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土拍的周期性,以往的12月对于土地市场而言,就是一个较为平常的月份。但自从今年开始执行“两集中”供地制度之后,12月份就成了检验一年土地招拍挂成绩的大考月。
而除了时间节点的敏感性,12月第三批“两集中”供地格外引人关注的原因还在于,在第二批供地期间,长沙乃至全国各地递交的“成绩单”都是一落千丈的。
长沙的第三批“两集中”供地,也就是第三轮大考,将于下旬开启。这在全国所有进行“两集中”供地的城市中,是开启的较为晚的。随着杭州、苏州、深圳、南京等地的大考结束,全国第三批“两集中”供地已经进展过半了。
就目前已完考的城市表现来看:“竞拍门槛放宽”、“房企参与度降低”、“多数底价成交”、“国企央企多拿地”成为了本轮的主要特征,土拍市场仍在持续降温。
在第三批“两集中”供地名单公布之处,各地就放出了各自的“低门槛条款”,比如深圳取消了“竞自持”的规定;广州下调部分“返场地块”起拍价,部分地块取消了限制新房售价;苏州下调了保证金比例、首次付款比例;杭州恢复了“出让预公告”和“勾地”制度;南京放宽了对联合开发的限制;合肥下调了部分地块起拍价……
总体来看,放宽的是“准入门槛”,也就是与“钱”直接挂钩的部分,比如“起拍价”、“住宅限价”、“保证金比例”、“付款进度”、“资金来源”等。
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门槛的放宽并没有起到“止跌回暖”的作用。
据报道,合肥一共推出21宗,而11宗地块在开拍前无人报名;如南京原计划挂牌出让61宗,但有15宗终止出让;常州1宗提前终止,4幅土地流拍……
保利、中海、华润、城投、招商等央企、国企成为各地拿地主力,民企除了龙湖等头部企业,整体参拍积极性不高。目前土地市场仍呈下行趋势。
从整体来看,“保守”成为了长沙第三批“两集中”供地的主要特征。
供应规模“保守”。长沙第三批“两集中”供地仅有26宗。横向比较,不如自己前两次的供应量;纵向比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倒数。
供应地段“保守”。梅溪湖、洋湖、滨江等热门板块供应少,各区核心地段的地块少。
据报道,拿出了“压箱底”地块的苏州,最终的成交溢价率都仅在0-7%之间。那么整体偏“保守”的长沙,最终很可能比第二批“两集中”供地的成绩还要差。
据业内人士分析,第三次集中土拍中出现的持续地降温表现,主要是受市场大环境、企业销售回款慢、资金压力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拿地更加谨慎,尤其资金“触红线”的房企。“低温”运行或将成为全国土地市场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