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跨国家电巨头纷纷加大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国内企业该如何适应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呢?埃森哲咨询公司中国区副总裁严允浩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中国家电业的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进行了阐述。
严允浩认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家电业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是国际参与者所要面对的全球性的产业挑战,二是中国特殊的挑战。
在全球性的挑战方面,强有力的零售商崛起、新技术发展、新的地理分界及变化着的消费者预期这四种力量正改变着该行业的面貌。从国内特有的挑战看,主要来自过度竞争、现代分销渠道的扩展、顾客导向以及运作的灵活性四个方面的挑战。
严允浩称,在中国市场上,厂商和品牌的众多,导致过度竞争。造成价格越来越低,所有产品的利润空间都很小。再加上,国外品牌大举进入,以及他们更加本土化的经营,加大了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同时,大卖场、超市等新兴销售渠道的发展,将导致家电企业必须进行销售模式的调整。
严允浩说,目前,大多数中国品牌仍然是大众化的,是针对所有的顾客群。随着消费者的不断成熟,以及其个性化需求的增长,这样大众化的定位策略必须改变。如何适应这种个性化要求,是家电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尽管加入世贸之后,国内家电业面临着很多挑战,但是也为国内企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机遇。“家电市场是全球化市场。同跨国公司竞争就必须成为跨国公司。”
严允浩以韩国企业为例,进行了分析。韩国企业具有向国际市场扩张的强烈愿望,以前也是先做OEM,但是很快就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目前市场地位正在上升。根据他在韩国从事咨询工作的经验,严允浩认为韩国企业崛起有三条经验值得关注:
1、花大力气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不惜重金进行经营规划和市场分析。
2、在咨询公司帮助下建立了很好的规范,在执行层面不打折扣的实施。
3、决策迅速。尽管韩国企业参与决策涉及的层次很多,但是决策的速度很快;同时,把利润和责任都真正分解到中层领导身上,权责自负保证了企业的运作活力。
“从现状看,与跨国企业相比,中国家电企业最弱的方面不是设备而是运作水平不高。”严允浩提醒国内企业:不要将投资全都放到设备方面,应该重视软性投资,做好业务流程重组与决策过程优化,在这方面的投资可以创造很多的价值。(文/本报记者周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