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动态 房产超市 二手市场 地产政务 家居装饰 自助交易 楼市论坛
 您的留言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专题 > 2005居住改变中国 > 正文
“2005居住改变中国”现场直播

http://www.0731fdc.com  2005年11月17日   搜房网

   嘉宾及记者入场;小提琴演奏

  主持人梅冬:在座的各位来宾,湖南大学的同学们和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们拉开居住改变中国论坛开幕式的序幕。今天是江风送爽,一个非常惬意的日子,今天的天气实在是天公做美,就像阳光100的名字一样,今天天空给了我们阳光的快乐,今天的论坛和开幕式一定是在轻松愉悦的方式中开始。

  首先介绍一下主题和宗旨。

  居住改变中国城市建筑艺术展,居住系列改变中国理事会阳光100置业集团总经理共同主办,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协办。

  其中具有国内外建筑师规划师的作作品,不仅有当代创新前卫的作品,也有一个世纪以来经历风雨洗礼的经典作品。彰显当代中国在建筑和规划领域的文化和科学内涵,展览以特有的形式,通过巨幅的作品、影像播放主题演讲和互动论坛等等,向中国公众和专业人士呈现一场中国建筑艺术与城市发展的思考。参加今天居住改变中国城市建筑高峰论坛的嘉宾有,居住改变中国的主策划人,中国华远集团的总裁任志强先生,阳光100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易小迪先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会长龚沪生先生,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组副主任组长开彦先生,著名诗人中央美院人文学院院长西川先生。来自省市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湖南大学的师生们,阳光100国际新城的忠实客户们,我们非常感谢,忠诚的欢迎各位的到来。

  下面我宣布2005居住改变中国城市建筑艺术展揭幕礼正式开始。有请居住改变中国主策划、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先生致辞。

  任志强: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主办这个居住改变中国实际上是想告诉我们的人们,在新的一个时代里,我们的生活会随着居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主持人故意把这个会议的地点安排在了一个有传统文化的岳麓书院。这个可能也和我们的城市记忆是有关系的,更多人愿意用传统的一些文化来显示中国5000年的历史,但是在居住改变中国中,可能更多的用现代的文化来体现人们是欣欣向上的。在座的学生可能不愿意在目前的环境里面去学习,你可能去享受空调,享受现代的教学设施,这恰恰就是我们的生活条件的改变和经济发展的改变而使我们中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居住改变中国恰恰是反映了我们用一些所谓的胡思乱想而体现出来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个建筑展览其中在展览中表现出来的艺术方式和未来生活的向往,恰恰是打破了传统的概念和传统的方式,以及传统的文化而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们认为,居住改变中国首先是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意识,然后用新的方式来改变我们的未来。也许,岳麓书院将成为城市的记忆,存在我们的历史之中,但是未来的人和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按照一个新的符合现代人的思路去发展。在整个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但它和城市的效力是向对对应的。最后集中的结果而使整个城市发展生机勃勃,而不是最终的传统让我们回到中庸之道,如果能够正确处理好,就能让我们的居住得到改变,得到新生。谢谢。

  主持人梅冬:谢谢任志强总裁,接下来请我们阳光100置业集团总经理、董事长易小迪先生致词。

  易小迪:很高兴,今天是非常有意义的日子,今天早上听到炮声是长沙大火被毁灭的一天。今天是在岳麓书院有历史意义的地点,同时请来了国内国际上著名的文化人来到这里。第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我们希望今天所有的中国城市化的复兴跟文化的复兴能够同步的进行,我们今天中国在经济发展的时候,迎来了一个城市化的高潮,而且我们城市化的建设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但是在取得城市发展的时候,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教训,这个教训就是说我们八十年代一开始的城市化,使经济发展的改革开放带来的,但是刚开始我们并没有想到城市文化这个话题,但是也没有人感兴趣去开今天这个会议,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反思过去的城市规划的混乱和城市建筑的混乱,有很多的伤痕,但是不管有多少,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是今天,中国的开放,从开放的城市到有文化底蕴的中心城市的时候,希望这个文化跟开放的建设能够同时复兴,那么城市的建设应该是另外一个面貌,我们应该很高兴的看到了,我们所有城市的建设,跟我们的文化的讨论,跟建筑文化还有城市文化都发生了很热烈的争论和讨论,大家都关心这个问题。

  第二我们讲到城市的价值。城市的价值可以与经济波动有关系,我们沿海城市的房价的价格已经到了天价,但是不等于说城市的价值是最好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延续过去的脉络,能够跟城市价值结合在一起。

  第三长沙作为非常有意义的城市,尤其是有渊源的湖湘文化的历史。希望跟我们的文化的复兴结合在一起,能够跟我们过去沿海城市非常不一样的城市格局,或者成为未来的城市记忆,我们很高兴,阳光100能够参与这个活动,我们也很感谢居住改变中国委员会能够支持这个会议。谢谢。

  主持人梅冬:下面有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会长龚沪生先生。

  龚沪生:大家下午好,今天是我们居住改变中国委员会策划的一项文化活动,这项活动的主题是关于我们的居住,城市和建筑。大家知道,这几年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非常的快,大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说明我们国家在这个改革开放以来这几年当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居住对于改变我们人类进程当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里面当然牵涉到建筑、还有城市,今天下午我们可能还要举行相关的关于城市开发的论坛。今天我知道还有一个活动,今天叫城市建筑艺术展,这个展览我们上午有幸先睹为快,在阳光100集团的新开发的会所里面看了一下,对我个人来讲,我觉得是得益非浅,第一是建筑,建筑是推动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产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建筑本身又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的一个化身。毫无疑问,我们许多的人类生存活动和发展活动都需要在建筑当中加以实现。所以如何能够提高我们建筑各方面的功能以及它的科学性,乃至艺术性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们有一句话所有最好的艺术不一定都是建筑,但是我们可以说最好的建筑必然是艺术,它本身举行实用功能以外,必须还有精神上的价值。所以这个展览,我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广告,大家有空可以去看一下,通过这个展览给我们提供非常多的启迪,增加我们很丰富的、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概念,开拓我们的视野,从而能够为我们制造建筑的人和我们使用建筑的人提供一个新的发展的或者是想象的空间,我相信对于我们今后全面的建设小康社会,提高我们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也预祝这个展览能够成功,也希望这次论坛能够产生很好的社会影响。谢谢大家。

  主持人梅冬:非常感谢龚沪生先生,接下来还有两位嘉宾,首先邀请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组副主任组长开彦先生。

