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
设计质的标准
告诉你
如何找对设计师
告诉你
免费设计的幕后真相
告诉你
请不起设计师的出路
告诉你
设计师的梦想
在一个周日炎热的下午,多位设计精英和高手汇聚小洲,品着崔老师特意提供的醒神药酒,围绕着设计师“价”“质”,他们谈的很多,很深。
PART1
如何衡量设计师的质与价?
[崔华峰的开场白]:在人们的印象中,设计师本身都是高品位的,他们是一群倡导高品质生活为职业的人。但现在社会上对设计师的认知是模糊的,质与价的界定不清,无法实现对等。
现在雀巢、哈根达斯、广州许多酒楼的“质”在媒体的曝光下没了,反过来问,那设计师的质与价在哪?如果质与价不对等是没有生命力的,质低而价高则是不正常的。这就需要媒体来传播我们的声音,给设计师一定的压力,不然有的设计师太嚣张,也需要群众鉴赏水平的提高以及设计师水平的提高。
[问题]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找崔华峰作设计要那么贵,而且还得排队等;而有些设计师只要免费都可以?到底好的设计“质”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碰撞]质体现于好的作品
崔华峰:设计师的质体现在要做好的作品。这种认同要靠一种主动的状态。现在的客户很聪明,他们既不信你嘴说的,也不信设计图纸,要的是亲眼看到、触摸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这就是客户一定要来我工作室的原因。
质体现于修养
陈万里(一级注册建筑师):设计师体现在修养、积累上。一个好的设计,首先是质的呈现。
质体现于文化观念
舒勇(行业艺术家):设计是智慧的体现。设计师的质与价是一个观念,现在大都讲技术,其实观念才是价格的体现。
质体现于信誉
区志航(时尚评论家):设计的质跟设计师的自律很有关。一些设计师本来很有才华,可是为了量或钱,把战线拉得太长,以致于出不了好的作品。这无疑毁了自己的信誉。
质体现于时间的锤炼
郑成标(成标设计的董事长及其设计总监):关于设计的和质,有一个例子。在青岛的一个由德国人设计的老别墅,它所贴的马赛克到现在都钩不掉,而且门窗全是木的,100多年了依然很坚固、耐用,它就把设计的精髓表达出来了,设计的质就体现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质体现在人品上
赤子(自由设计师):优秀的设计师一定是有人品的人。设计师要从做人开始。
质体现在时间上
赵一:设计师的质,跟时间有关。没有时间去沟通,就不会对客户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
PART2
免费设计的幕后真相是什么?
[背景]据悉,设计师的收入由三大部
分组成:保底工资、效益工资和灰色收入。
目前国内室内设计费平均只占工程总造价的3%,重大项目会高出二个点。但专业的品牌设计公司则因专业而不同,集美组据说设计费可以达到7个点。崔华峰告诉记者他的设计费可以达到9个点。
目前国内的设计师设一般情况下只要把效果图做好就可以了,收入也只有画图纸的费用。
但一般情况下,设计师一般都有自己的装饰建材和供应配套设施的合作伙伴,设计师在设计时赢得客户信任,为客户推荐装饰材料和配套设施,供应商一般会付给设计师材料采购成交额度10%左右的信息费,有时会更高。这部分收益是一个资深设计师额外收入的核心。
当然还有一些施工队为取得更多的工程或顺利地交接工程,一般也会给设计师一定的提成。
而那些兼做施工的设计师的收入就增加了一个另一个来源———材料价差,这里有比较大的空间,是收入的重要来源。
[问题]现在很些家装公司打出了免费设计的旗号,那设计师真的不需要收费,就可以为你提供设计吗?业内人士能为我们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吗?
