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聂梅生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指出,当前住宅开发的重点应该放在观念的转变上。目前国内外共识的开发观念有3个方面,即均好性、多样性和协调性。美国把多样性放在最前面,而鉴于我国的国情,聂梅生认为应该把住宅的均好性放在第一位。
住宅建设的均好性
聂梅生说:“均好性就是要考虑哪些房子会不好卖,如何把它和好卖的、抢眼的一起卖出去或最先卖出去,减少积压。”现在的新建住宅若有20%卖不出去,老板心里就发毛。这必然要求他们在小区环境的共享上大做文章。但是,目前有些开发商强调环境到了过分的程度。环境融合在造价中,每套房子都有权享受,不能无偿把一部分人的付出转给其他人。应该考虑如何使居民共享小区环境绿地、景观等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环境设计,而不是做图纸上漂亮、地面上壮观、脱离小区居民生活的城市公园似的“大手笔”设计。另外,还应考虑在户型设计、材料结构、小区设施配套、物业管理、甚至室内装修上的套餐式设计,而不是只做外观漂亮、实质内容粗糙、落后的“绣花枕头”。
住宅建设的多样性
在美国,住宅建设方面第一强调的就是多样性。其具体表现在社区服务对象的多样性、住宅规划设计的多样性以及住房政策的多样性。聂梅生说,过去集体购房,服务对象单一,国家搞的安居工程,服务对象也比较单一,主要面对低收入者。目前的小康住宅主要面对中高收入阶层。而在国家康居工程中,建设部就融入了多样性观念,强调不应该搞单一的服务对象,只要实现产业化就行。聂梅生认为,人的收入会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重新组合,单一的社会结构最多持续二三十年。因此,美国的试点小区大部分都是多对象混合社区。在国内,房型发生了变化,混合社区呈现出强劲的卖点。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多样性体现在楼群组合多样性、楼栋建设多样性、格调色彩多样性以及户型平面的多样性。在住房政策的多样性方面,美国的商品房出售抵押贷款条件很宽松,50万元的房子1万元就能住进去,很多由政府补贴。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住宅建设的协调性
聂梅生认为,住宅建设应与历史背景协调一致。国外就特别强调这一点,而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较差。很多旧城经过改造之后,就找不到原来的样子了。住宅建设应与时代精神相一致,如美国新建的住宅小区手法多样,北欧的社区也强调线条化、统一色块;住宅建设应对未来发展的适应讲究适度超前。以网络化、智能化为例,很多开发商在小区内建有社区宽带网,那宽带究竟宽到什么程度?这就要考虑到留出改造的空间,注意将来的可改造性。住宅建设还应和周边环境和格调相一致。聂梅生说,北京的长安街像万国建筑,北京国家大剧院建成之后,协调性就是过去、未来、现在以及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现在有一种观点建议住宅小区时装化,时装的生命周期短暂,而经典的住宅是需要变成历史文物保护下来的。住宅是一种投资规模大,占地面积大,投资回报时间长的商品,这是流行时装不能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