  开彦: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到长沙市参加2005年居住改变中国的展览会以及一系列的活动。在这里我代表亚洲人居协会,中国房地产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向大会表示祝贺。二十一世纪是以环境与发展的主题,在世界范围内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已经成为我们大家共同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亚洲人居环境委员会去年在香港成功举办了亚洲人居环境国际论坛,明年4月份我们在日本的福冈市举办第二界人居环境论坛,为了促进亚洲人居环境的交流,我们要做更多的贡献近来,我们在杭州市我们开了第三届人居环境论坛。

  这次居住改变中国城市艺术展,将会对我们了解城市的文化,城市的历史、展望未来,创造城市价值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我对组委会做出辛勤的劳动表示非常由衷的感谢,也预祝2005居住改变中国这一系列的活动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梅冬:接下来我们掌声有请著名诗人、中央美院人文学院的院长西川先生。

  西川:在这个岳麓书院说话还是有些紧张,我不是到哪里都敢说话的人,第一次到长沙来,很荣幸能够在这里说几句。

  我以前很少参加这样的活动,一般都是参加文学方面的活动,我跟在座的诸位,大多数同学或者朋友一样,我不是城市的建设者,是一个城市的观看者,是一个使用者,居住在里面,观看的。由于观看的形式的改变,我觉得我们现在实际上对于建筑的要求可能跟以前也很不一样,像岳麓书院的风格可能需要我们坐下来观看,如果是古老的建筑,我们需要更加认真的看。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是走着路来观看一个城市,现在有了汽车,我们可能会坐在车里面很快的从一个城市里面穿过。这种静坐的观看,走路观看和非常快速的穿过一个城市的观看,实际上在视觉上我们对于城市的外貌、外观,我们开始有要求了。作为我们居住者、使用者,作为我们这些行走的人,我们对城市有新的要求,新的想象。这个东西我想不光在建筑史上,在其他的艺术领域当中,都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比如绘画,我们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曾经有一段时间是真山真水,这个实际上仔细看画卷,那上面的人是穿过这个真山真水,后来变成了文人绘画,实际上要求居住在里面。这个对于我们自己在山水当中的预期不一样了,导致我们中国绘画历史上风格的巨大的改变。由于我们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观看城市的方式越来越多,我想对于这个生机勃勃,而且新的和旧的,或者是交和的关系,这样的城市我们充满了期待。谢谢大家!

  主持人梅冬:谢谢西川,接下来我们进行居住改变中国城市建筑艺术展的一个开播剪彩的环节。这个上面有城市的记忆、城市的远见字样,这个揭幕艺术非常有趣,我们请任志强和易小迪来为今天的主体活动揭幕。

  接下来我们进入一个论坛。

  今天的论坛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房地产的开发和城市的发展相融合。接下来请几位嘉宾,有请经济观察报蓝筹地产主编吕尚春先生和我一起主持。有请各位。

  今天的论坛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房地产的开发和城市的发展相融合。接下来请几位嘉宾,有请经济观察报蓝筹地产主编吕尚春先生和我一起主持。有请各位。

  这是一个开放的对话系统,我想话语权虽然在场上的几位重量级的嘉宾上上,我想也在各位。今天一大早,我们湖南大学的很多学生已经在这里等待了。我想你们带着你们的想法来的,因为居住改变中国这个概念,对中国来说,对我们在长沙求学的学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今天我们请几位嘉宾就居住改变中国这个话题来真正的听一下他们要谈什么,拿什么来改变中国的居住,易小迪和他的阳光100在全国的各城市一定要不同的来推出这个居住改变中国的主题,他能不能承载这个概念,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今天我们在大成殿里面谈论这个居住改变中国的话题,首先由吕尚春先生把这个话题抛出来。

  我大概说一下进程,因为我们的时间并不是很充分。每位专家先讲,然后由台下的观众和台上的嘉宾互动,每位嘉宾的问题是两个,第一个是十一五规划之后,我们熟悉城市化的提法由市变成了镇,以后就是城镇化。城市由于过去的十年里面承载了过多的负荷,导致以后我们要把注意力稍微分散一些,所以有了城镇化。我们想请专家谈一下,在过去的若干里面我们城镇化的问题是什么?第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有一个效率,为效率以及为城市本身我们所谈到的记忆和远见的平衡,如果效率一切都标准化,那么那是最快的,到底标准化抹杀了个性。它是一个平衡,如何来平衡这个关系,我们每人五分钟,剩下的时间留给听众交流。

  开彦:城市化的话题,实在是比较沉重的。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那么快,城市化的速度现在要大量的加快,就是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已经到来,主要是城市的人口高度集中,刚刚公布的就是5.4亿人在城市里面,在未来的10年、20年中,可能积聚了80%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是摊大饼的模式还是无限的扩充,城市形态究竟是怎么回事,像北京地区,现在大家都知道的,是摊大饼的,是五环、六环在扩张,因此带来城市的问题,城市的交通、城市的文化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现在最适宜人居住的环境,这个是我们要研究的,怎么样来创造最佳人居环境,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我们最近提出了关于紧凑型城市的理念,我认为从我们国家的人多地少,城市扩充的非常快,因此作为城市的发展,以紧凑型城市的概念发展城市,就是把城市的效率提高了,把出行的距离缩短了,甚至用公共交通在步行的距离当中解决问题,这样对节约我们的能源,节约我们的时间都有很大的好处。

  紧凑型城市是不是不要空间,不要绿地呢?紧凑型城市的概念里面,我们把生态的概念,就是绿色生态、环境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一系列的概念都包含在内,这样才能使我们中国走出一条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城市发展道路。

  吕尚春:现在有一个提法,就是一个城市化尽量的混合,不是单一。以后混合会不会是一个趋势呢?

  开彦:所谓混合就是综合性强,我们不能让他变成一个碎城,应该作为一个产业的基础。作为一个商业活动,文化活动,作为一个构成,构成的一些重要因素,在这个因素下面,我们才能够做到完善化,城市才会有所发展。我们作为城市,就是以大城市为核心,围绕大城市,刚才您说的发展很多的新型、新城新镇,用这个来作为我们大发展的来进行布置,就是城中有绿地,绿地当中有我们的城市。是互相间隔的,每个城市都比较紧凑,每个城市效率都比较高,这样将来形成一个网络状,交通的系统,我们的通讯系统也是网络状的,这样就构成了城市的体系。才是我们未来需要的。所为居住改变中国不光包括我们艺术的内容,还包括我们文化的,居住的内容存在,所以居住改变中国这个口号,将来会越来越响,会变成我们行动的口号。

  主持人梅冬:任先生,居住首先改变的是人,以及人的生态关系。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稳定或者成熟的阶段,已经彻底的改变了过去的分配方式和生产方式。居住改变中国人居的概念的提出,首先要强化改变的是什么?