[碰撞]崔华峰:设计就像我们看病
一样,一个小感冒就不用找专家门诊了。要让消费者区分开小设计、大设计是什么,其实就跟我们去饭店吃饭一样,袋里有多少钱和你的欲望是什么。如果十年没吃的大饼只值5分钱,愿望是很重要,而不是5分钱重要。设计其实是一种愿望的需求,设计的质与价是对等的。要鼓励消费者冷静消费。
而免费设计其实是一种服务。在国外提供这些服务是是材料供应商,他们有驻厂的设计师,是提供设计服务的,他会问你有什么想法,然后提供符合你需求的建议。如果没有相应的材料,他会引导你去别的地方选购。他们会很平静的与你沟通,了解你的想法,提供周到的服务。
吴宗敏(广东集美设计工程公司山田组总设计师):免费设计与有些医生开处方拿回扣一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必须坚决制止免费为业主提供设计的不良风气,这是导致设计师专业精神丢失的罪魁祸首之一。
而在国外的家装行业,装修商与室内设计公司是完全独立的个体,没有依附关系,共同为一个雇主(屋主)服务,并且室内设计公司作为住宅设计的整体规划者,往往还要监督装修商的装修工作。
陈万里:在香港一些设计公司的佣金是透明的,设计师为客户推荐装饰材料时,客户所买的产品价格其实已包含了佣金。这在国外已形成行业规范。在国内,谈何”免费设计“这个名头呢,这不仅贬低了设计的价值,而且误导了消费者,还不如提家居服务来得实在。真正的设计是没有免费的。
郑成标:设计是可以引导的,而不应免费。应该让大家知道设计师好在哪里?让大家明白设计师各自擅长的领域,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设计师。真正的设计师在设计后的作品里是包含了很多东西的,而不是一张图纸。那些做免费设计的都是混水摸鱼,就像江湖郎中看病一样,设计是不可以免费的。
PART3
如何实现设计师“质”和“价”的对接?
[背景]目前中国的室内设计师的粗略统计数据为50万人,但广东的这项数据目前还无法统计,因为目前广东的室内设计师这一人群基本上还处于涣散状态。
广东的室内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多数室内设计人员是环境艺术设计、美术、建筑学专业出身,但仍有许多室内设计师是半路出家,懂一些设计手段,但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由于专业的关系,多数室内设计师对结构与建筑理论没有太深的认识,对装饰设计中必须使用的各种建材或新工艺认识就更少了,至少有80%的室内设计师对材料缺乏了解。
[问题]面对参差不齐的设计师队伍,“好用户难找好设计师,好设计师难找好用户”,这一广东室内设计行业出现的普遍现象,是广东设计界的悲哀。如何实现设计师“质”和“价”的对接呢?
[碰撞]设计师要给自己定位以及定价
崔华峰:消费者要知道自己口袋里有多少钱,有什么样的需求,从而知道找哪一层面的设计师。而设计师不可能全方位都精通,每一个人都要经过量到质的过程,从而找到自身的定位,这就好比贴标签,好比医院里设有专科医生一样。设计师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消费者就要以看着标签找到适合自己的设计师。
咨询公司成为对接平台
关鸣(《装饰》杂志总编):设计师的质与价如何与消费市场对接?在国外有专门的设计顾问公司,为投资商的项目寻找相应的设计师,但现在国内也开始有了咨询公司,可以按不同的项目寻找擅长这类项目的设计师。
专业化是出路
梁永标(梁永标建筑室内设计工作室):由于室内设计业的不成熟,不少室内设计公司都兼顾施工,导致“甲方(雇主)设计、乙方(设计师)制图”的畸形,室内设计师的劳动没有得到应有尊重。加强专业化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有设计师或装饰公司要有成就,就一定要专业。专业化是出路。
找对人
吴宗敏:找我的企业,要先知道我最擅长什么,设计费的价格在什么层次。认可之后再找我谈设计。
引导关注文化价值
舒勇:设计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要提出一个文化概念。我们应该引导消费者去关注文化的价值。当你做到这点,质和价说得到了平衡。
设计师走专业化之路,才能使“质”“价”对接
PART4
普通人请不起设计师,该如何办呢?
