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韩国的投资者已经委托我们在北京寻找比较合适的地产项目,可惜他们虽然资金充裕,但是苦于没有好的项目啊。”世邦魏理仕卢先生对记者表示。
前不久,世邦魏理仕刚刚帮助韩国基金完成一笔规模不小的收购。韩国“未来资产”斥资11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位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的华旭国际广场。
韩资银行不做“威尼斯商人”
“以前韩国政府鼓励商业银行向外国提供房地产贷款,收取高达10%以上的贷款利息,但是现在遭到了中国政府的阻碍,因为中国政府不希望这个数字超过8%。”赵星喜(音译名)对记者表示。
赵星喜是韩国房地产商Savoy控股的CEO,6月初,应某国际投资俱乐部的邀请,他来到了北京,试图在中国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
在和记者的交谈中,赵星喜认为,目前韩国资金以原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遭遇阻力,因而出现许多新的更为直接的投资方式。
事实也证实了他的说法。韩国商业银行正以金融项目方式陆续投资中国房地产开发项目。据透露,韩国的友利银行将分别在江苏省昆山市和山东省青岛市投资不动产开发金融项目,还于近日在天津洽谈收购物业。
另外,韩国银行也在积极筹备在中国建立外资法人银行。根据最新消息,韩国政府正在进一步放开金融限制,而韩国新韩银行、友利银行和韩亚银行已经获准在中国筹备外资法人银行。这无疑将为韩国资本投资中国房地产开发大开方便之门。
韩国政府鼓励海外投资
韩国房地产商对中国投资力度的加大,源于其国内的房地产过热以及政府相应政策的调整。房价的暴涨,房地产的过度投机,宏观调控的效果甚微,让韩国政府饱受指责。
为了遏制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韩国政府采取了银行贷款、税收等各方面的一些限制性措施。比如,拥有两套房子的不给予银行贷款,房地产所有税金最高翻到3~4倍以上、在一段时间抑制转让。这造成了一段时间里商品房卖不出去。
据悉,韩国国内允余的流动资金多达韩币400兆(合4000亿美元),但这些资金却没有去处。股市不稳定,房地产的限制很严,存款利息又减少到原来的1/3,此前以存款利息来生活的退休人员等现在在国外房地产上寻找资金的去处。
在这种情况下,鼓励海外投资,让国内过剩的流动性和投机资本外流,对于缓解韩国国内房地产过热是个无奈的选择。
“去年是一个转折点。”赵星喜说,2006年,韩国政府开始放松金融管制,并在年初以及年底两次提高韩国人在国外投资金额的上限,目前已经达到300万美元,而2005年还是50万美元。韩国当局还计划在2009年完全取消对海外投资额的限制。
在政府的鼓励下,去年韩国个人购买外国房地产占5.142亿美元,厂商购买的金额为2.293亿美元,其中多数是房地产开发计划。
赵星喜还表示,韩国政府对于海外投资很积极,不仅给予海外投资者很多优惠的政策扶持,还会在资金方面给予很大的帮助,并且韩国政府可能也在考虑自己组织官方的投资机构进行中国的投资,这种模式比较类似于新加坡的GIC。
“限外”难挡韩资热
对于在中国的投资,以赵星喜为代表的韩国投资者的态度很明确:“第一是存在高收益,第二是具有危险性。”
6月12日,商务部和国家外管局正式发布“50号文”,对于限制外资政策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一位天津的代理商向记者抱怨,他经手的一起韩国基金购买物业就因为“50号文”的出台而被迫搁浅。
不过中国的“限外令”显然无法压抑韩国投资者的热情。赵星喜对记者说,他非常看好中国房地产未来的前景。
和赵星喜一样,很多韩国人都承认,中国房地产市场将是未来10年中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市场,这是韩国投资商看好中国市场的根本原因。
(作者: 宋振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