  在方面宣传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任志强:我们最早提出的居住改变中国是从人们的思想方法开始。我们过去传统的住房都是公有制的。那么他分配给你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我们住房制度的改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如果不是你自己的,你也不会去选择,没有个性化的发展,永远是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传统的制作方式,所以我们看七十年代或者八十年代集体分配式的房屋和城市基本是雷同的,都是统一标准,而真正变成私有化的时候,才有选择权,人们开始有了自由,不再因为房子而限制自己的发展。也不能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由于思想意识上、观念上的改变,而产生了第二步的改变,就是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过去你的生产方式可能要服从于单位,服从于你所工作的,给你分配房屋的权利,而现在你可以自由选择了。包括你工作转移的选择权,包括你人生未来道路的选择权,所以这是他对中国的改变。

  第三,就是城市化的过程,我们过去有市民和农民。从政策上来说,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权待遇,当城市化逐步发展的时候,让更多的农民变成了市民,到目前,事实上大部分是农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GDP达到1000美元,实际上城市化已经达到了70%,比如日本、韩国等等。而中国的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我们中国只有41.8%。这个城市化水平还是很低的,如果有大量的农民存在,仅仅靠减免农业税,是不行的。如果和20年改革以前相比,我们城市的个数并没有增加。当时是668个,现在是666个。大多数的城市从20万人增长到了50万人或者100万人,10年以前,100万人只有64个,现在有168个。香港的人均GDP是上海的2倍多,是因为人口密度远远大于上海,而上海和北京相比,又差了三分之一的GDP,而北京和重庆相比,又是三分之一。包括每平方公里的GDP的效率都是成正比例增长。因此中国要想可持续的发展,没有城市化是不可能的,城市化主要靠居住条件的改变,居住条件的改善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到目前为主,我们只有3.15万平方公里,按未来的发展,可能要发展到9.6万平方公里,这个在现有的城市基础上,要发展2到3倍。但是5.4亿人居住在占全国国土面积0.32%的基础上。这个按现象的速度发展,也不超过国土的1%,所以土地的紧张和我们的居住没有关系。未来可能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会让人们更多的享受到现代化的程度和效率优先的成果。而逐渐把农民从农村的土地上脱离出来,变成城市的市民,从而使我们的GDP从人均1000元向更高的速度发展。这个是我们居住改变中国最终会达到我们的效果和我们的理想。谢谢。

  主持人梅冬:谢谢任总。

  吕尚春:还是我刚提的两个问题。任总说了城市化的方向没有问题,但这个过程中,如何对能源、包括对各方面的资源更合理的利用是一个问题,如果透支的话,我们透支不起的。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没有达到节能或者很好利用的水准,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数字有没有调整?

  龚沪生:刚才两位说到了城市建设中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城市化的速度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现在先进的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程度都在70%到80%左右。通过这几年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大发展,我们现在到目前为止,城市化的程度已经提高到了41%。将来我们的目标是2010年,或者2020年,我们这个目标更要向前推进。我们初步的估算达到55%,跟发达国家还有一个差距。当然可以肯定,前几年我们每年0.88%城市化增长的速度的话,我们取得很大的成绩。我们国家基本是农业的国家,现在向发达国家发展的话,一定要解决好城市化问题,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城市化。不可否认,大的城市有它的特别的优势,第一是人多,不光是劳动力的问题,还有社会的各界精英,政治精英、文化精英、科技精英等等等等。这个城市可以吸收人气,把这么人吸收到这里来,毫无疑问,人是最具有创造性的高级动物,在这么多精英的努力下,肯定会不断的来推进这个地区,这个城市,乃至这个国家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成果。我们还谈到,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个大的都市特别是国际性的大都市,不光是自身发展,还需要通过跟其他国际的、大的城市交流和合作,从而来不断的来扩大自己,同时相互的促进,这个是对全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是很大的推动。所以本身也是起了一个跟外部联系,特别是国际大都市联系的枢纽作用。

  随着这些人气的积聚,这个地区的经济会越来越发达。如果从良性的角度来看,这个城市是越滚越大。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度,现在北京、上海人口已经超过千万,在我们自豪我们大城市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问题,最普遍的就是带来的城市负荷太大,压力太大,居住的问题,交通的问题,能源的问题,还有资源利用的问题,资源利用当中还有土地的问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将近有40%不毛之地。在土地开发过程当中,用的也不是很好。所以有很多的圈地现象存在。所以就带来了如果不能够提供很多的居住和生活的基础设施,不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会带来社会问题,失业问题,甚至带来的贫富分化问题和形成的城市贫民的问题。如果这样的话,影响就很大了。当然大的都市有它的优势,当然也也一定要度。所以我们必须把城市的发展控制在合理的度之内,这样才能使这个城市得到均衡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面对这么多的农业人口和这么广大的农村荒地,我们不可能全部集中到大城市来。我们也要有小的城市、小的城镇。这样就不会对大城市形成过分的压力,这样就是均衡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发展要进行关注。

  吕尚春:你有没有让我们感觉明确一定的标准?

  龚沪生:如果从易居的角度来讲,很难讲。从我个人来讲,宜居的程度来讲,中小城市比较大,但是具体的量化并不是绝对的统一的标准,必须根据这个国家、地区、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考虑,才能归纳出一个有多大的规模、多大的密度,怎么样去配置它的功能布局。这个就牵涉的规划,规划是具有综合考虑的,多方面要求的非常严格的问题。所以谈到规划的时候再谈。

  主持人梅冬:接下来是易小迪先生,您也是湖南人,既然我们谈的是房地产商的发展和城市发展。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元了。近年来房地产在长沙、在湖南处于上升的态势,这个时候,阳光100在做很多的悄悄的改变长沙的一些贡献,在你的居住改变中国大概念下,你做了很多事情,究竟你会给长沙这样一个城市建设正在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你给长沙的房地产带来什么?你现在统筹的观点是什么?

