最终被消费者接受时,总是有太多的"浪费"相伴着--在生产的产品中总有大量的不被市场接受的滞销品,在现实中每100个产品中总是有一定的产品比例销不出去。人们常常大谈销售率如何如何,但即使它是97%,还有3%的产品是浪费了,就整个国家而言,这个数目将是个天文数字--更何况现实的销售率要远低于口谈的数据,否则怎么会有一万四千亿元一说!?

  市场一方面是连接设计和消费的桥,另一方面又成为一种陷阱--它消耗了太多的社会财富!如果说浪费是一种犯罪的话,那些造成巨大浪费的设计师是否可以以罪论处?

  于是人们要问:现存的设计观念和设计--生产方式有没有进一步发展和改善的可能?在现实中有没有可能存在着一种绝少浪费的设计--生产--浪费的方式呢?

  瞻前顾后,如果我们从设计和消费、生产、流通的关系的历史发展变化来思考这个问题,也许会有所启发。

  一种结构性缺陷--设计到消费的单向性进程

  设计和消费之间的联系,在市场条件下是以商品的交换实现的,这种交换除了物的交换外,还意味着内含劳动价值的交换,设计师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换。而在实现设计完全的价值方面(既完全合乎消费者需求)最主要的是设计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换。

  工业时代以前的手工业生产方式,设计、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的界限似乎并不是明确的。在过去,穿行在城镇乡村之间的手工艺者在设计制作一件"产品"--一架木床、一个木桶时,设计者时时和消费者(主顾)发生着联系--消费者不断地"审核"着木匠口头或用笔划出的各种设计样式,不断地要求木匠修改着各种假定的方案,最后,做出的"产品"成为设计者、生产者的木匠和消费者共同的产物,并在审美、功能等各方面合乎消费者的个性和个人需求。从这里可以发现:①设计者只是方案的提供者和执行者;②消费者常常参与并主导着设计、生产的整个过程;③设计、生产、消费这一产品的实现过程并不分离,它们是联为一体的,并进行着双向性的交流(市场流通在这里并不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④重要的是设计的价值得到了根本性的实现--设计满足了作为个体意义上存在的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在这里浪费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让我们再看看今天的设计师是如何工作的--作为现代大工业、大市场经济运行方式基础的社会大分工,带来了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同时造成了设计、生产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的分离,市场把设计师和消费者连接起来的方式是非常"僵硬"的--通过商品的交换及认可来实现设计师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换。设计师们坐在办公室内为着一个(或一群)他从未见过面的消费者进行着"生活方式"的设计,桌子上是一份份调查报告,一张张的设计草图,一切好像都合乎程序和逻辑。然而,在几乎是无穷尽的分工环节中,存在着太多的脱离消费者需求的可能性--如果市场调研的材料有误或过时,设计程序上的任何草率,企业主管对设计主观性、庸俗性的见解等等,一切都可能使设计脱离消费者的需求!

  现代设计--生产的流程有如一辆由几百、几千个零部件组成的巨大列车,对列车而言任何一件小零件的不合格都会造成整个列车的倾覆,而现代设计、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进程远比一架列车复杂得多,它不仅涉及技术方面,也和社会意识、文化和其他各个方面联系着。

  现代大工业以流通(市场)作为连接设计生产和消费的点,设计师对消费者的认识是通过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实现的:消费者方面的信息很难有效地反馈到设计这一环节上来。设计--生产--流通:消费这一进程主要是单向的(即从设计到消费),因此它的中断是非常容易的。

  必须指出的是在现有的许多企业中,生产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最大化的利润,于是设计--生产这架高速行驶的列车,它的目标指向是一个笼统的利润,而实现目标的进程却是无数的具体面分化的消费需求。这种设计和生产目标(利润和实际消费需求)的分离,其结果是充满危险的!如果读一下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为实现利润而疯狂的精彩话语,我们可以了解现代设计师为什么会犯如此多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在特定的背景环境中为什么不可避免而难以纠正。

