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中国房地产政策将大调整
关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短期看好,中期看淡,政策的不确定性未必像想象的那么大,不过中期来看政府也未必是决定房地产周期的唯一因素。
中国房地产最弱的一环是开发商,不过相信他们资金链的最坏时间,短期而言已经过去。成交的回暖和资本市场的重开,已经令多数大的开发商的现金流转危为安,甚至银行也放宽了对他们的借贷限制。资金状况得到改善,销售策略更侧重于量的增加,加上各地地价相对便宜,开发商在土地市场日见活跃,未来几个季度估计土地成交会大幅增加,新地王会频频产生。
针对房市升温,政府会不会出重手打压?以试点的形式在个别城市出招是可能的,口头警告更会不断出现,不过只要投机不过火,目前很难落重药整治楼市。
房地产市场,是目前中国经济中唯一一个加速的引擎,在其他引擎不是减速便是死火的今天,打压房地产与经济维稳的大目标背道而驰。房地产市场此时息火的潜在连锁反应,很难预估;其金融风险、社会风险,很难预估。在政治交班之际,这个责任恐怕没有人愿意承担。
房地产政策,又是目前唯一仍能有效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货币政策早已陷入流动性陷阱,措施出台频繁。
但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限。财政政策则受到地方财政的制约,各地政府可以推出天文数字的投资大计,但是地方财政多已濒临破产,根本没有能力再支持一次2009年式的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在信贷上不合作,地方政府所谈的项目更属无米之炊。
真正还能对经济实行有效微调的,还就是那个说不得的政策——房地产政策。而且,政府毋须做任何事情,只要放下那只闲不住的手,本身就是政策。在房地产政策上政府讲了许多,《人民日报》、《新华社》也评论了许多,那是悬在头上的剑,起着威慑作用。但是有效的打压措施却迟迟没有见到。夏季政府曾派出16个调查组,分赴16个城市调查,回来后异口同声的结论是没有泡沫。
不过,以笔者之见,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泡沫,其表现形式是一线和沿海城市房价过高,内陆城市供应过大,无论以国外房价衡量还是以普通市民的收入水平衡量,中国房价均嫌过高,调整只是时间的问题。
房地产有周期,出现调整是正常的,无可避免的,这也不代表跌下来的房价以后不会再升。过去二十年,中国人平均收入上涨8倍,房价却涨了22倍,收入需要数十年的双位数增长,才能赶上房价的上升,这个期间房价出现调整十分正常。
在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有比其他国家更大的影响力。的确政策因素是在左右房地产周期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政策不是万能的,政府的房地产政策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制约,政府财政力量、行政力量并不是无穷的,政府的判断能力、执行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均可能出错,总之政府并非上帝。
短期楼市已经企稳回升,而且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不过当中国的流动性被逐步回收后,当中国的贸易顺差大幅下降后,一个相当程度的市场调整可能会出现,这个时机或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走强的趋势暗合。房地产调整,也许在2015-2016年左右发生。
十八大后房价10年将翻一番
在中国十八大会上,总书记胡锦涛所定目标:2020年实现GDP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倍。其中有五六处是直接或间接提到住房问题的。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是中国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住房制度。这就表明,房企搞房地产开发和政府搞保障房建设,并驾齐驱,双轮驱动,两手都在抓。那么,我们市场上的房价,是否会受到保障房的冲击要下调,还是在十八大后要上涨(有些人放炮说还要暴涨),我的看法是,十八大未来的房价走势,答案就在十八大的报告里。
那就是:十八大后的房价上限是十年翻一番!因为十八大报告里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现在执行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国八条”里有关房价的涨幅标准,就是要低于GDP增幅和当地居民的收入增幅等,那么,我们不难得出,十八大后的房价上限就是十年翻一番!
既然中国的房价要在十八大后10年翻一番,那就是小幅攀升嘛!未来的中国房价,暴涨不可能,大跌更不可能!平稳和不温不火的中庸之道,就是未来中国房价的大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