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
搞集体装修采购是头一次,召集邻居开会也是头一次,一家伙招呼了六七十人更是头一次。预计二三十位出席,所以就找了家九点关门的家居城,原本准备借用人家的茶座聊完了走人,哪想到来了这么多口子,不仅坐满了座,连通道里挤的都是人。这下可好,惊动了商场的保安,一个看似负责安全的人非常严肃地询问:“这里出了什么事?”
天黑了,街上还下着雨,干脆大家就在商场的屋檐下一边躲雨一边传达情况,具体进展到什么程度了,还有哪些项目在谈,都有什么做保障,一会儿全体传达,一会儿分组讨论,很像那么回事。
刚组织就是没经验,连开会的问题都没有想到,就更甭说其他的了。一开会开出了问题不少。最大的问题就是售后服务的保障,厂家供货大家倒不太担心质量,关键是服务怎么办?在建材城买的东西都要和市场及厂家签订合同,而集体采购就不同了。以前从来没有这种形式,所以没惯例。厂家看见这么多客户,自然是愿意做这笔生意,可不能跟大家签销售合同,那样人家建材零售市场不答应,所以一切只能是厂家的口头承诺。大家拿不到白纸黑字的凭据心里自然没底,我也一样呀,出了事牵头的要担责任。如果中间找个法律机构代理,可是从中产生的费用一摊到底合适不合适,或者这个机构是否会为我们办这件事都是个未知数。而且接下来的收款就是更大的问题了,厂家做这种生意按行规要先交30%的订金,厂家不直接面对个人,非要交齐才办,谁来收钱又成了麻烦事儿,虽说大家是邻居,可毕竟是接触不多,几乎都是一面之交,凭什么要相信你呢?
光是这几个问题就闹出了很大分歧,有些邻居很大度,一句话:我们全听组织者的,充分相信你。这些话听了特让人感动,可要想把事情办成,光靠别人的大度是不成的,必须得有点严格的条例才行,可这条例订出来效力有多少,大家会遵守吗?疑问太多了,大家一时间有点卡壳。一边是能节省三成的利益,一边是没有严密体系保证的种种疑惑,到底是上还是不上,大家心里都在打鼓。
我也一样,想办成一件大家都受益的事,可要看付出的代价值不值得,况且后面尚不知有多少还没暴露出的问题,最后会不会搞得大家不满意。现在回想起来,如果真被这些问题羁绊,可能就没有这次“轰轰烈烈”的集体采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