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产业、项目融城: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按照“东扩、南拓、西连、北融”的总体思路,株洲县的决策层认为,交通规划建设还只是融城的第一步。要实现全面融城,必须在产业、项目上与市区实现对接,为此,该县启动了20余个项目与市区实行对接。
县城东端的梅子湖是我市最大的城中淡水湖,水域面积1500亩,是连接市区芦淞区、荷塘区的一处重要节点。按照株洲县规划,以梅子湖为核心,将规划建设一个5.67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项目区域内规划了梅子湖公园、滨水酒店区、生态居住区、休闲养生区等七大块,并将配套建设中小学校、银行、医院等。同时,以承接市区服饰产业为出发点,该县还规划了服饰文化创意基地。今年1月,株洲县政府与湖南发展集团签署开发协议,目前该项目已经启动建设。
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有意识地主导融城,在产业项目上,株洲县更进一步加强了与市区的对接。今年6月,株洲县引进由香港金盛制业有限公司投资的“华南国际服饰物流城”项目,投资8亿元,拟在株洲县与市区接壤处建设国际服饰物流中心。项目集基地、研发、仓储物流、展示交易为一体,拟建设7栋20层物流用房及18层商务酒店,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
按照株洲市“一体三级”的总体规划,株洲县未来也将成为株洲市市民消费的一大潜在市场。为此,株洲县在引进产业项目时,也因势利导,有意倾向于旅游产品开发。2011年,株洲县引入杨塘温泉项目,该项目跨芦淞区和株洲县渌口镇杨塘村、湾塘村,与市区联为一体,规划总用地面积2485亩,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紧进行。今年,该县还规划建设渌口、朱亭、淦田等沿江小镇,建设内容包括休闲、娱乐、居住等项目,打造文化示范小城镇。
多年来,株洲县曾一度在产业定位上纠缠不清。现在,株洲县明确提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生态新城”为发展定位,突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近年已形成风电、水电、生物质等多种生态能源型产业发展雏形。在巩固装备制造配套等产业的基础上,新能源产业特色将越来越明显,这将与时代集团、光明重机等风电生产配套项目形成互融互补的产业化链接。今年,株洲县南洲新区规划3000至5000亩作为新能源的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