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在莫斯科这样一个平均月工资已超过1000美元的城市里,有辆1万美元左右的车,买套50平方米的房子,在郊外有个别墅(其实不过是个小木屋而已),再养1个孩子,这就是大多数莫斯科人心目中的中产阶级生活。然而,莫斯科芸芸众生中,只有1%的幸运儿能在这座“全球物价第一”的城市里实现这一听起来还不算奢侈的梦想。
近日,俄罗斯《独立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为莫斯科本地人勾勒了一幅典型的中产阶级奋斗路线图。《独立报》模拟的是一个23岁刚毕业的莫斯科本地大学生。他刚开始的月薪是300美元,与父母同住无需租房。25岁时,他开始成家生子,并买了第一辆汽车,这时他每月能挣1000美元。33岁时,他将辛苦积攒的3万美元作为首付,贷款买了套面积50平方米、价值20万美元的住房。此后他必须毫不懈怠地工作,花20年的工夫将房贷还清。期间,购置新车、车库和郊外别墅都是令他挠头的开销。53岁那年,他追求了30年的中产阶级梦终于成真。欣喜之余,他还要庆幸全家多年来一直平平安安,没有节外生枝要花钱的烦心事。
今天,俄罗斯潜在的中产阶级只有总人口的5%,主要是中小企业家、中高级管理者、高级官员和个别的知识精英。在西方国家,医生、教师、工程师普遍属于中产阶层。而在俄罗斯,这三种职业者却仍为生存拼搏。有社会学者指出,俄罗斯社会财富的增长主要集中于能源领域,多数行业受益较少,是造成中产阶级队伍难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