  当人们热哀赞叹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巨大效益时,他们常常并不注意到自己为这种方式付出的代价。设计、生产和消费者之间的分离作为分工一方面提高了生产力,另一方面在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关系上也使设计和生产的过程随时有着分割和中断的危险。这种分离实际可以看作是现代生产方式中的一种结构性缺陷。尽管现代设计在方法和程序的科学性上有着巨大的进步,但现实是这一结构性的缺陷往往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了灾难性的结果,无数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

  被假定的"群"

  有人会在这里争辩:现代设计有一套完整的市场调研方法和设计程序,它可以解决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问题。 现代主义是现代大工业发展在设计上的一种应答,它近乎完善地回答了当时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在发展初期所提出的问题。现代主义对过去传统设计方法的批判,是以"功能"这把利刃将装饰这一反映着人和自然关系的斑澜外衣剥除干净。

  现代主义发展了一种主要是以抽象主义为基础的设计表现语言,并以功能的分析和实现作为设计的主要课题。它有一套系统的市场调研方法,然而在具体的环境中,这种方法在现实的运用中有着一些同样的"结构性的缺陷"。

  现代工业运转的前提是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因此,现代设计对产品消费对象的设定,它为之服务的那个"人",只是一个"群"的概念。生产的规模批量越是大,其群的含量越大; 而群的外延越是大,其特定的内涵越是模糊,实际上,早期现代主义设计者尽管在设计上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功能为目标,但常常更多地考虑的是消费者生理和经济(如运用人体工学和价值工程等)等一般方面的特点,至于他们在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属性则往往被忽略了。但从市场或更大的角度去看,后者是更为重要的东西。因为人是具体的,是其"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心理和社会地位上的不同,反映出人的个性,还包括其民族的地方的等"类"方面的属性。没有此,消费对象便成了一种"空洞"而抽象的对象。

  对消费者特点及其需求漠视的直接结果是设计风格和语言的单一,包豪斯式的单一化的建筑"考虑"到了人的各种需求,但传统建筑所反映的人、历史和地方的东西却失去了。世界上许多现代城市面貌一致,已使人厌倦。在设计师设定的空间和物品中生活,人们感到压抑。所以"崩克"、"嬉皮士"、"后现代主义"等现象的出现,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一下,现代设计方法的这种结构性缺陷,从本质上看,是以大规模、标准化为基本特征的工业生产方式和作为个体存在的消费者之间矛盾的外在表现。在工业生产发展早期,在供给还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时,这种矛盾往往被像"平民化"、"民主性"之类的美丽的设计口号掩盖着,人们只能别无选择地接受设计师"创造的生活方式",但随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市场--实际上是人的需求的提高和细化,这种矛盾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

打印页面】 【推荐给朋友】【关闭窗口
 
· 知名设计机构进驻长沙 (2003-11-25)
· 四件作品获全国大奖 (2003-11-25)
· 家装设计存在三通病 (2003-11-25)
· 家居设计对接建筑设计 (2003-11-25)
· 湖南设计跻身全国前列 (2003-11-19)
· 开放的设计思维 (2003-11-19)
· 室内空气污染可致不孕 (2003-11-18)
· 上海家装设计明年统一标准 (2003-11-18)
信 息 搜 索


自由交易信息推荐
· 出租一套二室二厅的
· 出租一套一室一厅的
· 出租一套二室二厅的
· 出租一套门面的房子
· 出租一套二室一厅的
· 转让一套二室一厅的
· 求购一套三室二厅的
· 出租一套二室一厅的
· 出租一套二室二厅的
· 转让一套二室二厅的
进入自由交易区>>



为了本系统能够更好的为您服务,请使用800*600显示及IE4.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Copyright (c)2001 版权所有 长沙市房产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长沙楼市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662665 4662666 经营许可证号:湘ICP证010022
All rights reserved, www.0731fdc.com E-Mail:web@0731fd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