  易小迪:谢谢主持人表扬我们。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我们发展商老是受批评。我就讲一个故事。我们曾经在一个很多大的发展商,去做圈地,去开发。因为现在市政府为了发展城市,吸纳规模开发,其中有一个著名学者比喻我们一群驴进了瓷器店,因为你就是破坏城市。我想其实这个观点,第一我们不能承受这么大的罪名,说我们在破坏文化,因为把文化固化了。没有想到文化在变化,在发展。

  第二,我比较能接受他的一点,就是城市更重要的是文化,而不是空间的。我们可以创造空间,我们有那么大的力量去创造一种文化,其实文化是大家共同来创造的,我刚才听了任总讲了一个观点,我们今天的建筑形式是民主文化的表现。如果过去的皇权的政治,规划都是规范好的。我想其实一代人都是在创造一个文化。其实继承文化也是创造文化和发扬问题。所以发展商不要承担太多的罪名和责任。

  还有一点,我觉得我们的需要和需求是可以引导,可以通过文化的运动去改变。其实我们对长沙未来的需求是很模糊的,我们每个人并不清楚我们自己的居住方式。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暴富的阶层到城市去买房,就会产生盲目的需求。有一些发展商,或者一些城市,经过很多的文化宣传,就会引导正确的消费方向。其实买房的人是需要经过洗脑的。是一个宣传过程,我一直希望文化的运动成为一个城市的建设运动,这个才会有历史意义的。

  吕尚春:引导会使一个城市的消费发生变化,因为在北方,有很多的现象,一个社区的商铺多数是2%。而且现在一铺养三代宣传的非常的多。到了实际过程中,根据就托不起来。我想任总都是易总都是做了很多项目,就是指向性过程中产生的方向是截然不同的。我知道任总做了非常昂贵的项目,不知道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任志强:我们过去执行的是政府统一的规划标准,比如说开彦老师参与过北京标准的制定。我们过去有指标、有85、95的标准规划,这个规定的就是5%还有7%,还有其他的一些指标。当规划中已经被限制以后,发展商没有能力去改变它,我改变的话,不会批的。所以我们做了统一的东西。

  后来市场化之后,5%扩大了。现在为什么有这个东西,这个就是从传统的计划供应角度出发而来的。我们传统的粮票、邮票等等,那个时候起点就是国家保证社区居民的生活供应,粮店、菜店等等。这种传统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也每年改变。因为现在新的规划规定,居民楼底下不能有餐饮,就要在餐饮之外去建设一些适当的商业设施,因为可能会增长到7%或者是8%。是否有的地方是30%,不是的。只为自己社区的居民按指标做服务的,另外一些社区是利用街区和社会相融合的,可能在弥补原来商业的不足,或者流动人口的需求,以及特定人口的需求。因为小区里面只保证生活必需品供应,而超过5%的部分实际上提供了其他了一些服务和供应。过去的商业概念改变了,比如说桑拿、比如牙科、比如机票和火车票订购点,也成为了商业的一部分。从此以后,商业实际上在5%的基础上加大。因为在有其他相关服务的条件下,商业在不断的加大,而且是越来越好。单独的小区,为自己服务的小区5%可能都养不起。新的规划应该服从于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是开发商清楚用户可能需要的需求。

  比如说麦当劳是食品文化进入中国,但是他们在中国创造的是未来的需求,也就是从孩子3岁就开始腐蚀你,让你去吃麦当劳,等他们长到20岁的时候,他们还会教育下一代。其实我们说的居住改变中国,就是用好的发展商好的思想理念和国外的设计师和国外的文化相结合,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这种就是创造新的生活需求,不但今年我们的城市人会要,明年或者未来也会变成未来影响城市发展的需求。

  主持人梅冬:今天不能忽略的在现场的年轻朋友们,我觉得我们必须要关注他们。他们有没有拿到人生的第一套房子,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现在普遍的说法就是城市后代,很多开发商做的房子,做的都是为后代做的。未来的城市是属于他们的。现在有很多观点,你开发的中低档楼盘和高档楼盘,带来的文化不一样,消费目标群不一样,那么你对他的界定也不一样了。是不是?难道文化真的能改变人的居住观念吗?

  易小迪:我们看到的是翻天覆地的经济繁荣和城市改变,我们每年意识到我们的文化在改变。比如家庭的小型化,包括自我、独立意识和开放意识等等。我们不能说过去的东西,文化能延续到明天,实际上文化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骄傲。作为一个中国人,自信心、骄傲开始非常快的树立起来了。我们现在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物质崇拜,我们广东经济很发达的时候,我们在北京都学习广东话,现在北京经济发达了,广东人都说北京话,美国发达的时候,我们认为可口可乐是好的饮料,其实它是垃圾饮料。

  今天中国发展之后,我们知道自己变成一个经济强国之后,发现自己的文化有非常好的东西,这代年轻人跟我们的开发心态不一样,那代人,在广东、深圳做房地产的人,他们到北京做房地产会失败,因为他们开放的心态是谦虚、自卑的心态,就是能把香港的建筑师引进就非常好了,能够把欧陆风引进就非常好了。其实今天到了北京以后,或者其他的城市以后,可能就很抗拒这种文化。我们这代人,随着时间的变化,存在另外一种变化,可能回归到有自我意识的文化。所以建筑文化是所有一代人、一批人或者一个城市人这个文化消费意识的表现。亚洲文化开始比较强盛,必然会带来一种消费方式,我们会关注到这样的变化。

  吕尚春:非常感谢各位的发言。我们下面把时间留给下面的听众朋友和大学生们。

  主持人梅冬:今天还有在场的本土的开发商,我想就房地产开发的文化的心态,首先看看开发商的心态彼此之间有什么的差异?

  我想请湖南麓山别墅的开发商,他是豪门的开发商。

  乐根成:刚才各位都说了,都说居住改变中国,我想什么是改变居住。我觉得就是开发商,因为作为我们本土开发商,从湖南当时有很小的户型,最后到复式,最后到别墅这些大项目。因为个人的需求不一样,然后就是小户型和大户型,根据客户的需求我们来推出新产品,来改变我们居住的环境。实际上我们易总作为我们湖南人,在外面赚钱,回来投资,也是想改变我们的居住。实际上我们自己也觉得责任很大,因为居住改变中国,我们开发商改变了居住环境,我们怎么做到有良心有责任新的开发商,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开发的时候,就是要注意怎么样破坏的最少。

  在我们湖南推出的小区接受这种开教授提出的观念非常少,因为我们这里的房屋销售价格比较低,像长沙将近100多万一亩的地,房价只有2000多,安全标准制定的话,成本肯定上来了。按目前的水平还消费不起,所以我们在这方面我们开发商在改变居住条件的时候,还要跟每个地方结合起来。因为我们长沙的别墅价格只有3000到5000,北京、上海更高,所以每个地方的标准不一样。我们湖南本地的开发商更要努力,像我们的易总多学习,多赚钱。

  主持人梅冬:把机会留给我们的大学生朋友。

  吕尚春:在城市规划和专业方面的东西开总经常和学生交流,我觉得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向开总提一下。

  主持人梅冬:好像湖南大学生居住无忧,他们的居住条件非常好。包括乐根成当年也想开发学生的公寓,因为那个赚钱更容易、更快。

  主持人梅冬:居住改变中国我觉得跟人是分不开的。

  提问:各位老师好,作为一个毕业生,一出去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居住,我上了今年的房交会,我看到的都是大户型的房子,这些房子对于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学生来说,确实很难承受的起,刚才那个老总说了,要做一个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开发商,我想请问一下,你们怎么样对待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学生呢?

