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装饰装修 > 正文
新闻搜索:

[访谈] 萧爱彬:在艺术中浸泡 用生命去做设计

http://www.0731fdc.com  2009年11月26日   搜狐家居

上海萧视设计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设计总监 萧爱彬
上海萧视设计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设计总监 萧爱彬

    就好像去意大利,没有人不惦记madeinItaly的奢侈品牌一样,真正希望能用艺术之美点缀生活的人,也大凡对室内设计怀有一份淡淡的执著,对于设计大师们那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憧憬。

      譬如,什么样的元素将会成为未来三年乃至十年室内设计的主导?在设计大师眼中,什么样的室内设计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他们平时又是如何设计自己的居室风格?想要成为真正出色的设计师,是否存在一些守则、有没有捷径?……

      为此,搜狐家居特别策划“设计最前沿”系列访谈,让我们共同走近设计师的世界,一览设计名师风采,聆听当今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同大师们来一场心灵对话——

    访谈地点:上海萧视设计装饰有限公司

    访谈人物:董事长、设计总监 萧爱彬

    访谈时间:2009年11月13日上午10点

    雕刻影像:因为设计师博客的关系,平时看萧爱彬老师的作品比较多,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这似乎是第一次。此前每一次的会面,都显得过于匆忙,所幸无论时间多么短暂,每一次提出希望交流的意愿,他总会那样认真安静地聆听又温文尔雅地作答。所以即使是在第一次见面,第一次交谈时,紧张这样的情绪也从未曾出现。他就像你的一位老朋友,同你坐在一起促膝谈心,那样惬意,又那样真诚。

    他很顾家,周末会抽一天时间陪女儿聊天;他说设计是一个时尚的行业,因此设计师必须了解时尚感受时尚方能做得好时尚;他有着设计师独有的自信与骄傲,也希望客户能给与他充分的信赖;他的才华让他从室内设计走到了建筑整体……

    正如任何伟大的作家赖以传世的往往不只是作品,还有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积淀一般,在同萧爱彬的交谈中,我们同样感受到这位设计名师出色作品背后,那独特的视角、无穷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他同弟弟的书“用设计师的眼光看世界”近期就要出版,而他本身又何尝不是一本耐读的书?无怪乎曾有位文学博士这样对他说,萧爱彬,你真是一个在艺术中浸泡的人。

    以下为访谈正文:

    【主持人】:萧老师,上午好!

    【萧爱彬】:你好!

    可以自我掌控和完全把握是当前做设计最快乐的部分

    【主持人】:前阵子我们设计师博客大赛的时候,跟您匆匆会面,没来得及细谈,不知道最近您在忙些什么项目呢?

    【萧爱彬】:最近我主要的投入是在建筑上。室内设计师做建筑的比较少,我正好有这方面的机会。因为这几年,客户看中我的创意,我做了几个这样的项目,有博物馆的,还有一些特色住宅建筑。我有一个建筑师团队,大家共同配合来吧这些项目做好。

    【主持人】:是不是说您的工作重心开始有所偏重,我指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这两块上?我想知道,您一般在这两项的工作重,分别的是怎样的?      

    【萧爱彬】:我学艺术出身,无所谓室内还是建筑。室内设计师我公司的主业,建筑设计是我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建筑设计有时从平面入手,有时从形式入手。根据项目的形态和当时的情感。往往在公共建筑上,首先我会有一个立意,有一个形式,但最终决定这个形态的,还要依靠平面的布局。那么在做住宅,或者是会所的时候,可能我会更多地以平面入手,就是说可能是跟公建倒过来的,因为公建可能是形式走在先,然后再开始平面,由于我对室内的关注在平面的布局上,我会更细腻一些,更合理一些,而不会纯粹为外面的形式而改变室内的结构,包括采光、大小、是否开窗和不开窗。

    之前,我单纯是做室内的时候,不管是在做商业空间还是做居家空间,有的时候因为客观条件,会有很多遗憾。比如说一个别墅,我希望它的主卧室是落地窗,卫生间也是落地窗,浴缸全部都摆在落地窗的位置那样很漂亮,但是别人做的建筑,已经局限了,不能改外观,这样就会留下遗憾。所以我自己做建筑,完全可以避免这个情况,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是很自由的方面,也使我找到了一个新的乐趣,做设计的乐趣。我想要什么样的室内,它的外观都可以来配合,它的外观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萧爱彬办公桌后的书橱里塞满各种设计类书籍 

    我做设计 需要客户给与充分的信任

    【主持人】:从外面到里面,完全都由自己来设计?

    【萧爱彬】:对的,从里到外,从外到里,可以自我控制和把握,这也是我现在做设计最愉快的地方。

    【主持人】:您的客户给了你非常大的信任。

    【萧爱彬】:是的,做设计愉快纯粹取决于信任,如果客户不信任或者是将信将疑,就会很难做好设计,要么就是被客户牵着走,设计师是不会愉快的,设计不会那么投入,也不可能会完美。所以我接来案子的业主,基本上都会给我充分的信任,如果有一些含糊,我基本上都不愿意给他做这个设计,因为这都是双方共赢的事。而我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你需要有激情的话,是需要业主充分信任才行的,如果没有这点,设计师就很难自由发挥。这是一个碰撞,一种共鸣,就像谈朋友一样,谈得很顺的时候,两个人会觉得什么东西都是愉快的,这时你的状态,你的精神面貌,你的气色都会很好,你的语言和能量都是超水平发挥的。

    没有职业病的设计师肯定不是一个好设计师

    【主持人】:其实您在从事设计工作的同时,也是作为萧氏设计的董事长在管理整个公司,那么我们的这些设计师,一般您是怎么把他们挑选进来的,是学院派比较多还是已经具有一定成果的比较多?

