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7日紧急宣布接管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简称“两房”)。之所以祭出“大手笔”,是因为美国政府担心状况不佳的“两房”引发进一步的市场动荡。一旦“两房”破产,美国国内外的金融市场都将会面临巨大混乱。
不过,“两房”遭接管,必然也会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那么,“两房”纾困伤害了谁呢?英国《金融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华尔街日报》等报发表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两房”股东
美国的小型地区性银行可能要承受房利美和房地美纾困行动所带来的冲击。这类银行持有的这两家抵押贷款融资机构的股票价值将损失殆尽——而在此时,很多银行都已经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
在“两房”已发行的360亿美元优先股中,地区性银行和美国的保险公司持有大部分。虽然普通股和优先股都将继续交易,但是投资者将失去股息。而且,在美国政府购入新发行的高级优先股股权的情况下,“两房”投资者将承受亏损的风险。
极少有地区性银行对这类优先股进行过任何有实际意义的减记。然而,政府对优先股股份的稀释将促使这类银行尽早承认亏损。
其他的大输家还包括大型的机构投资者,它们持有“两房”一半以上的普通股,其中一些机构还在近几个月继续增持。
机构债持有者
亚太地区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是“两房”债务最大的海外持有者。它们在未来数周做出何种反应,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项紧急政策行动能否取得成功。
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中国(3760亿美元)和日本(2280亿美元)是所谓机构债的两个最大的外国持有者,韩国(630亿美元)和澳大利亚(330亿美元)也位居十大债权人之列。
不过最近几个月,厌恶风险的亚洲投资者已成为到期机构债的净卖家,这增加了美国财政部官员的紧迫感——政府需要采取行动来遏制资金外流。
作为中国大陆一家主要的商业银行,中行在今年第二季度将其持有的机构债削减了46亿美元。
自俄罗斯今年初宣布其持有1000亿美元(相当于该国黄金和外汇储备的六分之一)美国政府支持的机构债以来,它也一直在缩减持有的“两房”债务规模。
美国国债持有者
美国政府可能需要借入大量资金为其纾困行动筹款,美国国债收益率因此被推高。
“市场预期财政部的资产负债表将出现恶化,并且需要新发行大量(政府债券)来为房利美和房地美筹款,”法国巴黎银行国债交易部门主管克林曼表示。
在一片对美国未来预算赤字规模的恐慌中,标准普尔昨日维持了美国主权信用的AAA评级,减轻了美国国债持有者的忧虑。
美联储数据显示,最近几周,外国投资者增持了美国国债并卖出了“两房”发行的机构债。
随着美国财政部做出明确表示——机构债务持有者将得到保护,此类交易现在可能会逆转。
交易员们预期,即将出现的由债务发行造成的国债供应量增加,将在未来数周推动收益率大幅走高——尽管经济方面进一步的负面消息可能会对此趋势形成限制。
美国纳税人
美国财政部打算付出大量资金挽救“两房”,但美国纳税人所付出的代价数年中都难以知晓。这笔资金也许将超过1000亿美元。资金总额将由华盛顿经营“两房”的方式和美国房地产市场和经济的表现来决定。
如果楼市颓势无法扭转,抵押贷款违约造成的损失将由全体纳税人买单。“两房”所拥有和担保的房产贷款高达5万亿美元,只要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比例稍有变化,很快就会影响到几百亿美元资产。
一些房贷市场专家说,最糟糕的情况是,代价可能远高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为赔偿存款人存放在破产的储蓄机构的资金支付的约1250亿美元。另外,也可能出现短期资金注入最终只会对纳税人造成极少损失或根本不会造成损失的情况。
美国纳税人现在与房地产市场被捆绑在一起了。而且风险远高于联邦政府投入300亿美元资金救助贝尔斯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