[问题] 设计是属于20%的人群吗?对于80%的大众只能是望设计而兴叹吗?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家装扮得漂亮、有文化品味呢?
[碰撞]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投资一两件精品
崔华峰:真正的设计是属于20%的人。我奉劝那些想依赖设计师的人,与其勉为其难,把钱花在请设计师,不如把这些钱花在自己身上,提升自我的审美。这就好比去白天鹅饭,那都是有钱人才会做的事,你也许去一次可以,但会心痛。如果你去白天鹅只是花20元去喝一杯茶,那就很聪明。即享受了美的环境,又心安理得。
其实钱并不是要平均分配的,你可以在某些方面买一些便宜的家具,但是你可以投资一两件精品。这些精品可以传给后代子孙,非常有意义,甚至会升值的。
知已知彼,对生活充满热爱
吕先生(台湾的室内装饰设计师):大陆的房产有些重视形式,而细节功能上还不完美。所以,我就把要求放在只要房子能住就行。这也就好比消费者要知已知彼。比如花5000元,还是花5万元做的装修就不一样,不同的价格有不同的做法。但根本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热忱,即使你花5000元,也可在家居细节上表现出你的品味。
参观样板间,看卖场陈设
陈万里:中国的老百姓是很幸福的了,可以花少少的钱请到设计师。在国外根本不可能。他们会去参观样板间,看卖场陈设。因为这些地方的设计都是专业设计师的作品。或者看家居杂志和报纸,寻求灵感。
提升自我审美品味
关鸣:人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看很多好的美的东西,来提升自己的品味。比如宜家的很多样板房设计,都是设计师优秀的作品,很多人的家都是从那寻求灵感或者整套买下的。而且宜家的产品就是DIY的,这让大众有了自己动手的空间。
PART5
话外音
林蓝因为宝宝病了没来,哈维和小波因为要去接受中央台的采访也没来,但他们带来了他们的观点。
林蓝(著名画家以及广州美学学院装饰艺术设计系讲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对于艺术与设计者,可能有两点比较重要:一是个性,一是沟通。
这就如同一个“带镣铐的舞者”。首先“舞者”必须有他作为舞者的个性,也就是说艺术与设计者应具有一种他内心自身所特有的思想———即对全部领域中所有客观现象(包括艺术、设计、现实与不现实世界在内)有机地做出反应的思想,所有艺术与设计作品都是作者由内在而起之自我秩序的表现。同时他又是一个“带镣铐”的“舞者”,艺术与设计是为人、为社会服务的,艺术与设计者应善于倾听、沟通,作品只有在其个性和人的需求、社会需求相吻合时,即特殊性具有了普遍意义,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的结果。
哈维·韦斯特和姚小波:设计师的优质首先来自设计师的文化层次和积累。是一种对自己挑战的重要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目的是提出重要的问题。然后是设计的概念。能够提出重要的问题,就有可能产生优秀的概念。
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去实现概念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设计师亲自设计家具和家饰品、由自己作坊的艺术工匠进行精雕细作,使用中国民间独有的手工传统工艺去完成具有现代特点的家具,是一种理想的家居设计和创造模式。因为除了本身具有特别的意义之外,又给主人的家居带来功能之外更多的东西———精神的、审美上的满足。那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吗?
所以我们主张设计师应当是文化艺术的追求者,传播者和创造者,主张设计师使用中国特有的、无以数计的传统工艺艺术大军。只要多人去做了,需求便产生了。宝贵的传统工艺便可以得到延续和留传。
如果一个设计师能够将一种充满文化艺术的创造带进你家空间的设计中去,那么,它本身的高价值已经成立了。因为这些是有文化生命的物品,可以传世,可以增值。每天置身于美和艺术里,感受文化所特有的魅力,得到身心的愉悦,这种价值,恐怕难以用钱去估量。
在设计价值还不被大众所认知的今天,如何坚守设计师的原则呢?做为一名设计师,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作者:刘朝霞胡盛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