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 正文

博鳌特稿:黄若青 鹏城里的闽商

http://www.0731fdc.com 2015年07月31日14:50:38 0731房产网

  房地产企业以前的核心资源是土地,拿的地越多越好,而在以后则是信用。因为以后金融会成为决定房地产成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而金融的背后是信用。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刚才说比较注重资金安全,对于资金方面是怎么看的?

  黄若青:力高地产上市前的负债率就处在比较低的水平,是比较稳健的企业,境外投资者也是这么认为的。

  观点地产新媒体:力高地产为什么搬到深圳来?

  黄若青:搬总部也是大事,曾有过两方意见,一个是搬上海、一个是搬深圳。权衡之后,觉得从地理因素来说,深圳更适合我们。

  深圳是比较有活力的城市,节奏快,相对来说也比较务实。另外,力高本身是一个港企,并不是上市之后才重新调架构的,在深圳能更好地与境外资本平台对接。

  到深圳后,因为深圳土地资源稀缺,就通过招拍挂先落一个子下来。

  由于城市更新时间长,前期资金投入量大,握有资源的企业很多也在寻求合作。比如说有些工厂去申请更新改造,申请了又不会开发,这些都是力高地产合作的目标。力高地产有很多融资渠道,又是一个专业的开发商,双方都有契合点。

  除此以外,长久以来对于产品精细化的追求,也可以让力高在深圳更好地发展。

  观点地产新媒体:留在福建会不会优势更大一些?

  黄若青:除了影响力方面,对接金融市场、人才市场,深圳的优势还是更明显。

  深圳毕竟是个包容性比较强的城市,人口密度非常大,也有很多产业支撑。

  一是产业,二是人口,三是国家的政策,这几方面深圳的优势是很明显的。高科技和金融也很厉害,高科技应该中国最好的大头都在这边。就拿楼市来说,如果把水龙头打开,不限购、不限贷的话,结果会不得了。

  观点地产新媒体:对比香港,深圳人民还是要幸福很多?

  黄若青:深圳为什么土地资源非常稀有?跟香港那一套是不一样的。

  香港很早就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为对于环保的要求,对于可持续发展长远的规划眼光都跟国内都不一样。

  国内现在是先把城市建起来,所有的交通、服务设施都必须要到达。香港是压缩港岛那一块,出于控制考虑,居住环境会差一点,但从长期发展来说,比国内更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观点地产新媒体:现在二线城市不那么好做,为什么力高地产进入了很多二线?

  黄若青:从布局上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二线都不好,有些是要看产业和人口,要看国家政策支撑能不能让城市更好地发展。

  力高地产现在的项目基本都落在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带,主要是合肥、南昌、天津等省会城市。

  力高过往拿地什么模式都有,比如说股权并购、城市更新,还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概念拿地。现在力高比较少参加招拍挂,因为通过其他方式拿地成本会小很多。

  例如天津拿地成本很低,后来受益于京津冀概念以及产业转移利好,给这些地方带来了很多的优势。

  观点地产新媒体:北京市政府迁通州对力高地产也是一个好事儿?

  黄若青:天津的承接能力是比较强的,力高地产天津那个项目就享受到了政策资源的利好,未来力高地产还会继续以文化概念模式拿地。

  观点地产新媒体:力高地产是走中高端的路线?

  黄若青:我们的产品线主要是首置、首改。我一直在强调,不是面积从100到150了就是改善,这也是房地产正在变革的地方。

  从我本人对市场的判断来看,未来对于房地产商的要求应该会更高,从提供产品发展到提供服务给客户,有时候需要通过专业知识去说服客人。

  观点地产新媒体:这个跟您做过设计有关系?

  黄若青:对,虽然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一遍是很累人,但有时候反向思维就可以有更多的灵感。

  我办公桌上笔筒里面的笔很多,同事进来汇报工作的时候,我就拿着笔跟纸出来画,这是一种习惯。建筑师其实就是用画来进行思考,用图来说话。

  前几年,国内的外立面搞得很差,人住的环境主要是考虑通风、采光和舒适度,而不是外表搞得像皇宫一样,有意义吗?白花钱。

  学习别人的外表其实是很怪异的,建筑有两种,一种是好看,但是不耐看,另一种是第一眼虽没那么惊人,但是很耐看。

  现在是白银时代了,大家都要进行成本的精细化,设计首先要符合最优化原则,不能造成开发周期更长、成本更高。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一直在强调成本和开发周期,是不是每天都看财务报表?

  黄若青:力高地产现在有四个分析体系,一是财务,二是成本,另外两个分别是运营与销售。

  我要求每个体系呈现的不单是报表,还必须有分析的结论和建议,公司的决策体系是建立在详实的数据库和客观切实的分析基础上的。

  同事来给我汇报,肯定不会说“老板你看怎么办”,要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木头人一样,我这边说什么就做什么。房地产没有什么高科技,关键是协同能力。

  观点地产新媒体:最近创业很热,越职业化的人才越来越难留下,力高地产遇到这个问题了吗?

  黄若青:我经常对同事说,不管你们在不在力高,每件事情都要从老板的思维角度来考虑。

  确实是这样,因为不是今天要打这份工、领这份工资才做这个事情,这样就没有激情,对工作的判断就会有偏颇。

  他们虽说有创业的冲动,但我相信也有冷静的一面。现在这个市场已经非常规范了,跟第一代创业者完全不一样,这些东西需要资金实力、技术实力等,去进行综合的判断。

  力高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有一个好的平台,我的管理理念是让他们自己可以发挥、创造,不是我说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企业缺乏活力。从员工方面来说,也需要有自己的主动性。

  观点地产新媒体:未来会不会提出合伙人计划?