  任志强:我觉得全世界都没有让大学生买房子的习惯,大学生不应该买房子。在比较严格的国家,法律上有明文规定的,规定是解决住房问题,是解决家庭住房的问题,家庭是有抚养人口或两个以上的纳税人为单位的。如果你这个大学生只是一个纳税人,或者根据不抚养人口。就是政府补贴低收入家庭的资格你也不具备。香港有明文规定的,如果你只是一个人,你是没有权利申请这个低价住房的。

  吕尚春:现在在北京有一个楼盘叫做明天第一城,他就是面对大学生的。开发商花很多的钱来宣传的,让他不买就是觉得落后。

  任志强:那个骗父母的钱。我们有很多的二手房,你可以通过二手房来解决住房的问题。

  主持人梅冬:您大学毕业哪年?

  任志强:我没上过大学,我中学毕业就下乡了。我住的就是窑洞。离开延安30年以后,我发现我们的已经坍塌了。我发现我们窗户上贴的东西还在呢?如果你经历过这个情况的话,你就不应该向去买房子。

  吕尚春:一个标准的MP3有300元400元左右,而美国的一个品牌能卖到几千元。他就是宣传的。

  任志强:大家可以看到有人背着LV的包,这个包跟国产的包相差很大的价格的。他就是一个包,也就是装东西的,他的价格比电视机很贵。在中国,LV可能是我们大学生,或者是没有毕业的大学生想用的包,但是到了欧洲、到了香港到了40岁以上才用的。

  我觉得大学生就是被吕尚春这种媒体的主持人误导了,应该先去工作,然后才考虑二手房,然后再买房。你以为开发商都是一次性盖了好房子吗?我们一开始请国外的设计师设计吗?是做不了,我们也是从4元一平方米的设计费,然后到了40,然后到了可能是400元一平方米的设计费。如果你看过别人的经历过一段过程的现实,就想自己也成为这样的话,是不现实的。

  提问:刚才老师讲了很多,使我从原来的观念,觉得有一些偏差,给我的思想有一个矫正的观念,我现在想说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整个人的思想观念也在进步,社会给年轻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更多的财富,现在创造最多财富的就是年轻人,而社会给年轻人给他们新的思想和理念方式,所以现在有很多新式的思想就是独立。对于我们来说,独立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个人独立是从经济上还有生活上各个方面都是鼓励的。所以在这个方面也是不敢示弱的。我们作为年轻人,是向让各位老总给我们一个买房的天地,给您的开发的事业创造一个更红火的天地。

  开彦: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现在所形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认为所有的都是靠买房来解决,是人人都要有住房,变成人人都要买房,这是一个偏差。在我们社会,不见得人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的,自己买的房子。我觉得大多数的房子还是应该租,在很多国家,比如日本,只有40%的人是买房子,60%的人是租房子的。我觉得大学生,从刚毕业一直到他退休,搬几次家,改变自己住房的条件是很正常。所以一口不要吃成大胖子。

  主持人梅冬:我觉得大学生提问的问题应该观察到另外一个现象,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发展到今天了,他打破了过去的生产关系,这些大学生也要参与其中,也要拿到属于自己的房子,中国最讲究的就是房子。如果没有房子的话,家里就非常的不安了。

  吕尚春:我补充开总的观点,有和买是不一样的观念。我们在华盛顿的一个旅馆里面,我们刚进去以后,非常的失望,那里面太破了。我们住进去以后,到第三天以后非常的适应,那个电视是14寸的电视,里面住了非常多的美国人,在美国的二手房的市场非常的发达,但是年轻人租二手房的观念,从各方面的不是这么的引导,广告也不是这么设计。

  任志强:我觉得你没独立,你的思想还停留在几千年前的概念中,你好像没有自己的房子,部分安家立业,或者是以有没有房子为标准的,这个是很古老的观念,你要突破的时候,你到美国你就会发现,美国不是以有没有房子为标准的。美国人到老年以后会把房子卖掉,为什么呢?他没有劳动收入的时候,他就靠这个来维持收入了。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老年人,欧洲的老太太很高兴的去外地旅游,靠什么呢?就是把自己的房子卖了。而我们呢?就是一切为了后代。人确实是要独立,但是购买房子一定要跟自己的经济条件相适应。到现在中国很多的富人也是租房子,他仍然更多的房子用于投资,用于生产,用于取得更多的利润。如果你从有房子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的话,就会陷入到这个陷阱里面。我们也没有贷款,而现在的年轻人,可以通过按揭贷款来买房。恰恰这样的话,会让你30年的过程中,都在负债的过程中。其实我们每七年工资收入会翻一番,在30年的时候,你可能会换5个房子。我们现在到5%都不到,为什么呢?一开始年轻人就是租一个小房子,然后买一个小房子,然后结婚买一个稍大一点,然后有了孩子再扩大,然后就是慢慢的扩大。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平均起来,人的一生当中,人要买七次房子,而我们攒了一辈子的钱去买一个房子。不一定非得要买房子。

  发展商是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空间,为合适的人提供居住的空间,这个概念可能更多的要让每个想买房子的人知道。美国人的理想就是一个房子、一个车。我们中国人的理想我想会更多的。

  主持人梅冬:时间就这样了,我们请下一拨的嘉宾,非常感谢各位老总。

  有请本场论坛的嘉宾主持吴华女士和各位嘉宾。

  吴华:非常有幸跟各位嘉宾一起交流,我是这次居住改变中国、城市记忆、城市远见以及论坛的策展人。这个论坛可能有别于刚才的论坛。现在在座的都是建筑师,都是文化人,我们更多的话题转到城市的形象,因为一个城市,大家走到一个新的城市,第一眼看到的是城市的形象,不管是旅游,还是到别的地方生活。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大家对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是建筑。

