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所有国家都面临着不断重新学习灾害教训的题目,而在偏远地区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对于建筑防震,钟志明的此番评价可谓意味深长。作为前美国国家科技标准署地震工程总工程师、前美国国家科学院前天然灾害防御办公处处长,他曾组织并带领美国专家小组到世界各地进行重要灾害灾后实地勘察,包括1999年我国台湾地震和1995年日本大地震、1994年美国南加州北岭地震等,以评估各地现行建筑设计。
钟志明指出,作为世界公认的建筑防震方面较成功的国家,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值得借鉴的抗震经验与他们能够不断研究先进经验有着密切关系。
公共建筑是地震避难所
在地震灾害前后,哪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做到“温故而知新”,尽量不犯自己或他国同样的错误,就往往能够将难以准确预测的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日本在这方面可谓众国的表率。
日本政府在建筑物防震研究领域可谓用心良苦。钟志明介绍,“我曾经多次去日本,参与振动台的研究。世界上最大和最好的振动台就在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政府投巨资建造25米×50米的铁质振动台。”这座振动台下设有振动器,研究人员将各种地震记录数据通过电脑控制产生模拟地震波,在上面放置不同类别的建筑物,以检测各类建筑物的防震效果。“钢结构、钢筋水泥结构以及木结构等建筑物都在上面不厌其烦地做过试验。”
“在美国、日本等国,一旦发生灾情,大家一般恰恰会去学校、医院以及消防队的所在建筑躲避。” 钟志明一语点出公共建筑在国外受到的重视程度。在施工中,这些建筑用料高级,工程严格,很少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建筑物的地基建设也颇有讲究。而依照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日本的高层建筑(多为公共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一个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
曾在日本生活多年、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李振宝也介绍说:“日本学校的抗震设防标准都是高于周边的民房,而且常组织检查,防震的意识非常好;发生地震后,学校还可以成为避难场所。”
在此次汶川地震中,众多工厂建筑也发生了严重损害,四川什邡市两化工厂厂区数百人被埋,80余吨毒性很强的液氨泄漏。
“美国加州地区的工厂建筑,抗震性能远高于当地建筑抗震要求。” 钟志明向记者介绍,“比照建筑防震的大笔投资,发达国家的工厂业主们往往将目标设定得更长远。在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中,一家精密仪器的工厂正因为能够在灾害发生后维持生产,而在该行业中获得大量的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