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长株潭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隆重召开
国家宏观经济研究员国土地区所所长肖金成发言
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杨重光发言
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李健发言
6月27日上午,第一届长株潭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在华雅华天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长沙、株洲和湘潭三个城市及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这个主题,共商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大计。作为推动我省经济快速健康稳步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株潭三市将在促进共同发展方面达成一系列积极的举措。
上午8:30,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梅克保向莅会领导和代表致辞,揭开了此次盛会的序幕。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肖捷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国家宏观经济研究员国土地区所所长肖金成,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杨重光,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李健,中南大学校长助理、商学院院长陈晓红四位专家,为中部崛起背景下加速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纷纷出谋划策,作了精辟的发言。
省发改委主任陈叔红,省经委副主任鲁平益,省科技厅厅长王柯敏,省交通厅副厅长邹和平及省环保局副局长王会龙都发表了讲话。
会议以加快产业发展为切入点,以促进长株潭三市的共同发展为目标。会议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如何推进三市有关产业的整体联动,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对有关重大基础设施对接进行研究,促进三市互惠合作;如何推进有关大型活动,如有关招商会、文化活动的联合举办;如何共同改善环境方面需做的工作及三市需提请省委、省政府支持解决的问题等。此次联席会议,长株潭三市还将形成合作框架协议。
“十一五”期间,长株潭经济总量要占全省的42%,年均增长要高出全省2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13%。”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一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长株潭将着手实施“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等“新五同”建设。
交通同网。除加快长株高速、长潭西线、醴潭高速等建设,形成三市高速环线外,大力推进城际轨道交通、湘江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公交一体化、乡村公路建设,形成三市内部发达的路网。同时,抓紧实施武广客运专线、潭衡高速、湘江长沙综合枢纽、黄花机场扩建等重大工程,形成立体的对外交通网络。
能源同体。一方面,继续强化长株潭500KV受端环网、220KV双环网,推进新一轮城市电网改造、完成县城和农村电网三期改造,建设湘潭电厂二期、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长沙电厂等;另一方面,建设三市成品油、天然气等输送管道,扩大天然气使用,拓展能源的供求结构。
信息同享。包括推进通信一体化,力争三市统一区号、通讯同费;推进信息平台一体化,在全省七大平台建设中走在前列,实施三市电子政务系统互联互通,整合三市广电资源,实现三市“一号通”、“一卡通”。
生态同建。着眼于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共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源、森林、湿地等重要资源。森林覆盖率达到55%。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
环境同治。严格实施《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保护办法》,建立上游对下游水质的责任制度,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制度,对化工、冶金等重点行业,重点工业区,加强整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建设。
据了解,目前,公交一体化已拿出初步方案,拟先在人流量大、运力矛盾集中的107国道展开试点。
根据“十一五”目标,长株潭经济结构要进一步提升,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到GDP的50%,城市化水平达到57%以上。重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空气质量稳定在三级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人均公共绿地9平方米。未来五年长株潭着力实现区域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社会发展一体化“六个一体化”。
三市还将抓紧建立“优势地区牵头、跨市分工协作”的发展机制,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和园区布局,集中打造“两基地、一中心”,加快形成三条经济带。
“两基地”即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钢铁有色、生物和医药、食品加工等六大产业群,力争到2010年,三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销售收入分别超过800亿元,新材料过700亿元,食品加工过600亿元,钢铁有色过400亿元,生物和医药超过300亿元,成为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发挥农业科教资源丰富、城乡结合紧密的优势,依托龙头企业,抓好优质水稻、花卉苗木、有机茶等基地建设,发展都市农业,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一中心即区域性服务中心。挖掘中心城市潜力,把长株潭打造成国家区域性现代物流、商贸、科教、文化、旅游、娱乐等综合性现代服务中心。
三条经济带,包括作为中轴的湘江生态经济带,湘江西岸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湘江东岸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带。
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大事记
20世纪50年代,有专家建议把长、株、潭三市连接成“毛泽东城”。
20世纪80年代初,省社科院提出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方案,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1984年,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长株潭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建立了长株潭经济技术开发协调会议制度。但受发展阶段和条件的限制,这项工作没有能够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199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一点一线”发展战略,并写进了“九五”计划。
1998年,省委省政府对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行总体部署,大力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成为全省战略。同年,成立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协调领导小组。随后,三市相继成立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办公室。
2000年,编制了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环保5个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引导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同年,长株潭成为世行在中国首批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CDS)的两个城市群之一。
2001年,由德国欧博迈亚公司编制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规划国际咨询》。
2002年,由中国城规院编制了《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2003年省政府颁布实施,在连接三市的480平方公里的沿江带状区域内,建设集沿江道路、防洪堤、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学城、大型旅游休闲设施、各类住宅区于一体的湘江生态经济带。
2005年,完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着力构建现代化、生态化的网状城市群,该《规划》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