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列的生命线工程
事实上,在地震灾害前,除了建筑物倒塌造成的伤害外,城市供电、给水、排水、供气、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一旦瘫痪,也会给当地造成巨大灾害。
1923年,日本东京发生里氏7.9级地震,许多人死于地震引发的火灾,这与基础设施的状况不无关系。因此,这些设施的建设也被形象地称为“生命线工程”。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土木工程师协会就专门成立了生命线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TCLEE ),1977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也成立了工作小组(TFLEE),每年组织一次关于生命线地震工程的学术交流会。“现在这方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科学领域,日益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美国和日本等国做得比较突出,在其城市新区的建设中尤为明显。”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发生后,同样引发火灾,但与其20年代的地震火灾损失相比大为减少。“神户地区多为新建民居,在这些民居中,煤气装置都会安装阀门,一旦震动达到设定级别限制,就会自动关闭,只有煤气公司工作人员上门才能将其打开,大大保证了煤气管线的安全性。”李振宝对这一细节的设置大为赞叹。
而在美国大城市周边新建的郊区县城,基础设施非常完备。“在我生活的郊县,GPRS系统使用方便,甚至远远超过大城市的设置。”钟志明说。
(作者: 刘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