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产业升级“路线图”
发展通航产业,还获得了国家战略层面的呼应。5月23日,工信部发布《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 - 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通航产业”。
而市、区两级政府,升级通航产业的“路线图”也逐步清晰。
做实产业。放眼全国,株洲通用航空新城谋划、起步较早,已有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山河科技、美国罗特威、南方宇航高精传动等大项目相继落户,目前,“航空城”境内已有航空及非航企业18家。
做强园区。目前,《株洲通航产业发展纲要(初稿)》(下称《纲要》)已出炉,对产业及产业空间布局均做了科学规划。
今年,新芦淞集团力争交付1500亩产业用地,其中,1100亩用于整机制造和配套项目。
园区标准厂房将按高标准修建,让投资商一看就有投资的冲动。
除此,未来3年,株洲通用航空城内路网、水电气、商住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将迅速完善。
做大集群。令年,株洲通航又有加拿大普惠、法国透博梅卡、北航小蜜蜂等项目加盟,“发动机+通用飞机/直升机整机+配套产业+衍生产业+通用航空运营”的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未来可期。
“株洲力量,湖南意志”
到2015年,株洲通航城要实现产业产值20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要实现产业产值600亿元人民币,航空产业集群要达到千亿目标。
通用航空这条追梦之路,还要迈过几道坎,需要哪些“助推器”?
“发展通航产业,应该上升到‘株洲力量,湖南意志’的高度。”李晓彤认为,我省应明确株洲在全省通航产业中的龙头地位,省、市两级政府都应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扶持。
“要仿效高铁产业,走引进、消化、吸收的品牌创建之路。”通航产业的世界巨头、高端品牌,如西锐、塞斯纳、钻石等,都在西方发达国家,引进这些高端品牌,对产业的集聚效应不可估量。此外,“还应举全省之力,争取国家重大专项落地株洲,用大项目引领大发展。”李晓彤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