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薛孔宽15日在“绿色材料与绿色奥运”国际研讨会上指出,北京奥运会大量临时建筑不能在赛后简单地一拆了之,必须预先制定一套完整的回收再利用技术方案。
薛孔宽将北京奥运会的临时建筑划分成比赛、训练、交通等12个类别,其中绝大多数属于一次性使用或者赛后利用率较低的场地。他说,修建临时建筑时如果不预先考虑赛后利用价值,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北京应该借鉴悉尼和雅典这两个奥运会主办城市在资源利用与回收领域获取的经验。
薛孔宽认为,北京奥运会临时建筑与设施应以轻质钢木结构为主,便于整体移动或拆卸再组装,结构件的材料还可重复使用和再生。像用于比赛的临时场地,应采用简单的组合式拼装钢构件、轻质膜材料和透明玻璃等,占地面积较大的临时休闲场所要具备多功能性和较高的可变性,公共厕所则要选用移动式的。
薛孔宽建议北京奥组委加大对可重复使用的临时建筑与设施的经济投入,尽可能降低赛后损失,甚至做到“资源零损失”。他说,选用材料是否可再生,应该成为建设奥运临时建筑与设施的一个必要条件。可回收利用临时建筑与设施是“绿色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充分展示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生态文明。如果做到这一点,北京将在奥运会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据了解,北京奥运会重大工程项目招标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正进入建筑材料及设备采购阶段。北京奥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永久性场馆还是临时建筑都会选用绿色材料和环保新技术。
(作者:崔军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