    【萧爱彬】:现在基本上选的还是从学校出来的。因为有成果,有经验的,我目前还没有找到,或者说也比较难找。当然我希望能够有一些有经验而且有创意的人进入我的公司,他自己又并不一定想独立创业的设计师来我这里工作。其实我们的员工,到我们这儿来了以后,基本上每个人觉得在这里待上一年会胜过在外面待上三年。因为我们的案子很丰富,另外我对他们的要求,和给他们的眼界也是他们在外面很难得到的。

    【主持人】:您对您这边的设计师一般都有怎样的要求?您又是怎么来启发他们、培养他们的呢?

    【萧爱彬】:我是一个喜欢到处跑的人,世界各地也都会去跑,国内呢,我只要出差,去演讲什么的,基本上都会住在当地最好的一些酒店。就算在上海,基本上跟朋友在一起,我都会选择一些设计最新潮的最新的酒店,或者去喝咖啡,或者去吃饭或者去聊天。设计师要有一种寓教于乐的眼光,你的每一个行动,基本上都要带着专业的眼光,就是说你有一个职业病,我希望设计师是有职业病的,如果你没有职业病,你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设计师。你在每一个时期,你的眼睛,你所有的感受,其实都处在你在设计的状态,你完全是一个浸泡在设计里的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获得很多东西。因为我们每个人,看的书也好,自己的容量也好,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都装进去,你要慢慢吸收的,所以需要你每时每刻保持这样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是你有意去控制的,而是无意中带来的,从内心散发出来的。平时我会去看很多东西,一回来就会跟他们说,你们去看哪里,看哪里,他们就知道,会去找哪个店,哪些东西。


办公室的会客区温馨舒适 

    所以,我还会把我拍的东西用投影的方式放给大家看,然后告诉大家,这个东西的特点在哪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既可以与大家分享,又可通过讲座使自己温习和理解。我是一个毫无保留的人,我觉得设计不仅要自己体会,还要教给大家,让大家共同来分享。虽然大部分设计师不可能百分之百吸收你的东西,吸收30%就很不错的了,但即使这样,他也已经在无形中有了很大的进步。

    另外,我也经常跟我的小设计师们说,你们还不够时尚,不够前卫,从眼光、下笔、外表都不够,都没有像我这样子的时尚,我都是已过四十岁的人了。所以我让他们去看最时尚的东西,去上海最时尚、最前沿的地方喝咖啡、买东西。在上海做设计其实是很幸福的,因为全世界各地的设计师都会到上海来做设计,有很多的好作品在这里,你都可以学,上海完全是一个设计的天堂,没有理由在上海做不好设计。

    再有,我会教我们的设计师如何去读书,现在很多设计师都不会看书,虽然我们看他面前放了很多书,但基本上都不会看。我甚至可以断定,80%的设计师不会读书,这是我们这么多设计师循环过来以后,我们有这样一个比例的体会。会看书的人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很会学习的人,所以这也说明一个问题,优秀设计师总归是少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学习方法,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让大家去感受,从而有更大的进步。


办公室里挂着的小饰品颇具异域风情 

    一个拙政园前后去了七次 90%的设计师不会读书

    【主持人】:那您平时会推荐他们看些什么书呢?

    【萧爱彬】:我更多是会推荐他们看一些有创意的书,就是有创造性的书,比如说有一些独创性的国外的案例,我会让他们多读这样的书。大厚本的书,有些你要挑着看,不一定每篇都要看,但是有些好书,每一篇都要仔细看,而且看一个案子要花两小时去看,如果一页一页快速去浏览,那是没有用的,等你再过一个月再翻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从来没有看过这个案子,下次再翻的时候,又说我好像从来没有看过。这就是一个问题,你没有很深入的在看,你深入看了以后,你就可以得到很多体会。

    苏州的拙政园,前后我去了大概七次吧。为什么会促使我去七次?就是因为第二次去的时候,发现看到的跟第一次不一样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然后我第三次去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这就是说明你每一次去看一个设计,并不是什么东西你都能吸收得了的。你第一次是看风景,看热闹,很好看,第二次去看,你可能就是看细节了,看细节的时候,会很专注某一个细节,别的可能会忽略掉了。因为人都是一样的,他只能专注某一个东西,别的东西只能附带,所以说每一次去的时候,你会吸收不同的养分。我觉得设计师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看书,看案例。比如你翻本书,你看到了很兴奋的案例,会很有耐心地去看,因为你喜欢这个案例,喜欢这个设计,第二次你再看的时候,你就要分开来看。每一次重看的时候,你会发现获得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第1页/共3页    
  • 1
  • 2
  • 3
  • >
  • >|
更多精彩资讯尽在首页 不良信息举报 84662664 打印页面】 【推荐给朋友】【关闭窗口
  ·[分析] 木器漆在京停销 对门窗产业意味着什么 (2009-11-26)
·2010年CCTV广告招标结果 建材类增幅超过200% (2009-11-26)
·[现象] 地板创新科技含量 成消费者购买新标准 (2009-11-26)
·新的视觉新的享受 130平米现代简约风格(图) (2009-11-25)
·[案例] 30坪线性魅力小户型 突破视觉空间(图) (2009-11-25)
·[知识] 二手房装修经验:旧地板切莫盲目翻新 (2009-11-25)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