  我们这个展览之所以取用城市记忆和城市远见其实想把整个城市发展的状态拉开一下,因为一个城市的发展是由太多的因素在里面来决定他的发展方向,有交通问题,有经济问题,有管理问题,有历史问题,有将来发展方面的诸多的方面。所以我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的宗旨,刚才有一位龚会长,我很感谢他向大家推荐了在阳光100的展览现场有一个中外设计师的设计展览。因为我们请了20位设计师,有很多是当下非常前卫的一些建筑师,他们用了很多的时间对城市、对建筑在国外做了很多的思考,因为我觉得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会碰到一个瓶颈,包括我们中国的城市,下一步会怎么样,同样在国际上也有这样一个问题。在这里我就来介绍一下今天在场的嘉宾。第一位是我们湖大建筑系的柳院长,第二位是来自伦敦的尼尔·林奇先生,第三位嘉宾已经跟大家见过面了,是西川老师,第四位是清华大学教授周榕老师,第五位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徐卫国老师,第六位是温子先博士。

  我们今天上午跟柳院长聊了一下长沙的发展,结果大家的反映非常的热烈。所以我想我们在这里再继续延伸一下。

  柳肃教授:这个论坛的论题非常的广泛,接着上午的话来说,如果就城市的记忆,城市的历史,或者也就我们这个主题居住改变中国来说的话,我自己最希望看到就是一个城市它有它的历史,不管各个时代,都应该有。比方说长沙,我们当然说由于抗战时期的长沙大火已经烧了不少,但是还是保留下来不少的东西。任何一个城市,如果不具有自己特有的东西的话,我觉得他就没有屹立世界的根基。所以一个历史的、文化的东西我觉得是最宝贵的,不管这个城市有什么样的历史。比方说有古代的传统的东西也好,比方说有近代的,上海的外滩、殖民地、大连青岛都是外国殖民时代的建筑也好,甚至到了我们文革时代的建筑,比方这次做规划的时候,我就主张长沙文革时候的建筑我是主张留下。就是长沙市博物馆,就是清水塘、还有一个就是著名的长沙火车站,我觉得这个是国内少有的文革建筑,不是文革时期的建筑。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建的一些东西,是文革时期建筑。所以一个城市各个时期的东西都有,给人看,让人觉得这个城市非常的精彩,所以我希望我们讨论城市问题的话,我所唯一希望的就是城市要能展现出他的历史,他的不同的文化,谢谢大家。

  吴华:刚才柳院长从古文化的、长沙的保护来做了介绍。在我左边的尼尔·林奇先生,现在是一位比较前卫的、或者是很有远见的当代的学者,也是一个像哲学家一样的建筑师,而且他本人也是香港出生的,所以他对亚洲还是非常熟悉的。他曾经写了一本书叫《中国》。所以请他来谈一下,他怎么看待中国的发展,以及在他的角度去研究明天的建筑。

  尼尔·林奇:我在香港长大,距离长沙只有两个火车站的距离。我住的地方是很小的村庄,然后经常去看那些农田和农民,每次我的父亲就指着中国大陆的鸟,就说,那些是飞翔中国的慢鸟,不过现在情况很不一样了。现在我曾经生长过的小村庄已经成为了一个大都市,当然深圳也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闻名的大都市了。就像我一样,很多外国人都觉得中国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因为中国见证了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从来没有见证过的非常大的发展速度。之前我和徐卫国教授主持在北京主持过一个北京的双研展,我们用快进这个词来做题目,我们想用这个词来形容中国的发展速度。我想介绍一下我的个人背景,我在美国的一些学校都教过,特别是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也担任过客座教授。我一般是教实验建筑历史,虽然我是在有很久历史的学校剑桥大学,他是有700年历史的地方,但是我更加感兴趣的是现代建筑的发展,虽然我也研究过建筑历史,但是我更感兴趣的是当代建筑的发展。我相信未来,所以我对任何塑造未来的东西都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对一些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先锋性的设计非常感兴趣,同时对社会性的设计也非常感兴趣。当1989年,柏林墙倒掉以后,东欧实际上经历了一个新的社会发展过程。我就编写了一本书《建筑革命》来描绘这个发展的过程。我对现在中国的社会发展非常感兴趣,我的观点和库瓦斯(音同)很多都是相似的。实际上很多人都在说中国历史和中国发展的关系,但是我觉得中国的历史实际上一部发展的历史,我对现在中国正在发展中的建造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所以就是会议这个题目,就是正在改变中的中国。

  吴华:谢谢尼尔·林奇的讲话和它的自我介绍,如果同学们对他的研究方向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会留点时间。下面我们请西川先生。你就用你诗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我们这个就是一个对话。

  西川:我真的是外行,我只能说很多外行话,我只能从别的行当来接近建筑这块,中国当代的艺术,比如电影、音乐,当要拿到国际上的时候,要获得一个巨大的声誉的时候,基本上是打民族主义那一套,就是玩中国传统的那一套,努力的塑造中国梦,当然美国有美国梦,现在也有了中国梦,但是是玩给外国人看的。但是建筑这块必定要在国内盖房子,它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国际化,整个正好是相反的现象,这个非常有意思。

  比如我写一首诗,我写一个非常国际化的诗歌,实际上我坦率的讲,我觉得就是模仿。但是建筑跟我碰到其他的艺术门类一样,正好是相反的。因为消费本身是国内消费的。所以这里面包含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化话题。去年,4月份在广州参加广州的一个诗歌节的时候,也是一个房地产的很大的项目,进去以后,在那里面有一个朗诵会,我旁边走着一个巴西的女诗人,他小声的跟英国诗人说,你看这个中国建筑表明了中国人对西方的一种想象。他也一眼看出来,中国人对于西方的一种想象。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化是处在一个各种想象的交割点上,一方面我们要把中国努力的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我们对于现代化的想象实际上借助于我们对于西方的想象。这种情况很像当年日本人对自己的定位,所以日本有一个思想家叫做福泽予吉(音)说自己不做日本人,要做西方人。

  同时我们还处在一个想象当中,就是西方对于中国的想象,即使到现在这样的一种交流,我们交流成这样的情况就是外国人到中国来,我们中国人到国外去,我发现,实际上,在纽约的中国城,你还会看到壁画,在那个上面中国人还是留着辫子的,然后在佛罗伦萨那里也有一个中国人的形象,还是清代的形象。我们现在的中国人他们觉得不是中国人,他很失望。我觉得大多数的西方人对于东方是有一个想象的,他们那个想象是根据他们阅读的很多东西,他觉得那个是他想象的重要,他希望中国是跟他不一样的。希望中国能够给他提供异国情调的,所以法国做了一个艺术展览,叫做全世界共享艺术情调,我们享受西方的异国情调,西方享受我们的异国情调。就是中国的文化处在一个互相想象的状态之中,我们借助于西方想象现代化是什么样的。西方的想象也会刺激中国人应该变成什么样。所以这种形象是我感兴趣的话题,我们自己做的工作里面,有很多自觉不自觉的是我们对世界的想象。

