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会现场。
中科院院士,著名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张富泉。
与会代表们且听且看。
什么是长株潭“3+5”城市群?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张富泉在专题发言中解释道,“长株潭城市群是一块金字招牌,它不单指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而是指以长株潭为中心、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娄底、衡阳、益阳在内的‘3+5’城市群。它将与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一起,形成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城市群,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这是解决中部人口大省的人口城市化和‘三农问题’,实现中部崛起的科学决策。”
从上世纪60年代建设“毛泽东城”,到1997年开始运作长株潭一体化,到现今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湖南1500万的城市人口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吸引着全世界企业家的眼球。如何走稳并走好这一步?张富泉认为,要坚持规划引导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市州中心城市为重点、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长沙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推进长株潭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物流体系和市场体系,努力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造在全国较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城市群。
省发改委副主任毛腾飞认为,决定“3+5”城市群的功能强弱要看基础设施的发达程度。他还谈到,推进统筹规划,交通、能源、信息、水利要互联成网。推进优势互补,按照“自主创新、有机结合”的集群发展思路,建立优势企业牵头、跨市分工协作机制,培育区域性产业分工的配套体系。工业、农业、服务业要产业对接。推进江、湖联动,监管、治理、制度要综合整治,打造绿色城市群。
对于如何在制度上保障长株潭“3+5”城市群健康发展?身处决策部门的毛腾飞说,省发改委将与8市和省直部门紧密合作,用五项措施即“五抓”,五项措施为:抓规划引导、抓项目支撑、抓政策支持、抓机制建设、抓体制创新,来保障长株潭“3+5”城市群的发展。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认为,应把城市群放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去理解。对于如何去识别一个城市群,杨开忠说,可以用一个框架去观察分析,首先城市群不简单是一个在一定区域范围之内的城市,而是有高度功能联系的,包括纵向联系,也包括这些城市围绕高度地方化的资源,比如水资源、生态资源、劳动力资源。
对于长株潭“3+5城市群如何走?杨开忠给出的药方是,“在推进经济一体化的同时,重点推进社会一体化,实施统一的社会政策,在医疗保险、就业保险、养老保险要先在这三个城市实行,然后打造一个长株潭和谐社会圈,慢慢的再进一步向岳阳、常德、益阳、衡阳推进。”
中科院院士,著名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在发言中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和产业集聚区,大都市区正在形成有竞争力的内部联系密切的地域单元。而目前从沿海地区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也正在形成一个大都市区,他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城市区域里面有核心的城市,城市和它周围形成一个地域单元,有指挥系统,也有其他的系统组成的单元,这种有竞争力的地域单元就是城市产业群的主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