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潇湘楼语 > 正文

王义高:2015开发商该知道房地产会发生什么?

2015年03月16日11:34:08      0731地产研究院      王义高

[提要]2014的房地产在 “新常态”下,好一阵歹一阵凑合着过去了,开发商从未感到会如此艰辛,楼市已经没有阳春三月小高潮,没有金九十银旺季,没有开发商日进斗金的喜笑颜开。看看几个房地产业界大佬们说些什么?潘石屹说中国的住宅已经很危险,王石说李嘉诚卖房子是个信号,不管他们说什么,我们唯一要告诉开发商的是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准“大势”,从容为自己“解套”。

    

    1、房地产领域的信息,你该如何看懂?

    的确,房地产领域信息很多。住建部部长说要加快保障房改革,加速棚改力度,加快征信系统联网;国土资源部说要加快不动产统一登记;财政不说要加快不动产征税试点了;国务院出台“已房养老”条例,公安部说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市化。央行降低准了,公积金开放了,宏观调控全面松绑了,可是开发商啊!你是否明白,为何房子比“调控”和“打压”时期更难卖了呢?

    鄂尔多斯、温州、杭州首现崩盘现象,沈阳、西安和张家界等城市出现3字头价格。庆幸的是限购取消了,限贷松绑了,公积金可以异地缴纳和提取了,按揭利率下降了,央行政策“认房不认人”了,今年突然又“降准”了,可开发商资金链依然紧张,地下融资越演越烈了。我们估计,2015年,房地产总有一些事情要发生。

    2、房地产常态化,开发商应该抱平常心

    2015年春节比以往来的更晚一些,因此,第一季度楼市销量和价格不要期望有爆发式反弹,受制于资金链紧张和债主压力,甚至许多楼盘难见开发商踪影,三四线城市更是无法分辨是开发商“楼跑跑”躲债去了,还是去等待房价再次上涨,他们会回来,显然开发商的不作为增添了土地财政压力和楼市风险,以及政府忧伤。

    从2014年至今多个利好的政策释放并没有给市场带来长期繁荣的迹象,顶多就是对过去的若干调控政策的“松绑”,不论出台的新政策来自哪里,都只给楼市短暂的销量拉升,价格却难以高企,窗口机遇期大多不过十五、二十天。

    面对地方政府“保增长”的强烈要求,我们预计2015年还会有新政策出台,但要全面激活楼市恐怕不太可能,唯一难以判断的是今年不动产登记怎么“下手”,地方政府如何执行?可以想象,不管如何折腾,开发商所有的促销活动都会被不动产登记信息炒作所“搅浑”,当然也包括政府土地拍卖市场,人们似乎对不动产登记有“畏惧”心理。

    3、楼市面临四大风险,但开发商无需悲观

    中国经济整体开始下滑,房地产能一花独秀吗?许多人认为政府不会放弃“支柱产业”,当经济整体下滑时,占GDP20%多的房地产占比或许还会提高,但开发商房子卖不起价,销量上不去,资金压力越来越大,是支柱产业有如何?开发商会从中受益吗?当经济下滑,房地产最核心四个大问题一定要看清楚:

    (1)房地产已经供大于求,供需结构逆转,全国650万套住宅的库存,如何消化?为了争夺少数购买客户和投资人,开发商须拼命自己比拼;

    (2)城镇化推进缓慢,人口红利消减; 新增人口不足以拉动楼市反弹。媒体说,连村长都在上海买别墅了,新人口中还有多少过去没有在城市里买房的呢?

    (3)楼市“造血”能力不足。要推行的不动产登记必然设计“实名制”产权登记,住建部并未放弃“征信系统联网”,除了“刚需”谁在这个节骨眼上再购房呢?许多来历不明的“神秘”买主,房子似乎成了他们的烫手山芋。

    (4)政府融资平台高负债,银行贷款接近极限。央行一再降低准备金率,向市场释放更多货币,但现在商业银行准备金已经下降到15%,为25年来最低,商业银行哪里来钱呢?房地产已经“透支”了住房消费,老百姓已经没有多少钱用于投资房产。

    银行开发贷款到了极限,要命的不仅仅是开发商和政府的土地抵押给了银行,而且制造业工厂土地、酒店和写字楼都把土地和资产抵押给了银行,房地产风险一旦爆发,制造业一样会拖累。另外基础设施和大型工程永无停顿的贷款,让开发商雪上加霜,银行贷款已经非常困难,唯有“银子银行”表现活,为了支柱产业的繁荣,地方政府似乎管控乏力。

