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4设计陷阱
深度指数:★☆
现象:所谓“设计陷阱”,就是装饰公司的设计师在进行家庭装修设计中,故意让消费者多花钱,有时甚至是花冤枉钱。有些设计师在设计中故意增加装修项目,不需要做柜的
地方加个柜子,没必要吊顶的地方非要吊顶。这样一来,装修报价就要高很多,设计师的提成也就水涨船高了。有些装饰公司或者设计师和一些建材商有协议:只要设计师在设计中使用了他们的材料,最后由建材商给装饰公司或设计师返款。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就有意使用这些有回扣的材料。即使有其他价格比较便宜、装饰效果更好的装饰材料,设计师在设计中也不会采用。结果消费者又花了冤枉钱。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设计阶段要坚持自己的设计要求,如果出现与设计师审美、造型方面的分歧,一定要仔细衡量。在与设计师洽谈之前,一定要自己转转建材城,对材料有基本认识。
top3价格陷阱
深度指数:★★☆
现象:在目前的京城家庭装饰领域,有些装饰公司故意将报价压低,然后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消费者追加工程款,这种故意欺骗消费者的做法,被形象地称之为“钓鱼”。首先,装饰公司在做预算时,有意将一些项目略去。例如卫生间防水、墙壁基底处理等项目就常常在装饰公司“省略”之列。这样出来的装修报价,必然要比其他装饰公司低。另外,打折的手法也是装饰公司常用的“钓饵”之一。目前装饰公司的毛利率从20%到30%不等。如果打折的幅度超过这个限度,装饰公司肯定就在玩猫儿腻,不是报价故意做高,就是要钓消费者。消费者签订了家装施工合同,装饰公司派施工队进场施工。在工程开始后,装饰公司就开始“收线”了。首先,装饰公司会以各种理由,要求消费者追加预算。装饰公司常用的理由,无非是项目漏算、改变工艺和材料,以及公司要赔本等等。本来这些问题,在设计阶段就应该由装饰公司的设计师考虑清楚,并与消费者进行洽商的,但装饰公司到施工阶段才提出来,往往让消费者措手不及。
专家提醒:单项报价可以参考北京市建委出台的“家庭装饰工程参考价”,如果报价与参考价相差过大,一定要求装饰公司说明原因,像水电线路改造等方面一定要在验收的时候确定详细数量。
top2合同陷阱
深度指数:★★★
现象:在合同的封面上,装饰公司要注明“资质等级”,有些装饰公司将建委的“设计资质”与“施工资质”混为一谈,并利用其他公司的资质证书来蒙骗消费者;在合同中的“发包方和承包方”一项中,有“委托代理人”一栏。有些装饰公司属挂靠、承包企业,却故意不填写“委托代理人”一栏,也不填写法人委托的代理人姓名及联系电话,以便出现问题后推卸责任。
另外,在合同中第七条规定:对于装修材料的验收,应由甲乙双方共同确认验收并签字认可。材料验收单应对材料的品种、规格、级别、数量等有关内容标注清楚,材料验收时,公司的质检人员应到场并主持验收工作,如由施工队代行验收,公司应承担一切后果和责任。另外,验收的材料应与合同中规定的甲乙双方提供的材料相符。在这一条中,有些装饰公司就对消费者购买的装饰材料百般挑剔,一旦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就说是消费者购买的装饰材料有质量问题。
专家提醒:签订合同之前细读合同全文,如有疑问向装协、消协或装饰公司所在的家装市场咨询;凡有更改设计或增减项,一定要形成书面文件,作为合同附件。
top1材料陷阱
深度指数:★★★★
现象:材料陷阱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材商的“假冒伪劣”:少数建材商在暖气乳胶漆、瓷砖、板材和木地板等大宗材料上,采取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等办法,来牟取不义之财。
有时建材商还与装饰公司、施工队串通起来,用假冒伪劣材料来坑骗消费者。例如消费者张某在施工队长的带领下,去一家建材店购买瓷砖。结果他听到售货员问施工队长,“要半年的,还是要一年的”,施工队长说要半年的。张某大惑不解。结果在装修后半年,瓷砖表面出现脱釉、掉色等问题。张某这才知道,原来施工队和建材店之间有“猫儿腻”,故意让他以优等品价格,购买了只能使用半年的劣质瓷砖。
二是施工队的“偷梁换柱”:有些施工队将消费者购买的优质装饰材料,用假冒伪劣产品替换下来,然后偷卖或转移到别的工地使用。尤其是某些用于“隐蔽工程”的材料,如大芯板等,最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因为户主不可能24小时在工地驻守,不法施工队总有机可乘。
专家提醒:购买材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商家;在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认真核对款式、数量;施工过程中,监督材料的消耗量。
武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