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刚刚过去,在此期间,一些权威机构发布的很多与消费相关的统计数据,仍让消费者记忆犹新。在这些统计数据中,有多少是权威可信的呢?
近日,记者对某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装修污染每天造成304人死亡”这组数字进行了核实,结果发现,这组统计数字完全被错误引用。一些知名调查机构指出,由于利益驱动或立场限制,一些机构或行业的调查不够准确和客观,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保证调查数据的客观真实,还消费者知情权,成为众多消费者关注的一个新话题。
有社会观察人士呼吁,“3·15”打假,还要打虚假统计数据……
昨天,在天安门广场,一位调查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对市民进行街头问卷调查。目前,这种调查方式是许多社会调查统计机构常用的调查手段。
真实事例行业数据被证实有误
3月14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WHO甲醛致癌公告北京研讨会上,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环境检测中心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我国每年因装修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为11.1万人,每天大约死亡304人。”该组数据一出来,即被国内各大媒体以《室内装修污染每年夺命11万》或类似的标题发表。
每天因装修污染死亡人数达304人!相当于全国每天因车祸死亡的人数。装修污染造成的损失真有这么厉害吗?消费者如何判定装修污染给自身造成的伤害?前天,经本报记者向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环境检测中心主任宋广生核实,发现“这组数据有误,应为‘我国因空气污染引起的年死亡人数为11.1万人’。”同时记者发现,这组数据为10年前国外某机构发布。
有关人士指出,“全国空气污染”与“室内装修污染”对消费者的影响大相径庭,完全是“张冠李戴”。有市民认为“室内装修污染”的调查数据会直接影响消费行为,同时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提出强烈质疑。
记者调查消费者深信统计结果
专业的消费调查数据竟然出现如此大的错误,这是包括记者在内的消费者没有想到的。那么公众对于专业的消费调查报告是什么态度呢?昨天下午,记者打印了一些网站转载的《室内装修污染每年夺命11万》的报道,在前门地铁口附近进行了随机采访。结果发现,六成以上的人相信在媒体上发布的这则消息的真实性。并表示,如果由政府有关部门或媒体公开发布的其他消费调查统计,他们一般也不会产生质疑。
记者在前门附近随机采访了20位路人。这20人均表示,装修污染给人体造成伤害的问题,他们通过媒体报道或者亲身经历都有所了解。在记者提出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否有怀疑时,有12个人表示深信不疑;6个人对数据和来源提出质疑;2个人表示不知道。
业内披露公布数据须具备四要素
目前在媒体上经常发布一些医疗或者保健品的广告,广告中经常引用一些“权威”统计数字或调查结论,来引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对此,专业从事统计调查工作的北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说,一般向公众公布的调查统计要具备四个要素。
一、要说清或注明进行数据统计的机构;
二、具体的调查方式和方法;
三、具体的调查数据;
四、对调查结果的解读、判断和分析。
为保证调查统计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四者缺一不可。袁岳说,一般正规的统计公司或调查机构在作一项调查之前,都要根据调查的需要,进行问卷设计,并制定研究方案,然后确定适合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
调查也分抽样、访问、复核、分析等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在调查过程中,专业的调查公司不会出现访问员自己填写调查问卷的情况。袁岳认为,目前社会上一些调查数据出现问题,多数的纰漏可能源于一些调查公司为节约调查成本,故意缩短调查时间或减少调查问题。
这样的问题,专业的和负责任的调查公司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为还有复核员对访问员的工作进行监督。
袁岳建议,企业进行统计调查,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调查机构。
重要原则利益集团作统计要避嫌
袁岳特别提出,行业协会或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进行调查统计要避嫌。“因为这些团体机构本身与行业之间存在利益关系。”袁岳认为,企业在需要统计调查的时候,最好要找没有明显倾向的机构来做,以保证其调查的真实性。“国外也有相关的行规,比如美国1965年就对社会公布了类似规定。”据记者了解,北京市目前登记在册的正规调查公司有100多家,但业务量悬殊很大,其中17家调查公司的业务量就占到了整个市场的94%。
行业分析
统计过程也要说清楚
据北京市统计局信息咨询中心一位姓刘的负责人介绍,政府所做的一些统计工作都是经过一定科学的部署、步骤、检测、核实等程序后统计出来的,它是一门科学,这也是为什么大学里有统计这个专业的原因。如果民间的一些调查公司在公布一些统计数据时,应该公布具体的调查对象、样本量及测算根据,如果这些依据向老百姓交代清楚,就不会引起质疑。
北京市统计局宣传中心主任张学原从另一个方面作了解释:目前,在社会上确实有些机构或单位所作的统计数据不够科学、不够真实,有误导读者的嫌疑。
特别是在有关消费统计数据里,一些不够真实的数据自然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这些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为什么这些统计数据能抓住老百姓的眼球呢?那是因为他们发布的都是有关民生、老百姓所关心的问题,其实,这也是对政府工作的一个激励,激励政府多做一些有关民生信息的调查。政府做多了,自然老百姓更愿意了解和接受官方的说法。这样一来,社会调查公司为了抓住读者,也将追求调查统计的服务质量。
专家观点
虚假数字更具危害性
北京大学社会学家夏学銮教授认为,虚假的统计数字比一些虚假产品对消费者的危害更严重,因为这些虚假统计数字不仅歪曲了社会事实,还掩盖了社会真相。比如,产品质量一般,统计显示却称很好、使用者占多数等等,这样的数据会诱导消费者趋之若鹜购买这种产品。
越来越多的虚假统计数据,给人们一种虚幻的消费安全感,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消费伤害;另外,虚假统计数据在误导消费者的同时,还将扰乱整个市场,比如带动一种质量较差产品畅销,或者让某种产品在市场上销声匿迹……这都是一些调查统计机构不负责任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比起那些吃坏肚子的食品要严重得多。
夏学銮认为,消费者用了假产品可以状告厂家和经销商,但是听从了假数据受到伤害,去告谁呢?往往找不到责任人。这是虚假统计数据的潜在社会危害。
律师说法
有关部门须加强监管
北京鸿理律师事务所的赵律师对虚假统计数据欺骗消费者的现象表示很无奈。她说,社会上有些统计数据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可能会对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很难去判定调查公司应该承担具体的法律责任。如果要从法律上来对这一现象进行限制,那么只能从调查公司的报批条件上进行严格检查,比如,要求调查公司必须进行客观、真实、详细的调查,否则应承担一些责任。或者,由工商部门对这些公司加强监察。
信报记者:孙金凤\王翠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