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2】72号文件和国家经贸委有关政策,我国170个大中城市将从2003年6月30日起结束上千年生产实心黏土砖的历史,要求我们现有的实心黏土砖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发展节能、节地、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这不仅是墙材革新的需要,而且是国民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需要。现在离“禁实”的时间仅有4个多月,许多企业按照“禁实”要求,对原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节能产品。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处于观望态度,把严肃的“禁实”政策当成儿戏,一旦“禁实”时间一到,政策执法落实到位,实心砖生产企业就会失去市场,个别企业将面临企业倒闭、职工下岗的命运。为了使我们的企业在不多的时间完成实心黏土砖生产线技术改造,本版将连续编发闫开放对“禁实”后砖瓦企业产品发展方向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目前按照现有实心黏土砖生产工艺确定“禁实”后产品调整方案,主要有:改产多孔砖产品:就我国众多砖瓦企业来说,主要为乡镇和民营企业,实心黏土砖生产工艺大多为:一道对辊,一道搅拌,挤出成型;个别企业更简单:一道对辊或一道搅拌,原料进入挤出机直接成型。这种简单的工艺可以将其改造成多孔砖生产线。在原有厂房的基础上,依据当地黏土原料特点,将一道搅拌和一道辊改为一道对辊和两道搅拌或两道对辊和一道搅拌。成型挤出机采用挤出压力为1.5~2.5Mpa,真空度为92%挤出机,基本上可以满足生产多孔砖的需要。
在选择多孔砖产品方案时应注意三点:首先是熟悉GB13544-2000《烧结多孔砖》国家标准,规格尺寸尽可能在标准给出的数据中选用,并特别注意当地使用习惯和近几年生产模数多孔砖等产品的可能性。其二,要满足国标中几项主要指标:强度等级不低于10MU,最好15MU以上;孔洞率不小于25%,最好在28%以上;孔洞排布最好为矩形条孔错位排列,而不采用圆孔,提高产品热工性能指标。其三,如果采用内燃烧砖或掺入工业废渣,应对原料进行一次放射性测定。
实心黏土砖改产多孔砖如果不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设备30万~50万元左右,配电设备和增加少量厂房20~30万元,改造费用可以控制在100万元以内。
改产空心砖和空心砌块大中城市,特别是地震设防裂强度较高的城市,框架结构较多,空心砖和空心砌块的需要量较大,市场前景看好。四川的西昌市实现了烧结实心砖空心化,而烧结空心砖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见,“禁实”后实心黏土砖改产为空心砖产品也是完全可行的。
建议采用工艺改造方案如下:
黏土矿→箱式给料机→对辊破碎机→搅拌机→简易陈化库(有条件地区也可选用全机械化陈化)→箱式给料机→细碎对辊机→真空挤砖机→成品→垂直切条机→切坯机→ ①(自然干燥、轮窑焙烧)坯场干燥→轮窑焙烧②(人工干燥隧道窑焙烧)码干燥车→隧道式干燥→人工或机械卸干燥→车→人工或机械码窑车→隧道窑焙烧→成品。
生产空心砖的成型挤出机采用挤出压力为2.0~3.0Mpa,真空度为80%~92%,并注意细碎对辊机间隙应满足2毫米以下颗粒要求。
在选择空心砖产品时也应注意3点:其一,新的GB13545《烧结空心砖与空心砌块》国家标准已通过审定,并已上报国家质检总局,报批稿已刊登在《砖瓦》杂志上。确定产品规格尺寸时应注意查阅标准,不要自行其事地随意确定规格尺寸,不符合国标的空心砖和空心砌块,市场难以接受。其二,强度等级应不低于3.5MU,最好5MU。强度等级虽然在3.0MU以上就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但在出窑、出厂装运、建筑工地搬运过程中损坏较大,建议适度提高。其三,满足孔洞率和孔洞排布的要求。将要颁布的国标,孔洞率应在45%以上,对于一等品和优等品孔洞排布高度方向不小于2排,宽度方向不小于5排,这就意味着目前市场上普遍生产的大三孔和大二孔,将不符合国家标准一等品和优等品要求。
对于一个工厂来说,技术改造时也可以同时考虑多孔砖和空心砖两大类产品,但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小城市和县城及村镇,主要需要承重多孔砖,可以只考虑多孔砖系列产品。对于大、中城市,在技术改造时要考虑多孔砖,同时注意技改后能满足生产非承重空心砖。从两种产品生产成本对比,空心砖虽然对设备要求高一些,生产工艺也相对复杂一些,但生产成本一般情况下低于多孔砖,主要原因有3条:一是原料消耗较多孔砖下降15%以上;二是挤出时磨擦力小,挤出速度快,成型挤出产量高;三是干燥焙烧时间加快,煤耗减少,工人劳动强度降低。
“禁实”后实心黏土砖改产为空心砖,如果扩大产量在20%以上,充分考虑原有设备和厂房的利用,需新增设备70万~90万元左右(不含余热轮窑改造),增加少量厂房和配电设备40万~50万元;改造费用可以控制在150万元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