    4、何必等死,积极转变开发模式为上策

    国民普遍认为房地产的投资价值正逐步减弱,以往许多业主认为自己拥有多套住房,可以“以租养房”,收取租金,“不劳而获”,征收不动产税,动摇了购房人信心。但不要把国家的不动产登记看作“利空”,看作反腐需要,那只是一项产权制度登记,只是房地产产业要检讨自己的发展模式。

    房地产何时崩盘我们不作这样的预判,但已经陷入钢铁、水泥和其他产能过剩产业一样的危机状态,经济学家不愿意使用“经济危机”,我们用“滞涨”和产能过剩替代经济危机这类表述,一些开发商不懂,不理会经济学家所说的“大势”已去是什么意思。

    房地产已经发生供需逆转,供大于求,政府没有更好的方式来解决房地产难题,比较“宏观调控”时期,房地产政策松绑了,开发商市场竞争却更激烈了,调控政策时期房子比松绑时期更好卖,但许多开发商却骂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却未能学会抓住“大势”机遇,企业作为微观市场主体“打抢的不要”,“悄悄地赚钱”才是正道。

    房地产业早已开始洗牌,不要责怪政府,地产界自己就希望“重新洗牌”,希望别人灭亡,自己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独自赚钱。可是开发商忽视了一个经济学规律,当投资者大量退出时,市场差不多已经接近灭亡,有竞争才有市场。

    2015开发商将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房地产已经进入了产业“生命周期”的衰退曲线区,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转型发展才是生存之道。

    5、洗牌中寻找出路,开发商方法很多

    (1)行业洗牌加速,大盘时代将终结。开发商洗牌不是2015年才出现的,只是2015年一定会表现特别,“楼跑跑”令政府和债主大伤脑筋,苦不堪言。我要告诉大家,无外乎中国房地产已经走完了快速复制模式,“大盘时代”将很快终结。融创中国600多亿的销售额销售面积也就300多万平米,中海济南项目开盘几十亿的销售额、400万平方米的长沙湘江世纪城在二三线城市很难再现,一线城市也不会让开发商再这样“蛮干”了。可以说,未来房地产业只有大公司,不会再有大盘,因为,已经不会有疯狂的消费和客户,没有毫无止境银行按揭,任意放贷,也难以想象政府不惧怕风险批出“大盘土地”。

    (2)并购和项目出售成为热点话题。今年一度出现了资产证券化的热潮,湖南的开发商总是反应慢一些。 2015年项目融资和股权融资势头将成为潮流,关键自己如何学会融资,或者通过融资全身而退,转移风险。整个产业界死盘烂盘越来越多,缺钱的越来越多,“楼跑跑”的越来越多。但我们乐意见到产业内的自我调整——并购、股权融资,而资产证劵化政府或许会予以某些政策干预。

    绿城和融创这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之所以这么受关注,不仅仅是孙宏斌和宋卫平两位的人气有多高,另外一方面是涉及了两个前十品牌的冲撞重组和合并。融创试图通过并购来实现从第十到前五的梦想。湖南本土开发商基本都是些干的滋滋有味的“小老板”,省内前十名的一律都是外来开发商,当并购开始时候,本土开发商依然在做自己如何“做大做强”的美梦,殊不知,今后开发商的机会不在于土地,不在于资金,不在于建多少房,而在于是否学会转嫁风险,整合资源,或者说风险共担模式的开发。所谓的“抱团取暖”只是自欺欺人,市场很开放,但你要学会如何抗击风险,抵御市场萧条做到“联合出海”。

    “新常态”产业特点是按供需关系决定市场,不是靠资本建造无人居住空房和无法出售的建筑物。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腊肉多了,即使是过年也无人吃更多,杀更多的猪,无非增加了腊肉,却为增加消费。

    不管2015楼市有多大风雨,我们需要共同努力。2015楼市健康发展,产业转型要靠智慧,靠政策大势。“猪放在大势风口上也会飞”。没有人会死到临头扔看不清大势,我们相信2015年仍然是一个房地产的丰收年!

    

    作者简介:王义高,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院院长助理、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教授、湖南省房地产业、湖南省房地产开发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版权属0731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重要提示: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示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留言新闻评论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 资讯搜索
  • 专题搜索
  • 访谈搜索
热点资讯
查看更多>
  • 今日
  • 本周
  • 本月
楼市排行
最新开盘查看更多>>
独家专题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