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房产 > 国内要闻 > 市场观察 > 正文

绿地集团今日上市 市值跃居行业全球第一

http://www.0731fdc.com 2015年08月18日11:26:46 0731房产网综合

[提要] 2015年8月18日,全球业务规模最大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绿地集团迎来历史性时刻,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股票上市仪式。9点30,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书记、主任徐逸波先生为公司揭牌并鸣锣开市。

  2015年8月18日,全球业务规模最大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绿地集团迎来历史性时刻,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股票上市仪式。9点30,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书记、主任徐逸波先生为公司揭牌并鸣锣开市。至此,绿地集团重组金丰投资事宜尘埃落定,全球业务规模最大的房地产企业绿地集团顺利实现整体上市。

  

  

今日,绿地控股正式挂牌上市,总股本超121亿股,其中流通股本5.18亿股,昨日收盘价为24.38元。

  8月13日,金丰投资发布公告称,经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六十二次会议和公司201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名称由“上海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绿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5年8月13日经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经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司证券简称自2015年8月18日起由“金丰投资”变更为“绿地控股”,公司证券代码“600606”不变。

  【上市流程】

  时间 具体内容

  08:50 来宾抵达上海证券大厦一楼大厅,并合影留念。

  09:05 礼仪小姐引领贵宾进入休息室,并回见上海证券交易所领导。

  09:15 佩戴胸花的贵宾走上主席台。

  09:20 司仪宣布开始,介绍贵宾。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致辞。

  09:25 张玉良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明签订《上市协议书》并互换纪念品

  09:30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书记、主任徐逸波先生为公司揭牌并鸣锣开市。

  09:45 来宾拍照留念,仪式结束。

  【深度解析】

  此次重组将是A股迄今为止交易金额最大的一次重组并购。业内分析认为,成功上市后,绿地集团的市值将跃居行业全球第一。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从表面上来看,金丰投资重组方案似乎只是上海国资改革背景下企业重组的一个典型案例而已,但是对于房企与房地产行业来讲,并非止于此。业内认为,无论是从地产重组、房企再融资、房企内地上市,还是从企业双平台战略的构建、行业发展趋势、企业规模化发展与转型等方面均有启示意义。具体来讲,从行业与企业的角度来讲,金丰投资重组蕴含六层含义:

  第一、从国企重组与改革的角度来讲,如果金丰投资重组方案交易完成,上市公司将成为上海市国资系统中的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业。从地产重组的角度来讲,如果重组方案交易完成,这也就意味着国资系统的地产重组放开预期,未来地产重组或将加速开放。

  如果地产重组的加速开放,这不仅仅是国资系统中企业向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转变,或许也为当前国企“退房”寻求了一种出路。笔者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尤其是央企地产企业有可能会利用地产重组加速开放的机会,接盘其他国企“退房”资产。

  第二、金丰投资重组方案交易完成后,预示地产重组放开预期,紧接着房企再融资等融资渠道或有条件加速放开。

  2014年1月24日海印股份宣告定增获得证监会通过,成为第一家再融资获证监会审核通过的房企,但是,海印股份是以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专业市场”项目身份有条件的获得了再融资资格。而至今为止,房地产市场房企再融资还没有办法大张旗鼓开放。金丰投资重组方案交易完成后,预示房企再融资等融资渠道或有条件加速放开。

  第三、当前来讲,如果金丰投资重组方案交易完成,绿地将借壳金丰登陆A股市场,这也就意味着房企在内地市场上市融资以借壳与重组的方式有条件开闸。

  就房企在内地上市融资而言,尽管在国内有传言房企上市融资即将开闸,但目前来看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当前看来,即使在国内房企上市可实现,也极有可能首先成为央企地产企业、地方国有地产企业进行并购、重组、收购等进一步进行资产整合的一种工具。而对于普通民营房企尚难“第一个吃螃蟹”首先享受到上市融资的便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民营房企在内地上市融资没有机会,随着今年注册制的逐步推进,市场化的程度逐步提高,民营房企上市融资也可以说指日可待。

  第四、谋求“双上市平台”战略将成为品牌房企搭建融资平台、业务平台的趋势。

  绿地集团借壳金丰A股整体上市后,绿地香港将作为A股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届时,绿地旗下的地产业务就将实现在内地及香港市场“双上市平台”战略。

  谋求“双平台”战略房企不只绿地一家。2012年以来,已经有包括万科、招商、金地等在内的国内房企走上了到港股借壳上市的道路,借壳完成之后,这几个房企率先实现在内地及香港市场“双平台”战略。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在国外美国QE已经退出,在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仍然“惜贷”导致的信贷紧缩的市场背景下,市场“流动性” 阶段性趋紧的特征不可避免,即使央行两次降准也难以改变国内房地产融资环境和难度在持续恶化的事实。尤其是当前楼市供求已基本平衡,楼市规模化时代已经过去,楼市进入下半场,市场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时,对于楼市“下半场”的房企融资策略来讲,融资渠道是否畅通成为决定房企另外一条生命线是否延续及发展的关键点因素。突破当前传统融资模式(银行渠道)的束缚,寻求其他渠道,减小融资的成本和难度成为必然。

  首先、“双平台”为房企“逆势扩张”谋求更多市场提供发展动力,未来将因为“双平台”加速器,导致市场集中度越来来越高,“大者恒大,强者恒强”局面也将持续。

  当前打造“双平台”战略的房企基本是全国型布局的房企,总体规模与布局已基本成熟,它们或通过境外融资平台更好的支持内地房地产业务的深耕或拓展,或将其作为拓展部分海外业务的平台和工具,如万科、招商、绿地等。“双平台”战略为这些房企“逆势扩张”谋求更多市场空间的加速器。

  行业发展经验也表明,在楼市已经进入下半场的“新常态化”背景下,“双平台”战略将为这些品牌房企积极布局国内市场、海外大规模扩张提供更多的现金流,这样结果往往就是导致 “大者恒大,强者恒强”局面的形成,最终推动市场集中度越来来越高。

  其次、“双平台”成为房企融资渠道的“双保险”。

  对于国内部分品牌房企来讲,为了规避国内、外上市融资渠道的风险,已经开始打造“双平台”的做法,也就是在境内境外分别打造一个上市公司平台。其实,房企打造“双平台”的做法就是为自己企业发展在融资渠道上上一个“双保险”。就上市融资平台而言,无非就境内、境外两个融资渠道,在未来,一旦有一个融资渠道收紧,那么,公司还可以在另外一个融资渠道继续融资,整体上可以规避依靠单一融资平台的风险。如此,房企打造“双平台”的做法为房企顺利发展铺平融资渠道的路子。

  再次、就当前品牌房企布局海外市场的趋势而言,品牌房企打造“双平台”的做法,尤其是在境外上市的平台,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为其在海外大规模扩张提供融资平台,成为其国际化过程中的融资与扩张的工具。

    第1页/共2页  
  • 1
  • 2
更多及时资讯可关注权威官网0731房产网 官方微博
  • 每周排行解读
  • 每日行情解读
更多>>
  • 最新开盘
更多>>
  • 楼盘快讯
更多>>
  • 房产新闻
  • 今日
  • 本周
  • 本月
更多>>
业主论坛
社区动态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