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位列恒生指数蓝筹股行列的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恒基地产,0012.HK)、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新鸿基地产,0016.HK)和恒隆地产有限公司(恒隆地产,0101.HK),在香港股市上接连融资,三家地产天王共集资近200亿港元,且几乎全部投向内地房地产市场,进行土地储备。其融资动作之大,投资去向之集中,令人侧目。
不满港府放地太少
内地物业收益诱人
最先出手的是新鸿基地产。2006年5月9日,新鸿基地产宣布将配股集资100亿港元,最终获融约78.33亿港元。新鸿基地产在香港历来以土地储备量高、低负债率、低净资产回报率闻名。偏爱以自有资金拿地发展的新鸿基地产,此次配股实为10年来首次。集资投向集中于内地发展。此次配股因为可能摊薄原股东每股收益,遭到市场抵触,但却被机构投资者看好。从其配股后半年多的股价走势看,市场亦对新鸿基地产配股助力内地发展给予了正面评价。
到了11月,香港本地银行纷纷宣布下调利率,李兆基旗下的恒基地产和陈启宗旗下的恒隆地产几乎同时宣布配股筹资。其中恒基地产以先旧后新的方式,配售1.28亿股,集资约55亿港元。而恒隆地产由控股大股东恒隆集团以每股16.3港元配售恒隆地产4.1亿股,筹款66.8亿港元。两家公司所筹集100多亿港元,亦全部用于内地的土地储备和开发。
香港三大地产天王不约而同地在港市融资投向内地市场,有着多重原因。今年早些时候,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曾抱怨香港政府放地太少,无利可图。此言几乎成为香港大地产商的共识和看法。推动内地房地产市场增长的外部因素是人民币升值预期越来越强。此外,正如李兆基指出,投资内地就意味着分享内地高速的经济增长成果。
以恒隆地产为例。恒隆地产此次配售所得款项基本用于其核心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特别是内地市场。根据恒隆地产2005~2006年度财报,2005年恒隆地产整体租金收入上升11%,香港物业升幅为5%,上海物业升幅为27%。而恒隆地产主席陈启宗表示,2005~2007年在内地的投资额预计约250亿~300亿元人民币,涉及10~12个商业项目。
着力打造商业地产
市场反应喜忧不一
香港本地地产天王在内地高歌猛进的另一大原因是,与内地房地产企业多倾心于住宅项目开发不同,香港地产商在内地侧重于开发经营商业地产项目。后者不仅有效规避了内地宏观调控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的政策影响,更兼具良好的现金流和产品标准化潜力,方便将开发后的物业项目打包成ABS或REITs等金融产品,进行二次融资。这些无疑给香港地产商的内地攻略以强烈的预期收益激励。
不过,对香港地产天王们的此等经营策略调整,市场反应并不一致。香港股市上机构投资者大多看好后市,但也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香港本地地产股配股融资选取的时机恰好是利好消息集中之时,股价难免因此有所高估。一旦上市公司预期收益率被调低,地产股在2007年恐难有今年这般领跑大盘的优异表现,股价回归基本面的趋势在所难免。
(中国房地产信息网 www.crei.cn)(作者:刘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