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波浩渺的波斯湾,在其南岸绵长的海岸线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美丽城市。它,就是阿联酋的迪拜。
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个奢华而神秘的阿拉伯城市。这里不仅拥有世界上唯一的超豪华七星级酒店,还正在如火如荼地兴建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观——世界最高的迪拜塔,还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棕榈岛、规模空前宏大的“地球岛”……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能做到,就要做最好。”迪拜人的创意和想象力,令世界为之瞠目。
是什么力量促使这座海湾城市,屡屡有如此的大手笔?
是石油带来的巨大财富吗?这是一种误解。在海湾地区的城市中,迪拜的石油储量是较少的,按照如今的开发速度,可能在未来十五年内就会枯竭。
石油令迪拜富足,也正是石油,令迪拜有了空前的危机感,危机令迪拜开始了高效率的转型,于是这座城市日益成为全球瞩目的中东城市之一。
如今,全球数以百亿计的热钱,正源源不断地涌入迪拜。这里吊车林立,起重机日夜轰鸣……古老的迪拜,正演绎着一场华丽高速的现代传奇。
永远在奔跑的民族
今日迪拜。
撰 文:梁 婵
摄 影:罗 敏 赵 洁
天生的危机意识
传统与现代交融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阿拉伯国家神秘而相对封闭。可是你来到迪拜,会彻底改变你的这种观念。这里生活着来自世界180多个国家的人,俨然一个“小联合国”。走在大街上,你既可以看到头戴黑纱、身穿黑袍的阿拉伯妇女,也可以看到身穿吊带短裙的时尚女郎。在波斯湾美丽的海滩上,穿比基尼晒太阳的游客随处可见。
面对危机,决意走国际化都市之路的迪拜,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来自全球的人们。在迪拜从事旅游生意的华商唐振刚先生,在迪拜生活了整整19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巨变。唐振刚认为,迪拜人天生的危机感,以及凡事追求第一的性格,与这个民族的习性有关。迪拜人属贝都因人,是个游牧民族,恶劣的生存环境,促使他们不断寻找好的水源。“他们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思考今天要怎么样更好地生存,于是他们便不断奔跑,不断发现,不会停下来。对于这一点,现任迪拜酋长穆罕默德也曾提到过。”
正因为这样,迪拜领导人没有满足当下,而对未来有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蓝图,并且依靠一支具有科学素质和文化水准的团队,来贯彻实施。迪拜领导人大多具有西方教育的背景,对西方文化抱着开放心态,迪拜政府的官员,也大多曾出国留学。
为实现其蓝图,迪拜实行宽松的经济政策,如免税、自由货币、自由贸易等等,吸引人们到此投资创业。
“过去我们说美国是冒险家的天堂,而我认为迪拜是设计家的天堂,只要你有好的理念和创意,都有可能变成现实。我们看到传统的楼房,大多是方方正正的,但在迪拜,楼房可以是斜的,还可以做成麻花形状的,施工难度很高。”唐振刚说。
传统与现代交融
唐振刚最初来迪拜时,这里只有100多中国人,如今超过10万。近十年来,由于建设需要,迪拜的外来人口急速增加,大大超过本地人口。虽然如此,唐振刚说,迪拜的治安很好,是世界上犯罪率较低的地区之一。有一次,他参加完珠宝展后开车回家,由于疲累,他匆匆从车后厢拿了提包就上楼,车尾厢盖忘了关上。第二天他想起车后厢还有不少珠宝,焦急得马上回头找,却发现珠宝一件没少。而作为商人,迪拜最吸引唐振刚的,是商机、宽松的经商环境和良好的行风。“在迪拜经商很简单,只要你合法经营就行了。诈骗偶尔也会发生,但迪拜法律很严,尤其是对偷盗、诈骗等行为。”
近几年来,迪拜的服务业强势增长,从事旅游业的唐振刚对此深有体会。每逢旺季,虽然迪拜建有许多星级酒店,但他的旅行社仍常常受到“房荒”困扰。此外,经济急速增长,迪拜房价水涨船高。以一套约六七十平方米、两房一厅的公寓为例,每平方米的售价高达2万到4万人民币,有的甚至更高。
虽然如此,唐振刚没有想过离开迪拜,对这个城市,他怀着一份感情。“在迪拜,现代与传统结合得很好,这是阿拉伯世界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我曾看过一出歌舞剧,内容很传统,讲的是沙漠中的一个爱情故事,但它的表现手法是西方的芭蕾舞,舞台设计和技术运用相当现代化,令人难忘。”唐振刚说。
石油城市
华丽转身
巨变的小渔村
打造四“T”中心
迪拜是阿联酋的第二大酋长国,城市规模却很小,面积仅有3885平方公里,大约只有广州面积的一半,它的石油储量,也仅占阿联酋石油储量的5%。
从一望无际的荒漠,短短数十年间,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国际化大都市,奇迹是怎样发生的?
