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工包料给家庭装潢公司“一手落”,这样一旦碰到问题,责任在谁就能说得清。然而消费者的这一聪明做法,未必算计得过那些精明的经营者。日前记者先后接到的3起投诉称,如今装潢公司往往在预算时把价格打得很低,可在结账时却莫名其妙“生”出了不少费用,只好自掏腰包。
家住杨浦区的吴女士碰到的事最为典型。她为了确保新买的二室一厅装修质量,特地包工包料给一家装潢公司装修。该公司接待人员跟着吴女士上门画设计图,详细了解装修面积及装饰材料用料需求,最后定下预算价为6万元,施工过程中吴女士按该公司规定预付了5.7万元。
原定的45天装修工程如期完工,吴女士验收后拿着未付的3000元前去结账,却被告知要再加1.4万元,理由是当时定下来的地板和瓷砖品牌最近已涨了价。吴女士听罢后拒绝再加钱,但该装潢公司有用料进货单为证,最后吴女士只得照结账单埋单。
上海市装饰装修协会家装委员会秘书长郏祥钧昨天透露,出现结算价超出预算价的情况,不可否认,确有一些装潢公司先存心压低预算价,然后在装修中途弄出“名堂经”。
据介绍,现在本市已有装潢公司率先亮出全新的“闭口合同”,即消费者与经营者签订好装潢合同后,如果装饰材料出现涨价,最后的结账价等于当时的预算价。郏祥钧指出,“一口价”将是装修行业发展趋势。(记者诸达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