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深圳今年房价将合理上涨
中国将如何打开房价之结泡沫威胁金融安全对于中国房价之奇昂,可说是老百姓怨声载道,民怨沸腾。可昂贵的房价却几乎比人民币还坚挺,谁掉价它都不掉价,还越走越高,我行我素。真是那句话:“在骂声中成长”。
昂贵的房价一害百姓,二害国家。世界上哪有这样收取税费的?我2004年买房,我的财产税已缴到了2074年,我有活到2074年的本事吗?我们凭什么这样缴纳税费?这对纳税人公平吗? 2004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GDP增长速度达到9.1%。”9.1%。虽然让人振奋,振奋之余,也让人有点儿感到不安。2004年中国经济的变数增多。
2004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经济增加了许多不确定的变数。首先发生的一件事是,物价指数从负到正,中国已从一连多年的通货紧缩变成了通货膨胀,2003年第4季度的物价指数上涨了4.1%。通货膨胀在悄悄地向我们袭来。
央视国际2004年2月12日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这两天,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年度工作会议同时在北京召开,在此次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前一阶段,也有一些提法,就是说既要防止通货膨胀,也要防止通货紧缩,有的报刊上,有的发言里,还有这种提法。大家要认真学习温家宝同志的讲话”。他特别提出,“现在是着重要防止通货膨胀。”据央行的检测结果,企业商品价格已经连续12个月上升。今天,央行公布了2004年1月份我国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的一组数据。数字显示,今年1月的价格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长6.7%,投资品价格比比去年同期上涨7.2%;消费品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7%。
另外,去年我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一年增长了26.7%,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了29.7%,而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16.1%,在1998年至2002年间,平均增长只有10.8%。对于这种高增长,央行没有使用‘投资过热’这种提法,而是称其为‘投资增长过快’。
央行认为,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开始显现。”2004年的中国经济,不会与2003年的中国经济唱着同一首歌。实际的情况是,中国经济的过热在2003年就己已经露头,征兆已非常明显。
2003年10月下旬,中国的粮、肉、油、蛋、饲料等,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夜之间全面上涨,大豆的价格涨幅为70%,从2.09元/公斤上涨到了3.45元/公斤。因粮价上涨而带动的肉、油、蛋等食品平均涨幅超过了20%。食油价格上涨了25%。
而大幅上涨的不只是粮食,还有棉花,不过一年时间,棉花的价格竟从每吨7000~8000元直奔2万元大关。棉价上涨几乎是一天一个价,可更要命的是,棉花制成品的价格却还在下跌,中国棉纺制成品出口的大国美国,刚刚又出台了新的限制中国棉纺制成品出口的更加严厉的政策。于是,难以为继的大批的纺织厂被迫停产。还有钢铁、燃油、煤炭都在呼呼地涨价。几乎领跑涨价的都是原材料,上游产品涨价是影响最大的,每一种上游产品涨价都会带动上百种,甚至上千种下游产品涨价。它的影响面究竟有多大,我们还得继续观察。
2004年一开春,中国到处都爆发了煤电大战,电厂不肯提高煤价,煤矿停止供煤,电厂无米下锅,中国十几个大中城市拉闸限电。政府手忙脚乱从中调解,煤矿就是不肯让步。看来,火电也得涨价。全国到处都在闹电荒。
不扼制这个势头怎么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退两难于是大家的眼睛都盯住了中国已执行了多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很可能,财政部长所说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长期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出大问题。别让他不幸言中,一语成谶。
可难就难在就业压力使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陷其中,要退也难。2003年212万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到现在许多人的工作都还没有着落,今年280万的大学毕业生又到人才市场上来了。全国各地的人才招聘会都在为安全犯愁,才招5000人,头一天就来了两万多人。生怕再闹出个北京密云元宵节灯会那样的挤死人的惨祸来。
就业压力似乎从来没有如此大过,今年又是国企改制的最关键的一年,2003年年底,国资委出台了一整套的国企改制办法,全国各地都摩拳擦掌,要加快国企改制的步伐,尤其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于是下岗的工人要比哪一年都更多。
