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概念、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拉高出货,几乎每种投机手法,都在红木身上用到了极致。”据万福红木副总经理陈秀文介绍,因为海南黄花梨市面上已无“大料”(即宽10厘米长70厘米以上),仅存少量“小料”,题材有限,炒作空间不大。相比之下,紫檀历来受到近代皇家的追捧,且来源有限,所以在红木市场,首先被当作了炒作对象。在此种炒作心理的左右下,市场上传出一种说法:印度紫檀已经绝迹。与此巧妙“吻合”的是,2007年,印度加大了对华限制出口的力度。
爆炒原料,爆炒家具,在全国红木家具的市场上,最终引发的是各种资金投资的冲动,热钱纷纷地涌入。
“从珍爱到收藏、从收藏变投资、从投资变投机,国内不少金融机构成了这轮非理性暴涨的幕后推手。”据了解,曾有多家银行纷纷与古典家具厂商签订协议,为购买红木家具的客户提供贷款服务。“金融的介入被视为红木家具收藏升温的一个信号。”
黄花梨貔貅宝鼎(广作)
价格回落期待理性增长
不过,谎言很快被戳穿。为了弄清楚市场上天价的紫檀木料,中国文物学会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周默5次深入印度,于去年10月31日公布了他的印度南部紫檀考察报告。当紫檀不是已经绝迹的绝世珍品,价格的暴跌自是情理之中的事。红木家具在攀过炒作高峰后,这些原材料价格几乎都回到了原点位:印度小叶紫檀目前价位在每吨30万~35万,而越南黄花梨则在每吨40万元左右。
“一起一落之间,无数最后入场者铁定被套牢。”由于红木家具生产周期长,从去年8月份开厂到年底推出产品时,价格高位已没人敢接。在资金链断裂下,仅福建仙游一地就有200多家红木企业关门倒闭。这些企业忍痛抛售存货,从而直接加速红木价格的回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