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区是全国第12个、中部第1个国家级新区。根据国务院批复,湘江新区将努力建设“三区一高地”,即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
重大意义
发动强有力的增长引擎
“设立和建设湖南湘江新区,是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长沙市发改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智勇介绍,加快湘江新区建设,有利于构建产业承接和要素集聚新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有利于打造中部地区崛起新增长极,引领和带动湖南乃至长江中游地区更好更快发展;有利于培育内陆沿江开发开放新支点,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有利于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新经验,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示范。
“此外,湘江新区的设立和建设还有一些深远的影响值得关注。”张智勇说,湘江新区的设立将弥补三个空缺。
从全国来看,有助于弥补改革开放空间框架和区域发展格局空缺。“在此之前,我国中部尚无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区等布点。”张智勇说,湘江新区正好位于国家东、中、西部交会处和长江上、中、下游联接处,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有利于发挥承东启西、接南连北的战略优势,一方面推动改革开放布局由东部向中西部内陆地区、由沿海向沿江地区梯度转移,逐渐形成覆盖全国的改革开放空间框架体系;另一方面加快搭建承载平台,促进产业、技术、信息、人口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和长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
从湖南来看,有助于弥补核心增长极和对外开放门户空缺。近年来,湖南积极实施“四化两型”总体战略和“三量齐升”总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经济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国第10位。但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不但缺少强有力的核心增长动力引擎,而且开放的程度和水平有待提升。布局建设湘江新区后,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形成强有力的增长引擎,引领带动长株潭和全省加快发展。
从长沙来看,有助于弥补新型竞争优势和战略平台空缺。长沙近年来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位已经跃升到第六。但与广州、深圳、成都等周边城市相比较而言,除两型综改外,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部署中,还缺乏相应的战略承载平台。通过国家级新区的规划建设,有利于为全市创造新的政策优势、开放优势、体制机制优势和发展空间优势,进而转化成新的战略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长沙实现新一轮大跨越、大发展、大提升。
战略定位
打造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湘江新区的总体构想是怎样的?湘江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什么?张智勇介绍,根据国家总体部署和基本要求,结合自身基础优势,湘江新区战略定位为“三区一高地”。
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聚集区
“新区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级园区等良好的科技资源优势。我们要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为导向,提升综合效能,推动创新创意和资本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承接和转型升级,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形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创新创意发展新高地。”
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长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以此为平台,我们将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农村宅基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深入探索,加快打造功能完善、产城融合、活力充沛、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智慧新城,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湘江新区是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龙头。我们将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及时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有益经验和做法,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倡导绿色消费,探索生态文明新体制、新机制,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
“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区内港口与长江港口群的有机联动,加快与周边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区域大通关体系,打造通江达海、对接国内外的综合性开放平台。”
“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切实履行中部第一新区的担当。”张智勇表示,争取到2025年实现新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明显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带动湖南省和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建设重要支撑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特色优势
探索绿色发展模式 创造绿色发展经验
作为全国第12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与其他新区一样,都在示范引领和区域带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作为中部第一个新区,除了具备改革开放、产业发展、城市宜居等功能以外,湘江新区还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个性。
湘江新区是智力密集型新区
湘江新区属于国家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聚集了大中专院校30多所,拥有两院院士40余名,建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120余个、部(省)属科研机构40多家,拥有超级计算、生物育种、3D打印、信息网络等多项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创新资源之丰富度、密集度、先进度在全国现有新区中均排在前列。未来湘江新区的发展也将致力于放大科教资源优势,全力建设全国最高端、最前沿的自主创新高地之一。
湘江新区是生态型新区
湘江新区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拥有湘江、岳麓山、橘子洲、洋湖湿地等大批优质生态景观资源。按照规划设想,在新区范围内,生态用地、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各占三分之一,生态用地的规模面积之大、所占比例之高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在全国十多个新区中都是排在前列的。未来湘江新区仍将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创造绿色发展经验。
湘江新区是活力型新区
由于湘江新区是依托原两型综改试验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设立的,自2008年以来,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投融资、城乡统筹、行政审批等机制体制改革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较其他新区而言,在体制机制环境、发展活力和动力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