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来自生活的“折磨”。这话还得从一块熨衣板说起。
不知道你有没有受过一块熨衣板的“折磨”?就是目前家庭中最常见的那种折叠式熨衣板,长不过1米,却总想不出把它放在哪儿最合适?虽然只有薄薄的一块板,靠在墙边吧,布板上的图案跟家具格格不入,实在有碍观瞻;收入柜中吧,塞遍了家中的每个柜子,总长出那么一截;那就藏在门背后吧,可进进出出的总担心它会倒下来砸到脚。没辙了,只好又把它老老实实地靠在墙边,怕沾上灰尘,还找出一块旧毛巾蒙上,好了,这下怎么看都像一个灰头土脸的怨妇,是可忍孰不可忍!又一把将毛巾扯下来,还它本来面目……久而久之,竟成了一块心病,一块熨衣板对人的折磨竟比王家卫用5年时间“折磨”《2046》的演员还要过分。
熨衣柜的诞生让这些“折磨”都烟消云散了,它不仅解决了熨衣板的存放、防尘问题,而且还将储物柜、电话台的功能也融合了进来,收放自如,干净利落,平时放在沙发旁边就是一个得意的电话台或花几。从熨衣板到电话台,我想并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一种质的飞跃。第一眼看到它时,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这个设计师一定受过熨衣板的“折磨”,要不然,他怎会有如此体贴、如此善解人意的设计,他怎会把那些“折磨”带来的苦恼化解得一干二净?他怎会有如此朴实而又让人感动得几乎落泪的创意?
目前,国内的家具设计走入了一个设计的怪圈,很多设计师力求惊世骇俗的造型,力求刺激眼球的色彩,似乎不这样就不能显示出设计水平之高,但这些设计却往往流于形式而远离生活,就像T型台上的时装,又有多少能够穿到大街上去呢?但是,我们从一块熨衣板走向熨衣柜的过程中,看到了目前有很多设计师是真正在为生活而设计的,他们的创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那些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贴,来源于生活中的“折磨”,而只有这些创意,才是生活心病的真正“解药”。□郭晓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