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培鸿
针对当前经济出现过热的苗头,从货币政策的角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只有提高利率才能抑制住当前的过热态势,因为这能提高企业运用资金的成本。但是提高利率未必是一个好的政策工具。如果提高存款利率,居民将会把更多的钱放在银行,存款余额会进一步提高,这与扩大内需的目标冲突;如果同时调整存贷款利率,缩小利差,银行的经营安全又不能得到保证;如果存款利率不动,仅提高贷款利率,在不缩减基础货币投放的情况下,利差就会扩大。从实证研究的结果看,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每扩大1个百分点,贷款规模将扩大3个百分点。加息不仅不能遏止投资的增长,反而刺激银行增加贷款,推动投资更快增长,紧缩银根的目的很难达到。如果从一个全球的视角来考虑,加息更加难有作为,一旦中国提高利率,那么将会有更多的外国资金进入中国,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从理性预期的角度分析,加息的政策效应也是很微弱的,因为居民已经预期到央行会采取加息的手段来抑制经济过热。在4月13日,央行原定发行200亿元票据的计划遭受重挫,已经连续四度流标,公开市场上一级交易商认购量不足,实际仅发行了82.5亿元。而且由于此时到期的央行票据为150亿元,远高于实际发行量,因此央行不仅未能净回笼资金,反而向市场投放了67.5亿元,对当前过热的经济形势无疑是火上浇油。
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政策
从目前的环境来看,央行可用的政策工具不是太多,这是因为:第一,此次经济过热是局部不均衡现象,而央行货币政策却往往是中性的,这无疑会使得其他饱受危机行业的日子雪上加霜,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央行也会考虑到这一点,因此提高准备金率这一政策的短期效应比较明显,它更可能是短期操作;加息也是一个全局的政策,它有可能提高过度投资行业的资金运用成本,但是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其他需要扶植行业的资金成本,而这些需要扶植的行业往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不利于经济发展。第二,当前增长最快的行业正是传统的重复建设比较严重的行业。从分布来看,今年1~2月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87亿元,同比增长53%,创下1994年以来同期增幅最高的纪录。但是,中央项目投资只增长12.1%,而地方项目投资增长却高达64.9%。由此可以看出,这一轮的经济局部过热的原因就非常明显了:不均衡增长的罪魁祸首在地方。但是,它们对准备金率和利息提高却不是非常敏感。因为如果地方政府授予一些企业在这些传统的重复建设项目上许可证,企业完全可以从银行那里以此为资质获得信贷额度,而目前许多银行都拥有超额储备,一旦准备金率上升之后,它们完全可以释放超额储备来满足信贷需求而使提高准备金率政策无效。
费改税和减消农业税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它们有充分的动机搞重复建设,对金融机构而言,也有在地方政府提供担保的情况下违规发放贷款,因此只要地方政府行为的可解释性差,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短期行为将非常严重,这也正是导致了目前这一轮非均衡增长的根本诱因。因此,加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单纯的货币政策操作也是很难达到目的的。中央政府应该考虑各种宏观调控政策综合运用(需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监管政策必须同时跟进),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走出在过热和过冷之间摇摆的怪圈。
(作者为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