  比如长沙一来,就是雾蒙蒙的天,来的路上看到很多地方有很多的头像、雕塑,这个在西方都是有这些东西的。我想做长沙规划设计的人,也是希望长沙这里也有规划和雕塑,这个也是对西方的想象。但是这个想象本身出了偏差了,他那一组雕塑有屈原、有蔡伦、有李四光、有赖宁、有保尔·柯察金,什么样的都有。我觉得很看看,就是屈原怎么能跟保尔放在一起呢?连高尔基都不热爱保尔,这些就出现了一些偏差了,当然这个可能有我们文化的一些含义。西方让想象东方的时候,西方人想象自己的时候,我在一本书里面看到,比如法国人有一个限度,就是有地理上的限度,法国人就形象波兰这边的是欧洲,波兰那边的事他们是不想象的,他们想象世界可能有一个限度,中国当代的形象实际上我觉得这个限度,肯定也是有一个限度,但是每个人都使得自己没有一个限度,但是自己存在的条件可能有这样的限度的。我想我们除了对于西方的想象,汇成了这样的文化以后,在眼下,可能我们还有一个东西是我们做的不太多的东西,就是我们想象自己。

  我们想象自己的可能性,这个就涉及到我们交流的主题,就是文化记忆。我们所说的未来,我们一般说拥抱未来,什么叫未来呢?所有的未来都是过去的未来,都是过去预设的未来。比如说乌托邦的未来,是过去的,比如共产主义的也是预设的,几乎所有的未来都是过去的未来。当我们面向未来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回到过去。

  实际上我们有没有一个真正的未来,到目前为止,我们需要一个真正的未来,真正的未来是我们必须解放我们的过去,就是说对过去做手脚了,你通过解放过去,你可以进入到以前没有展望过的未来。通过解放过去而展望未来,就是我们对于自身的想象。我们充分的发现我们自身的可能性,使我们不知道会走到什么地方,会有一个崭新的未来。

  谢谢大家。

  吴华: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剩下的三位嘉宾,每个人大概有10分钟的演讲时间。

  周榕:我不是第一次来长沙,我在这边有一个过程,还在施工中,就是长沙的一个博物馆,在天心阁下面。我在长沙可能比在座的外地来长沙的更了解一些。不如我们在长沙的同学们和老师们更了解。

  我对长沙完全是从没有任何经验到了解的过程,我在2001年做方案的时候,第一次到长沙来。我想象中的长沙,如果按西川老师讲的,想象中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里面就有长沙。当时是长沙市文化局开车带我转了一圈之后,我非常的失望,因为已经我所想象的长沙已经不存在了。当时我的一个最主要的印象,我跟文化局长说了一句话,长沙这个城市,就是“有历史、没文化”历史上长沙经历了将近10次的战乱。最主要的是38年的大火,长沙地面上的历史遗迹都没有了。这个实际上给我们的记忆和历史之间产生了很大的一个断裂。

  我在前面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失忆之城,我有三个扭结,第一个就是,历史书上提到的一个时间性的记忆,第二个是空间性扭结,就是说我们的记忆是生活在其中,活动在其中的一些空间关系,这样的建筑和人工环境发生了关联。比如我们走进岳麓书院,我们的记忆即使沉积了,我们也会被唤起。加入我们的岳麓书院如果不行被烧毁的话,我们今天坐在完全新建的岳麓书院的话,这个空间的记忆就荡然无存了。

  第三个是物质的扭结。比如那么多人玩古董,一些文物的东西,实际上产生了一个扭结,我发现在空间上的扭结非常困难了。我们必须要试图重新建立一种扭结,就是唤醒被斩断的记忆,还有没有可能让他复苏。这个是面临着我们,长沙,不光是做的一个设计,还有我做的所有的现代的这些城市的重建或者城市的新建所面临的问题。在我看来,长沙在过去的60多年的重建过程中,城市的确是重建起来了,而且比以前的城市扩大了许多倍,但是文化的重建并没有很好的恢复起来。就是说文化并没有很好的重建起来。这样的样本,实际上并不仅仅是长沙,而是中国所有的城市,几乎是所有的城市所面临的同样的问题。除了刚才说的有历史、没文化的归结以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古老的中国,年轻的城市,我们所有的城市好像都是儿童一样,我们实际上在现代化百年进程之中,我们已经把古代城市,给我们留下的,我们认为是包袱,我们认为是负担我们已经根除了,就是中国人的生存习惯在城市中的这样一个传统已经被根除了,我们迫切的需要可能快速的融进到现代化的体系了,不管这个现代化的体系是建立在多大的想象程度中的。我们的城市的规划理论,我们设计理论,所依据的实际上跟我们生存的过去的记忆过去的文化没有多少关联的,是一个自足性的,比如每个城市都希望做一个理想城市,都试图做一个独立的、漂移在空中的,我把它称为漂浮城市。这个是我们所有城市规划的理论的依据。我们做的就是打乱旧世界,然后建一个理想的新世界。这个理想,目前看来,进行中国几十年的发展来看,基本上是失败的,包括长沙,也是一个失败的例子,长沙的失忆,不仅是对38年以前的历史失忆,我现在已经想不起4年前是什么样子了。这次我觉得又更多的失去一些东西。其实我们面临的问题,今天的主题非常好,就是城市记忆、城市远见,这个就是重新树立起一个纵轴,一头是扎到过去的记忆,另一头是伸展到未来的、纵向的一个轴。我们过去的城市发展中,是没有纵向的轴的思考的,是一个平移的,它的功能性、他的这样的一种城市发展的形式感,它的城市发展对人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需要思考这个纵轴的。今天在经济的发展,在整个的发展中,速度感成为时代的主题的情况下,我们如何通过引入更多的参照系,更多的引入思考的轴向,能够在保持速度的同时,在里面加入更多的东西。第二,就是中国失忆的现实,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先决条件。

