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检查”——维护群众利益
今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足工作实际,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最盼望的事情做起,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和专项治理工作力度,紧紧围绕社情民意、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切实维护集体、群众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突出重点工作主动抓。去年,市监察局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一期建设工程结算进行了联合评审(审计),根据评审结果,最终结算为政府投入节约了数千万元。今年,二期建设的结算联合评审工作也即将启动。此外,依照《国家投资项目廉洁性评审工作实施方案》,市监察局督促并配合财政、审计部门对2个3000万元以上的国家投资项目进行了廉洁性评审,审减1142.97万元;对6个200万元以上政府采购项目进行评审,节约资金569.57 万元,确保了财政资金用到好处、用到实处。
着眼热点问题靠前抓。“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我市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理念,时刻绷紧安全生产监管之弦。据统计,上半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受伤、经济损失分别同比下降41.82%、20.47%、31.54%,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今年,我市安全生产工作以创建本质安全型城市为主线,为此,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加强了对醴陵烟花鞭炮、攸县煤矿、茶陵非煤矿山、石峰危化品、芦淞市场群等安全生产重点隐患区安全生产监管的“再检查”。着力开展了醴陵市烟花鞭炮“打非治违”工作专项督查,共督促醴陵市关闭有证企业4家,打击取缔非法小作坊8家。同时,还开展全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市场专项治理、危化品领域“打非治违”及专项整治等工作,成效明显。
紧盯关键领域积极抓。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社会关注度高,体制机制建设还不完善,自由裁量权大,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等问题,纪检监察机关主动开展执法监察项目:一是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项目信息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重点抓好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等领域以及资质资格审批、项目决策、招标投标、土地出让、规划管理、建设实施、工程质量、资金管理、物资采购等环节治理工作,健全工程建设领域规章制度,完善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开展了全市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检查,截至目前,共抽查在建项目27个,发现质量安全隐患584条、市场不规范行为110项、监管不规范行为54项,督促市住建局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19份、停工通知书8份,下发行政执法建议书3份,向7家相关责任主体单位下发不良行为告知书。二是继续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对某单位存在的“小金库”问题予以了严厉查处,立案3人,收缴违纪金额14万余元。
醴陵市:烟花爆竹监管有力度
今年,醴陵市监察局、安监局会同工商局重点组织开展了对烟花鞭炮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
整治期间,检查人员重点查验经营者的资质、证照。对证照不全或有效期失效的,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办理的,依法注销其营业执照;对于无证无照的烟花爆竹经营点,坚决依法予以取缔。检查组通过查看经营者仓库商品存放是否过多、过高;是否远离火源;是否与生活区隔离等,排查安全隐患,并积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同时重点检查了烟花爆竹的进货渠道、进货票证、库存数量、销售去向等事项,督促经营者建立和完善购销台账、查验进货票证等内部管理制度,确保烟花爆竹进货来源合法,销售渠道正常。
专项整治行动中,醴陵市出动执法人员66人次,检查烟花爆竹经营户53户,对2户无照经营户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 (骆仕良 易智勇)
天元区:学校食堂监管无“盲区”
今年以来,天元区纪委、区监察局联合区教育局,深入学校食堂一线,采取调查走访、财务审计、现场感受等形式,围绕食堂原材料采购、财务管理、食品卫生等内容对全区各中小学食堂管理工作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检查组通过现场查验资料,检查各供应商相关资质,查看产品检验检疫报告、合格证明、原材料进出库房登记表等,进一步规范了学校食堂的原材料采购注意事项。同时,为从源头遏制食品安全问题,检查组还开展了针对供应商的突击暗访,对社会反映强烈的米、油、肉、豆制品等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突击调查,现场查验所供应的原材料质量状况,共调查走访7所城区中小学校原材料采购商21家,发现部分学校的米、油等原材料采购把关不严。
至6月底,天元区28所农村中小学食堂通过开展自查自纠活动,上报财务资料涉及资金共344.99万元。检查组还重点抽查7所城区学校食堂,审计财务资金共1829.05万元,归纳存在共性问题6个,个性问题15个,立案查处1人。全方位确保了学校食堂监管“无盲区”。 (楚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