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郭开朗。
陆大道
杨开忠
与会代表专家正认真听取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发展专题报告。本版照片均为 陈飞 摄
本报讯(记者 李姝阳)在昨天召开的长株潭“3+5”城市群市长论坛上,副省长郭开朗侃侃而谈,他指出,湖南作为中部地区与珠三角经济圈的交汇点,“3+5”城市群作为湖南的精华地带,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开发前景,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认同。加快“3+5”城市群建设步伐,对于加速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中部崛起具有重大意义。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新趋势
郭开朗认为,当今城市群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战略,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镇密集区域正在日益强大。如美国东北部“波士华”城市群,德国“莱茵—鲁尔区”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都成为该国的经济核心地带,是其工业重心和人口聚集密集地。进入21世纪,城市群的出现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随着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等三大城市群的迅速崛起,其他各省区域经济的“圈”、“带”、“区”纷纷出现。特别是包括我省长株潭一体化在内的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经济带,成为推动西部开发和撬动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
仅长株潭3市抱团远远不够
1998年,我省首次从战略高度对推进长株潭一体化进行总体部署,提出了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融城计划”。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现。十五期间,三市以全省19.1%的人口和13.3%的国土面积,创造了34.4%的经济总量。33.9%的地方财政总收入,72.7%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但与国内和中部一些大城市群相比,长株潭城市群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2005年经济总量分别为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的40.8%和60.3%。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为43.8%和75.3%,特别是缺乏强有力的中心城市。在成员市的数量上,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都是9个,长株潭仅3个,3市抱团参与中部竞争,显然势单力薄。郭开朗用一组具有说服力的数据阐述了组建“3+5”城市群的必要性。
“3+5”城市群带来新希望
以长株潭为中心的“3+5”城市群,处于湖南最具活力的经济走廊,区域土地面积7.78万平方公里,人口4025万,分别占全省的36.7%和59.8%。2005年区域实现GDP487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8.4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4.9%和60.3%。与中部其他五省城市圈相比,“3+5”城市群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是区位优势。南临粤港澳,北接中原腹地,东连长三角,西达川贵渝,在接受粤港产业结构转移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次是资源优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水、森林资源。再者是基础条件优越,特别是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后,一个以长沙为圆心的3小时经济圈已具雏形,与高速、国道、省道和区间公路共同形成了相对发达的区域网络系统,初步打通了具有综合运输能力的大通道。
四点建议推进城市群发展
“3+5”城市群路在何方,郭开朗高屋建瓴,提出了四条建设性意见。第一,高视角定位,站在中部、全国乃至世界合作发展的高度,将其定位为湖南经济发展的强大轴心,中部地区第一大城市群,内陆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增长极之一。第二,高起点规划,通过规划发展,力争通过10到15年,将长株潭三市打造成为人口10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特大型组团式生态化大都市,并初步形成以长株潭为中心,北连岳阳、西接益阳常德和娄底,南通衡阳的放射性功能带,发展带状经济。第三,高速度推进。必须增强发展的紧迫感,采取超常规举措,高速度推进,争取在全国城市化发展的格局中抢占制高点。第四,新体制突破。必须冲破体制壁垒,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彻底消除体制性、人为性障碍。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的双重作用,整合资源优势,形成统一合力。
中科院院士陆大道:
大都市经济区正成为竞争单元
本报讯(记者 周和平)“大城市经济区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基本单元,长株潭“3+5”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就是顺应了这一格局。”昨日,在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发展专题报告会上,中科院院士、著名经济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应邀在会上作了重要专题报告。
陆大道坦言,全球化下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在新的信息技术支撑下,世界经济的空间正在被“流”的空间所代替,当前世界体系的任何空间结构,都是建立在“流”、连接、网络和节点的基础上。这些“流”在运动路径上,依赖于现有的全球城市等级体系,另一方面也在变革着城市本身,最终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塑造了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城市群。具有密切劳动分工的城市区域,也因此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基本单元。
陆大道认为,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集中在少数都市经济区,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核心区域,如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都市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大区域的金融中心,也是交通、通信、人才聚集地和进入国际市场最边界的通道,即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技术流的交汇点。核心区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生产服务业功能,比如金融、中介、保险、产品设计与包装、市场营销、广告、财会服务、物流配送、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人才培育等。东京、汉城、雅加达等城市地区,被认为是典型的都市经济区。在我国,香港广州为中心的地区,上海及周围地区以及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地区,正在成为这样的大都市经济区,长株潭“3+5”城市群的形成,也将成为中部崛起的城市区域。
著名区域研究专家杨开忠:
“114”战略推进城市群发展
本报讯(记者 周和平)“长株潭‘3+5’城市群不仅仅是湖南自己的事,湖南要现代化,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城市群,也是我国促进中部崛起的一个客观需要。”昨日,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在大会发言后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认为,推进长株潭“3+5”城市群的发展,目前不妨实施“114”集中的战略,即长沙、长株潭各为一极,岳阳、常德、衡阳、娄底为次级。
“114”集中战略
杨开忠对城市群的发展研究颇深,他认为推进长株潭“3+5”城市群的发展,最终可能形成以长株潭为主核,以岳阳、衡阳、常德为副核的多核多圈型区域结构。实现这个远景,必须经过集中化和分散化两个阶段,目前处于集中发展阶段,不妨试试“114”集中型城市化的战略。“1”就是长沙一极依存,为了充分利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竞争力,“3+5”城市群现阶段必须走集中化道路,着力做大做强长沙;集中化的第二个“1”概念,就是长株潭要逐步、快速、大力地推进,形成一个功能型组合型中心城市,把它真正融起来,基本上会形成人口在1500万左右的功能型组合型中心城市;“4”就是岳阳、常德、衡阳、娄底四个次级中心城市,这四个城市本身还是一个中心化的阶段,强调的是中心开发的概念。益阳从功能上来说,很可能是“3+5”里面更次一级的中心。
先易后难功能一体化
从功能一体化角度来说,杨开忠提出,要想办法打造长株潭和谐社会圈,城市的经济、社会、政治功能一体化,涉及到利益调整,应当先易后难,逐步联动,步步深入。
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发展报告会激情开讲
大省会蓝图激起头脑风暴
本报讯(记者 李卓 彭放)构建“3+5”,做大长株潭,建设新湖南。昨日,长沙运达喜来登酒店——当长株潭“3+5”城市群抱团崛起之时,历史将记住此时此地。昨日,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发展专题报告会开幕,围绕“3+5”城市群建设发展目标、路径与政策措施,省内外知名学者与政府官员慷慨论道,掀起了一股圆梦大省会的头脑风暴。
专家认为,构建“3+5”城市群不仅是湖南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国促进中部崛起的客观需要。要提升中部竞争力,建设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的长江中游“银河状城市群”是关键,而长株潭“3+5”城市群则是这一“银河状城市群”中最重要的“恒星系城市群”之一,要争取将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建设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昨日下午,与会代表们还对长沙城区进行考察,访问了建设中的月湖公园、金霞海关保税物流中心和新港码头,并参观了火爆开展的长沙第23届房交会,对长沙日新月异的建设成果表示赞叹。市领导张湘涛、徐湘平、姚五零等出席报告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