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市长代表、建设局局长 杨克敏
常德市副市长 欧运崇
益阳市副市长 吴国光
衡阳市副市长 雷良玉
湘潭市市长 余爱国
岳阳市副市长 刘力群
娄底市市长 林武
长沙市市长 谭仲池
本次论坛上,各有关负责人发表了真知灼见。
本版摄影 陈飞
株洲市市长代表、建设局局长杨克敏:
规划引导不断融合
坚持规划引导,促进空间布局的不断融合。株洲市全面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在国家、省一级层面,建立政策支撑体系,建立法律保障机制,尽早实现规划立法;强化规划实施,切实建立规划实施的跟踪机制和责任机制,将规划细化为年度计划、工作方案和建设项目,以合作专题的形式推进规划落实。坚持扬长补短,促进优势产业的不断整合。株洲市在培育方式上要集群发展,通过科技创新,集群发展,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湘潭市市长余爱国:
力促区域产业大融合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竞争规模化的鲜明标志,区域产业的大融合则是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和依托。对于建设长株潭“3+5”城市群,湘潭市将确立和强化规模竞争理念,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大背景下推进产业的对接与融合。湘潭市在长株潭“3+5”城市群中,有比较优越的区位条件、较好的产业基础、较强的技术支撑,但作为区域性的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还远未彰显出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际产业对接性还不强,融合度还不高。
常德市副市长欧运崇:
打造工业强市
常德市作为“3+5”城市群的一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准位置,主动承接。常德是“3+5”城市群连通武汉经济区的必由之路,要把常德打造成湘西北的工业强市、物流中心、文化名城。常德自古有“洞庭鱼米之乡”的美誉,立足现有基础,常德将大力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的建设,以新兴工业化为龙头,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岳阳市副市长刘力群:
做好五方面工作
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岳阳市将主要从五个方面努力:一是突出特色定位。岳阳作为“湘北门户”,是湖南惟一的长江口岸城市,承载着省委、省政府要求岳阳“优势优先、优先发展”的期望。为此,岳阳围绕“产业兴旺、城市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的富民强市目标,着力打造最适宜居住、最适宜投资、最适宜旅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二是突出项目建设;三是突出产业支撑,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促;四是突出交通优先,推进大物流与大人流的集散;五是突出培育节点,推动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益阳市副市长吴国光:
定位环省会中心城市
益阳市十分重视对接和融入长株潭。城市的融合首先是时空距离的缩短,按照这一理念,益阳发展定位为环省会中心城市、现代化新兴工业城市和宜居山水生态旅游城市。把交通作为对接的突破口,加快对接步伐。“十一五”期间,益阳市将集中力量实施一批水陆交通和区域枢纽交通,实现对外大通道,对内大循环,加快建设,尽快实现与长株潭信息共享,加快水电、火电、核电的建设,形成5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建成长株潭的后备能源基地,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和互补基础。
娄底市市长林武:
做强工业经济
在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中,娄底市的最大优势在于矿产资源丰富和能源原材料工业基础雄厚。
娄底素有“十里钢城”、“百里煤海”,“世界锑都”的美誉,其锑矿储量居世界之冠。目前,全市共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277户,其中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企业1305家,基本形成了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冶金、煤炭、化工、电力、建材、机械等产业为支柱,陶瓷、医药等产业迅速发展的工业格局,并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我省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和“3+5”城市群的全面启动,全省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急剧攀升,娄底市将立足搞好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进一步强化娄底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地位,为“3+5”城市群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撑。
衡阳市副市长雷良玉:
激活工业潜力
长株潭“3+5”城市群是对接国家中部崛起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理性选择,衡阳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衡阳市是老工业基地,目前全市有186类工业产品拥有省级以上名优称号,100多个系列工业产品具有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特许经营权或国家计划项目等完整的“软资源”。要进一步强化衡阳作为“3+5”城市群的地位,衡阳市将做大做强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汽车零部件加工业、盐化工及精细化工等五大重点产业,到2010年,力争五大重点产业达到800亿元以上。要打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形成以南岳为龙头的大旅游片区。
长沙市市长谭仲池:
城市因规划而精彩
建设“3+5”城市群,是省委、省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画龙点睛之作,注重规划才能达到更高的发展层次,成为中部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3+5”城市群的构建,让我们站在了更高的发展起点,为每一个城市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对于加快长株潭一体化进程,推动湖南又好又快发展,富民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认为,对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城市规划是事关一座城市的目标定位和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本。从2000年起,长沙市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城市规划,实行城市规划与经济规划、社会规划统一,在全国率先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编制标准,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和17个分区规划、34个专项规划,制定并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城市雕塑规划》等30多个城市规划规范性文件,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确保了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法定性,政府城市规划能力跃居全国200座最具竞争力城市的第七位。
长沙是“3+5”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把长沙建设得更加繁荣、文明、和谐、美好,是长沙的责任与光荣所在。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创新规划理念,更好地发挥带动、辐射作用。
李姝阳 周和平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