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中国七家彩电生产企业代理律师傅东辉(左)和比利时VBB律师事务所律师
记者范海涛 李新丽
本报讯 9月19日下午,北京柴傅律师事务所律师傅东辉向记者证实,国内7家彩电生产企业厦华、海尔、海信、康佳、长虹、创维、TCL已经派出出口负责人,于9月18日在中国机电商会大楼里进行欧盟同意中国彩电重返欧洲市场后的第一次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由负责此案件的律师傅东辉以及来自比利时VBB的两位律师代表向国内企业详细讲述如何执行重返欧洲的承诺条款,以及如何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傅东辉说:“会议是在我的坚持下召开的,因为欧盟规定,承诺条款开始实行以后,国内企业每两个星期要向欧盟做一次执行情况的报告,而第一次报告的期限已经迫在眉睫。”
据悉,第一次向欧盟做执行情况说明的期限是9月20日,而9月18日,7家企业已经在律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第一份向欧盟的全英文执行条款报告,而报告将于今早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往欧洲。傅东辉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报告是在中国企业还未启动出口的情况下完成的,而将来一旦有了出口数量,所做的执行情况报告将更为复杂。
不过,国内彩电企业毕竟走出了15年来重新踏上欧洲市场的第一步。
-背景
在1988年至今的15年时间当中,欧盟对中国彩电征收的反倾销税,其税率是一直在变化的,从1991年的15.3%,到1995年的25.6%,到1998年的44.6%。
1998年11月,欧盟裁定对中国彩电加倍征收44.6%的反倾销税,这44.6%的反倾销关税,就等于我们出口到欧盟的彩电提价44.6%。中国彩电基本被赶出欧洲市场。
1998年,厦华在欧盟开设分公司,任务之一就是着手准备应诉。1999年,厦华在欧盟总部与布鲁塞尔VBB律师事务所合作,并在2000年4月,向欧盟提出了复审的请求,这也是第一家提起应诉的中国彩电企业。随后,其它6家企业也纷纷跟进,经过2年零4个月的艰苦磋商,最终达成谅解。
2002年8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公告,宣布接受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及厦华、长虹、海尔、海信、康佳、创维和TCL等7家中国彩电生产厂商在价格及数量承诺的基础上,进入欧盟市场,重新打开了中国彩电重返欧盟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