  现在我们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承认中国城市的现实就是这样的,已经是非常混杂,而且大局已经基本上浮现,已经破坏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了,我们必须把它当成一个设计,包括我们设计理论的起点,只有当成现实,我们才能发展成为基于现实城市之上的城市理论,而不是一个舶来的西方式的理论。我们应该确确实实的谈,在现实的城市下,通过什么样的努力,我们能够做的更好。就像我们刚才谈到了截肢病人的比喻,截肢是现实,我们往上加的是什么呢?我们就是加上去以后,就是机械战警了。这个情况非常像我们现象中国的情况,是异化于我们原来主体的机械战警。还有一个就是仿生的办法,就是接上一个主体,随着是用高分子材料加上的假肢,但是还可以让我们感到被异化于自己的力量所排挤。我们仍然知道我们先进的城市生活和我们的祖先有关联的,我们的城市未来是建立在非常丰厚的,非常生动的城市记忆之上的。所以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什么是一个中国式的新的理论,我想就是抛弃所有墨守成规的,这些既定的舶来的程式,我们开发出自己的理论。

  吴华:请徐卫国先生。

  徐卫国:刚才他谈了38年的大火,早上也说过了。就是日本人当时快攻陷长沙的时候,国民党政府一把火就把长沙给烧了。对文化遗产来说是非常可惜的,但是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说,我们非常的庆幸,就是甩掉了一个包袱。在北京要通过规划局的审批设计有多困难。我当时做了一个非常小的商店,就是一个报批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北京,建筑的限高是这么一个标准,就是站在太和殿广场上面,然后你的视角不超过15度转一圈,这样就形成了北京市高度的控制,从制定法规的角度来说,就极其的可笑,实际上完成从维护古都风貌来控制建筑的发展。

  实际上中国人对待传统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说要继承文化传统,继承有形的物质环境,更多的把传统之间的联系,建立在一种新的东西必须跟传统的东西相似或者是相同。这个结果就是现在长安街上,每个建筑商都戴了一个大帽子这是这么一个格局。按照这个逻辑,在长沙建城就应该是岳麓书院一样的建筑。如果整个长沙都是这样的话,那是多么可怕的情景。

  所以这个制约了现在的城市发展,这个就是地区主义,这个就是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创造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让这个地方看起来,跟地方建筑环境相似的环境,其实就是渲染了一种气氛,或者是创造了一个舞台布景。这个可以说是有损于现在的技术。因为这个新的东西看起来是传统的形式,实际就是新技术,新材料,由现在的建筑师来设计的,他设计的由现在的东西来表现出来的传统的形式,这种结果给人带来一种假传统的印象。说到这里,我倒是更推崇另外一种理论。对传统有一种继承的观念,同时体现当今时代精神的一种做法。这个在建筑理论上,大家都知道,叫做批判的地区主义。这个跟地区主义是截然相反的。他强调的是一种陌生感,强调的是异化,这个东西看起来跟传统的东西没有什么联系,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完全代表了今天的一种时代,实际上跟传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这么一种思想,所以他的方法其实是采取了化解的方法,把传统的东西进行了哲学的提炼,然后再用新的哲学方式表现出来。

  我自己比较欣赏的,我认为上海的金茂大厦就非常好,他代表了时代,用的是最新的时代,最新的材料。但是实际上它跟中国传统的记住有密切的关系,你远看,它是中国的一个塔形,其实金茂大厦其实有一个塔的形状隐含在这里面。它具有时代精神,它确实跟中国传统的建筑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敦煌研究所,这个是日建设计做的。那个场所给人的感受就是大漠孤烟的气氛。你用什么样的形式都不可能跟这个环境取得一种协调,或者你要突出建筑自我的话,在这种环境当中做不到的。在这个建筑当中,采取的方式就是采取闭景的方式。我觉得特别的成功。为什么呢?它就是因势利导,它借助了环境的气氛,把建筑做成一种跟地形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其实把自己隐含起来的做法,但是达到的效果却是非常有震撼力的。因为他这种地壳形的,就是有一个力的变化,凸现了自己。具这个例子,就是这个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不一定要把新的建筑跟传统的一模一样,创造一种文化氛围,正好相反,我们可以在形式上创造一个跟他不一样的。这就涉及到地区主义它的概念,实际上批判地就是强调不仅把传统的继承仅仅局限于文化,或者一种氛围,一种形式的继承,应该把继承的内容或者把新建筑设计可能考虑到的因素扩大到更多的方面,像气候、像地形,像在人的活动,当然也有文化传统,和周围环境地形之间的关系等等,扩大到更宽泛的范围,考虑更多的因素,取得新就建筑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没有割断传统,反而为传统增色,同时这个建筑又是时代的,又是今天的时代精神面貌的。我今天就是讲这么一个理论。

  吴华:谢谢徐教授,那么请温子先博士。

  温子先:我想今天这个场地安排的很好,我们在一个1000多年的历史的建筑物岳麓书院,这个是在被火毁灭的的城市。我想中国的潜力还没有真的开始,我们只是刚刚开始点这个火苗,包括城市记忆和城市远见,刚才我比喻说我们这个地方和这个城市,我们中国5000年的历史和被毁灭的历史,我们归纳起来,全部都是我们的机会。

  好的谢谢大家。

  吴华:谢谢各位嘉宾,刚才在这个会场上做的精彩演讲。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做一个提问。

  这样的话,可能我们等会还有一个机会,就是晚上七点半的时候,尼尔·林奇会在湖大做一个演讲,题目叫做《集团建构》。然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沟通。我希望借着这个机会,跟更多的长沙市的人民做一个沟通,我希望我们这个活动不是到现在为止,会有更多的互动。谢谢大家到场。谢谢。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关闭窗口
 
· 活动嘉宾介绍(二) (2005-11-17)
· 活动嘉宾介绍 (2005-11-17)
· 活动嘉宾介绍(三) (2005-11-17)
· 居住改变中国长沙启动 为明天留下城市记忆 (2005-11-17)
· 2005居住改变中国城市建筑艺术展11月长沙开锣 (2005-11-17)
· 居住改变中国城市建筑艺术展将于长沙首航(图) (2005-11-17)
· 2005居住改变中国·城市建筑艺术展活动长沙开幕 (2005-11-16)
信 息 搜 索


自由交易信息推荐
· 转让一套三室二厅的
· 转让一套三室二厅的
· 转让一套三室二厅的
· 出租一套四室二厅的
· 出租一套三室一厅的
· 出租一套一室一厅的
· 出租一套三室一厅的
· 出租一套三室二厅的
· 出租一套三室二厅的
· 出租一套三室一厅的
进入自由交易区>>



为了本系统能够更好的为您服务,请使用800*600显示及IE4.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Copyright (c)2001 版权所有 长沙市房产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长沙楼市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662665 4662666 经营许可证号:湘ICP证010022
All rights reserved, www.0731fdc.com E-Mail:web@0731fd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