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居民住宅有组屋、公寓、排屋、独立式别墅几种类型。其中组屋是新加坡政府建设部门统一投资开发、统一规划、设计兴建的,出售给新加坡公民居住。非公民的永久性居住的居民只能购买别人出售的二手旧组屋。
组屋是新加坡主要的住宅类型,居住组屋的住户约占全部的80%。
新加坡的组屋大都分布在各区(镇)中心地铁站周围,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组屋建设严格按居住小区规划进行设计、兴建,在各居住小区内设有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居民的一般日常生活问题都可在小区内得到解决。新加坡非常重视组屋建设规划和设计,小区总体空间布局划分清晰,功能分区明确合理。小区设有居民活动空间,不同年龄的居民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娱乐、休息、健身和社会活动场所,还为儿童设有各种游戏设施和场地。小区绿化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物、地貌和原有树林等自然资源,将其中绿地、林荫道和庭院绿化有机地联系成绿化系统。小区有绿树覆盖的林荫道,有集中的大片绿地,有成丛的红花绿叶,还配有建筑小品、雕塑、水池喷泉,形成方便、安全、宁静、优美的居住环境,增添了居民居住生活的情趣。各居住小区之间还留有大片绿化地带或保留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区。
新加坡组屋小区是由政府统一投资开发兴建。而政府非常重视组屋小区规划设计并有经济实力去实现,并把组屋小区的规划设计与组屋单体设计结合起来,从组屋单体设计中将节省的用地提供给小区用于绿化及公共设施用地,从而创造出舒适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来。
新加坡组屋采用多层与高层相结全的设计格局,大多数为13~14层,一般电梯停的层数为一、六、十一层或者一、六、九、十二层,停电梯层利用走廊联系至各单元楼梯再步行一二层进入到各层住户。组屋底层均不作住宅使用,空着作为居民活动场所,有的用作服务设施,如幼托所、小商店、居委会和治安小组等服务管理性用房。同时,利用走廊和凉亭联系各栋楼宇,使居民在底层活动不受雨天的限制,将小区庭院绿化、建筑小品及店铺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并与小区的老年活动、文化活动等设施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小区居民提供安静优美的室内外结合的活动场所。
新加坡组屋每层的高度一般为2.7~3米,门窗上通常不另设过梁,窗户高度为1.1米左右,宽度则根据房间大小、用途等综合考虑,也有整个房间采用通窗的。
组屋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扁柱框架结构形式,围护墙体外墙为空心粘土红砖或空心混凝土砖块(厚度为18厘米),内墙为12厘米厚的空心粘土红砖或空心混凝土砖块。室内由住户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生活习惯和情趣等自行装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