我们觉得9.1%的GDP增速已经太高,对于中国经济来说,7%、8%的GDP增速似乎更安全些。可面对如此之大的就业压力,我们又会觉得似乎10%以上的GDP增速才能缓解这个矛盾。你说,中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该进,还是该退?房地产泡沫威胁金融安全中国房地产业牢牢地套住了中国金融业,直让人担心,他们会不会像印度的那对头部相连的姐妹,要活都活着,要死一起死?看上去,中国经济像是一团乱麻,要理出个头来很难,实际上,说难就难,说容易就容易。
房价就是这堆乱麻的头儿。
中国房地产业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儿:不断上涨的房价,推动了不断上涨的地价,而不断上涨的地价,又推动了房价的新一轮上涨。真应了那句基督箴言:上帝要人死亡,必先使其疯狂。房价的疯狂已到了这样的程度:房价的上涨已不需要理由,好消息坏消息都是好消息,好消息坏消息都是房价上涨的理由。
在正常情况,房价快速上扬显示的是房地产购销两旺,可现在的情况并非如此,伴随着房价快速上扬是商品房空置率的快速上扬。房价快速上扬,使原本就脱离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房价,更加居高不下,使房地产业高处不胜寒。房价快速上扬,并非商品房旺销的标志,实际上是房地产商为了弥补过高的空置率所造成的亏空,缓解银行还贷压力的无奈之举。钻进了“越亏越涨,越涨越亏”的恶性循环怪圈,而不能解脱。
实际上,中国经济的矛盾集中地表现在中国房地产业上,中国房地产业的形势已危若累卵,2004年,全世界所生产的水泥一多半到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关于这件事,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是这样说的:一说发展,我们就说趋同化,就知道房地产,就是旧城改造,就是搞开发区,这是过于简单的。(2003年)中国消费了全世界30%的煤炭,全世界的水泥产量15亿吨,中国去年消费了8.2亿吨,相当于全世界55%的水泥都倒在中国的土地上。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大家担心“过热”不是没有道理的。
2003年,中国居然人均消费水泥超过了半吨。看看这些,你就会明白,中国经济这驾马车跑得如何颠簸。
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到底是多少?还有一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而对其真实性疑窦丛生的,来自中国房地产业的数字:2002年,中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4平方米。可几乎就在此数字发布的前两天,该年教师节发布的数字为:教师人均居住面积为10.6平方米,明显高于中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10.2平方米。
两个数字的发布仅差几天,让人相信谁?说2002年,中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可2003年10月24日,《西安晚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西安市政府在西安近期经济发展规划中说,要在2005年实现西安市人均居住面积15平方米的目标。
西安市人均居住面积真的到2005年还比2002年全国的人均居住面积,还差了5平方米吗?而2003年被联合国评价为“中国最佳人居环境”的深圳市,2003年人均居住面积也才17平方米,难道深圳市的人均居住面积,还低于中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深圳市又如何成为“中国最佳人居环境”的?这不由得让人想起美伊之战后,美国人和英国人都在愤怒地问,到底是谁向总统提供了“伊拉克在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假情报?伊拉克之战结束都半年了,到现在也没能找到伊拉克在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打伊拉克? 如果连数字都是假的,我们还凭什么分析判断中国经济的走势?岂不全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包藏的秘密对于中国房价之奇昂,可说是老百姓怨声载道,民怨沸腾。
可昂贵的房价却几乎比人民币还坚挺,谁掉价它都不掉价,还越走越高,真是那句话:“在骂声中成长”。中国房地产业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儿:不断上涨的房价,推动了不断上涨的地价,而不断上涨的地价,又推动了房价的新一轮上涨。
卖地的土地局和卖房的房地产商在房价与地价上,不知疲倦地玩着猫和老鼠的游戏,猫和老鼠成了一对快乐的玩伴。在这场游戏中,缺不了你,也少不了我。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天敌”原本就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矛盾。靠这对快乐的玩伴中的一个来治理房地产市场,那不是与虎谋皮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