巨变的小渔村
在迪拜旅游与商业推广部办公室,该部副主任阿卜杜拉向我们展示了一张上世纪50年代迪拜的老照片。只见茫茫荒漠上,迪拜河孤独地横穿大漠,流向波斯湾,河的两岸,是连片低矮的房屋,那是居民的聚居地。
那时的迪拜,是受英国“保护”的一个小渔村,大约五六千人。居民祖祖辈辈从事采珠、渔业、贸易等传统经济。他们开荒、寻水,以骆驼作为交通工具,与贫瘠的荒漠、滚滚黄沙进行斗争。
然而有一天,大漠发现了神奇的石油,这片土地转眼间发生了神奇的改变。1971年,随着英军撤出海湾,迪拜与其他六个沙漠中的酋长国,联合成立阿联酋。
现任迪拜酋长穆罕默德的父亲拉希德,1958年上台后,大刀阔斧,扩宽波斯湾运河,在运河边兴建迪拜第一个港口:拉希德港,又在沙漠中,兴建了当时波斯湾地区最高的大楼:世界贸易中心。现在,不管是港口,还是世贸中心,都已经成为迪拜最繁忙的地方。
迪拜的奇迹,在拉希德后继续延伸。现任酋长穆罕默德,曾接受西方教育,思想开放、前卫,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他们不惜重金,在建设迪拜的各大领域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形成一个东西方结合的智囊团。近十年来,迪拜的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新城,彻底改变了迪拜的面貌。
打造四“T”中心
迪拜的奢华人尽皆知,但也许只有迪拜人心中最清楚,这座城市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迪拜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源源不绝,在可见的不久的将来,这里的石油将枯竭。在世界历史上,过分依赖资源、当资源枯竭导致经济一蹶不振的例子,并不鲜见。迪拜的领导人深深觉察到这种危机。过去十多年来,他们努力做着的一件事,就是丢掉单纯依靠石油的幻想,描绘以非石油产品和项目为主色调的蓝图。
阿卜杜拉认为,迪拜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迪拜有一个成为国际化都市的愿景。迪拜领导人能看到迪拜未来10年、20年,甚至50年的面貌。现在,迪拜的目标是建成世界四“T”中心:世界贸易中心、世界交通中心、世界旅游中心、世界科技中心。
迪拜长年高温干旱,没有太多的古迹,一个可行的途径,便是打造现代旅游景观。不少“世界第一”的创意和规划由此而来:1999年,耗资10亿美元的世界唯一的七星级酒店落成,那矗立在蔚蓝海边的帆船如同神话般的美丽一下子吸引了全球旅游者的目光,令人们一下子记住了这个中东城市。此外,在迪拜领导人的规划下,这里还将兴建世界最高的迪拜塔、世界最大的商城、从卫星上能看得到的“棕榈三岛”……这些景观落成后,相信每年将吸引世界各地的无数观光者纷至沓来。
阿卜杜拉说,2007年,迪拜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已达到35%,而石油则降至3%~4%。上世纪80年代,迪拜只有寥寥两三间酒店,而在去年,迪拜的酒店已达几百间,能同时提供四万多间客房,并且,为适应需求,酒店还将不断兴建。据说到2009年年底,还将有几百间酒店落成投入使用。而为了解决日益繁华的都市塞车难题,迪拜的地铁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我们到各个地方去做市场推广,宣传迪拜,为的是实现迪拜的超级前景:成为全球领先的国际化城市,就像纽约和香港一样。”阿卜杜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