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连续7年跌势不止的彩电掀起一片涨价声。传言中引发彩电价格上涨最直接的元素:原材料上涨,是否能让微利的彩电业搭上涨价的顺风车?
“总部在2003年12月15日给我们发来了调价通知,要给21、25英寸的彩电加几十元。”长虹上海分公司经理陈桂青说。但此项提价只针对一些中小商家,没有涉及永乐、国美、苏宁等三大家电连锁卖场。
长虹的涨价决定,目前并没有在业内引起共鸣。康佳、TCL等主流彩电企业纷纷表示,没有涨价的意图。上海国美电器总经理张心林更说:“彩电要涨价是空谈!”
业内同行的谨慎,经销商的漠视,似乎意味着仅仅是上游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并不能决定甚至影响彩电终端的价格。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家电企业已经丧失了定价权,彩电行业尤其如此。”帕勒咨询公司董事、中国家电问题专家罗清启说。“我们已经没有理由对上百亿元的沉淀资金熟视无睹。去年彩电的库存超过1000万台,如果按照每台产品2000元来计算的话,彩电的沉淀资金就超过了200亿元!”
7年的价格战里,各类彩电品牌在市场上攻城掠地的主要手段,便是扩大产能以求得规模效应和市场份额,如今一个明显的沉疴在不同的家电产品中出现:高速的产能膨胀之后堆积起一个巨大的库存包袱,导致整个行业因为高库存产生的供求不平衡而逐渐丧失了价格的话语权。
巨量的库存使生产企业在定价上处于被动地位,罗清启将这个阶段称为“需求主导时代”。这个时代的定价行规是中下游渠道决定上游价格,也就是说,处在销售链末端的经销商态度非常关键。
但涨价传言并不是空穴来风。目前,直接支持彩电涨价的原因是,制造彩电的主要原材料价格都出现了大幅度上扬。原材料的价格上浮会直接导致彩电成本的上涨。顺势涨价已经被证明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但原材料上涨给终端价格造成的压力又如何化解呢?
类似的原材料上涨案例也可以作为佐证。海湾战争期间,原材料也曾大幅上涨,彩电涨价说一时甚嚣尘上。但热闹一阵之后,彩电依然是稳步走低,最后进入长达7年的“向下看齐”。TCL彩电事业部总经理史万文称,现在行业洗牌还没有结束,谁不能在成本控制上制胜谁就可能被淘汰。彩电绝不会涨价,只有降价。
“企业最重要的工作是寻找需求并且快速变现需求。”罗清启说,“只有提供没有可替代品的独特供给,企业才能赢回定价权。”
(作者:陈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