  黄若青:房地产是没有什么高科技的行业,主要是管理整合的能力,企业要发展,最主要的是有优秀的人才。

  公司有考虑股权激励的机制,采取的方式每个企业都不同,万科规模很大,可能策略会更多一点、更超前一点。这一块,力高肯定也是会考虑的。

  观点地产新媒体:力高地产有没有学习的企业或者发展模式?

  黄若青:力高地产发展了20多年,经历了中国房地产的起起落落,但市场没有一种完全固定的模式。

  现在一些标杆企业,其实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要求,我想各取所长。

  比如说万科的标准化、万达的高效率还有龙湖的产品品质,不要只学某一个,因为这是学不来的。

  观点地产新媒体:未来会有很多小企业活着还是越来越集中,合并越来越厉害?

  黄若青:不会像香港那样,只有十个、八个企业控制完这个市场。

  中国的市场太大了,而且发展期也就20多年,发展周期和外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应该说,区域性的企业还是有的,因为单一企业没办法一统天下,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说某些企业在某些区域有优势,但市场肯定也有优胜劣汰的过程。

  观点地产新媒体:这几年有闽商基因的开发商发展都很厉害,您感觉到了吗?

  黄若青:福建本身有地理的特点,和广州一样是沿海。早些年比较穷,但是靠近沿海,改革开放的利好比较大。

  没有100%也有80%、90%都有海外关系,所以多数人飘洋过海去创业,现在东南亚的大企业家很多都是我们那边的。

  为什么有闽南歌叫《爱拼才会赢》?意思是我们闽商认准的东西都会努力去实现。

  观点地产新媒体:福建人很拼,黄总是不是太拼了?

  黄若青:同事上班我就上班了,同事迟到我都知道他们谁迟到了。

  我养成了固定的工作时间,有些东西可以更早、更清晰地掌握,有些事情同事向我汇报、反馈了以后,可以尽早安排下去。

  有人说你有没有其他爱好?我说工作是我的爱好之一,没事儿反而觉得很不自在。

  观点地产新媒体:除了工作之外,个人爱好是厨艺还是比较喜欢健身?

  黄若青:现在这种年纪,健身是很重要的。我自己会散步,快步走,一天五六公里,机械的比较少。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有微信吗?跟员工的沟通方式是什么?

  黄若青:信息时代,微信已经成为交流、掌握信息的一个重要工具了。公司现在有自己的内部集成通讯平台,公司的工作交流、邮件往来都在上面。通过电脑、手机随时都可以进行沟通,邮件过来还可以通过微信提醒,所以在沟通上不会存在壁垒。

  观点地产新媒体:黄总多次提了白银时代,您觉得房地产的高利润确实是下调了还是因为产品的原因?

  黄若青:黄金时代其实应该说是草莽时代,比白银时代有本质的不一样。

  未来房企会面临什么问题?就是需要更多地挖掘产品附加值以及给客户更多服务,能够创造一些价值。

  中国的市场太大了,房子都开发完了吗?现在城市不断发展,肯定还有人口要进来,也有需要改善生活品质的房子,这些都是机会。

  行业的调整是正常的,回归到合理的利润水平也是很正常的。

  一个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与整个市场发展的阶段寻找契合点。大形势是好的,就看能不能抓住机会,创造下一个阶段的利润增长。

  每家房企都有不同的特点,接下来的市场其实是百花齐放的,不会说谁是最好的。谁都有特点、长处,总的来说,都是看怎么适应市场,怎么在市场里竞争。

  观点地产新媒体:为什么当初会在保定赞助寺庙?

  黄若青:当时是九几年,力高开始走出福建参与旧城改造,也算是一种经验的积淀。

  当时投资的那个项目,旁边刚好有关帝庙,还有戏院等,都已经破破烂烂了,最后是修复了交给政府去管理。

  其实那些并不在我们的开发范围里面,应该说带动了民众的聚集,这样对项目也是一种推动。

  观点地产新媒体:有的时候积善是一个正循环,会互相循环?

  黄若青:对,是互相推动的作用。比如说天津的妈祖文化园,现在在建设中,我们先把全球最高的一个43米妈祖雕像建在海中间,当地政府修了一条路过去。

  现在还有很多寺庙在建,已经成为了旅游景点。

  因为天津也是沿海城市,而且信奉妈祖,因为我们的拿地模式也跟这个城市有契合度。

  文化地产就是给城市留一点东西的同时,对自身的产业也是一种推进。

  不要硬生生的说要去做什么,而是要有内涵来支撑,才会扎根下去。和产品一样,企业的文化也要呈现出有内涵的东西。

  就像天津文化园项目,虽然在海中,但是旁边还有商业,那块商业是属于力高地产的,力高可以做一些禅修,提供安老服务等,与整个产业形成互补。

    第2页/共2页  
  • 1
  • 2
更多及时资讯可关注权威官网0731房产网 官方微博
  • 每周排行解读
  • 每日行情解读
更多>>
  • 最新开盘
更多>>
  • 楼盘快讯
更多>>
  • 房产新闻
  • 今日
  • 本周
  • 本月
更多>>
业主论坛
社区动态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