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点讲的是房地产金融化是我们这次房地产业转型最重要的趋势。房地产业实际上天然就具有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双重属性,像一个货币天然需要经营一样,房地产天然需要金融。房地产从它产生的第一刻起具有金融化的形象,小到一家一户买一套房,除了自己的首付以外,按揭贷款就是金融工具,大到一个开发项目一个开发区,往往需要借助金融机构上亿上十亿上百亿的贷款,这就是天然具有金融化的倾向。北美行业分类,把房地产分在金融行业里,而我们中国长期不承认房地产是金融行业。虽然不承认,实际上房地产还是一个非常金融化的行业,只不过以前我们是不自觉的金融化,只要你有块地就有人把钱借给你,用金融工具来完成你的开发、销售、使用、经营过程,现在条件变化了,你要自觉的金融化,房地产天然具有金融化的属性,我们在操作过程当中,我们还发现以前我们从开发商角度来看房地产它有缺点,从金融商角度看就变成优点,以前我们说房地产不动产,可变现性差,不可移动,这些都是它的毛病,但是从金融商来说是最好的金融抵押,不可移动难以损坏,所以对于房地产金融是很好的等价物,轻易不会挪,如果是我借给你一笔钱,或者你给我一个东西的抵押,如果是工业品抵押怕它坏,如果是契约和帐单一定要放在我的地方保存,怕损坏,房地产是不动的,而且非移动抵押有一个好处,一头牛上可以拔几张皮。比如一个开发商拿一个房地产到银行抵押,抵押的是产权,使用权、经营权还在开发商手里,不妨碍把它租赁出去,租赁商拿到契约还可以拿给租赁权贷款,一张皮可以拔几张皮,活学活用,可以引出很多很精彩的房地产金融活动来,使得房地产金融活动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作为房地产业界认识和充分发挥房地产的金融属性,站在金融的高度发挥房地产的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挑战房地产的风险、抵抗房地产的风险。现在我们在和上市公司前五十强的交易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金融意识非常强,而且认识很早,他们普遍的早发是什么呢?使自己所有的资产资本化,而且所有资本都金融化,我们在谈判当中发现,把每一个自己的长处都作为金融交易过程中讨价还价的要素,比如我有一个品牌要折价,统一设计要折价,统一采购的要折价,这个团队有什么业绩要折价,当然再加上他们买的那块地,或者附带的一些房产,非常自觉的金融化的过程,我感觉到这是我们中小房地产企业要学习的。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对于房地产金融的自觉性程度如何,掌握房地产金融的资源程度如何,决定了你的市场份额,也决定你企业的生死存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房地产这个行业的血脉流的是金融的血。
房地产基金是房地产金融的组成部分,在宏观调控下,房地产基金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另外一方面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房地产基金对于开发商来说是的事情,是雪中送炭,我们说资本金借不来,说的就是这个事情,开发商老是缺资本金,要开发的项目往往大,你手头自有资金总是比较少,以前地价特别高涨的时候有个规律,房地产商自有资金的增长是按数学基础,百分之几十加,地价上涨是按照几倍几倍加,开发商自有资金跟不上需要的资金,尤其是买地的钱借不来,企业拿到土地去抵押贷款,房地产基金是雪中送炭。现在是不是大企业不需要房地产基金?大企业更需要。因为现在中国房地产企业,尤其是少数工作负债率普遍非常高,有的超过了百分之百,有的70%、80%,对于市场的议价、股价是没有好处的,如果是国有大型房产企业受到国资委的要求,要求多少限时限刻把自有资金提上去,把负债率降下来。
那么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房地产基金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我们的生存环境形象的说叫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在金融机构还不能进行房地产贷款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进去了,我们是开发商,我们知道这个项目,这些开发者有能力,基本上不会有错误判断,所以我们敢进去。四证齐全、五证齐全又撤出来了。所谓睡得比狗晚,有的时候开发商由于资金出现问题,一时还不上,作为共同开发商进去,进去以后帮金融机构脱身,同时帮开发商完成最后一跳。那么对于社会资金来说,尤其是社会投资人来说,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现在叫房地产的实物资产超配,房地产金融资产不足,那么房地产实物资产非常容易产生一个状况,通过房地产金融、房地产基金,可以交给有经验的机构进行经营管理,基金的经营管理非常专业,减少风险,保障你的收益,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不同于炒房炒,从开发商源头获取收益,而不是到末尾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