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9月10日电(记者徐清扬 吴学俊)在经历了一场残酷的“价格大战”后,沉寂一年多的中国彩电市场最近又热闹起来,TCL、创维、海信等国内几大电视生产企业均大规模进军高端彩电业,并迫不急待地将等离子电视(PDP)推向市场,并且价格一降再降。与此同时,索尼、三洋、东芝、松下、LG等国外电视生产巨头也紧盯中国市场,纷纷将等离子等高端彩电率先摆上中国各大商场的柜台,有的还不惜投巨资在中国扩大高端彩电生产线,日本三洋干脆将全球电视生产基地全部转移到中国,中国高端彩电市场已形成中外彩电企业“兵
家必争之地”。
当今彩电业最先进的等离子彩电目前还是“王榭堂前燕”,普通百姓少有人问津,但随着中国彩电升级换代热潮即将到来,应运而生的背投精显、正投精显、等离子彩电“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会很遥远。据有关权威资料分析,今年全球等离子彩电需求量将达35万台,而到2005年仅中国等离子彩电的需求量就将达到47万至75万台,这仅是保守估计,中国高端彩电市场无疑是一块大肥肉,谁都想尽力去咬一口。
日本三洋不久前在广州举办了声势浩大的高端电视新品展示会,所展出的新品除了目前市场上热销的逐行扫描、纯平系列彩电产品外,还包括市场上风头正劲的数字电视、正投电视、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
据三洋电视区域负责人井上洋称,三洋已将印尼电视生产基地转移至中国,三洋数字电视、正投电视、等离子电视将全部在中国生产,三洋电视中国公司在经过重新规划和调整后,已将中国国内高端彩电市场作为主攻目标。
盯紧中国高端彩电市场的不仅仅是三洋一家,不少国外跨国公司也在中国本土不断扩张高端彩电生产线。索尼已决定在上海缩减国内普通彩电生产,将目标集中于29英寸及29英寸以上的电视和背投电视;JVC着手在中国推出它的超薄型大屏幕等离子电视与高清晰度数字背投彩电;LG去年已在沈阳建成年产3万台的等离子生产线;松下已在上海建立了总投资为1亿美元的等离子显示器公司;大连东芝、松下则积极投资扩充背投、等离子彩电的产能;此外,日立在深圳建立的大屏幕投影电视专用的投影管生产基地已经启动,三星也开始在天津建立等离子生产线,连法国汤姆逊也开始加入大屏幕彩电的行列。
索尼公司副总裁林隆司日前在出席索尼彩电中国推介会上表示,索尼非常重视高速成长的中国市场,除了积极向中国输入顶尖高画质技术以外,还将在中国不断地将把以AV/IT为中心的网络技术及时融入彩电产品中,以在中国赢得市场优势。
国外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扩军备战”,中国国内公司也不甘示弱。据了解,海信已计划在1至2年内形成年产10万台等离子彩电的生产能力,康佳液晶、背投电视产量今年将突破10万台,而TCL则雄心勃勃地制订了在2005年形成30万等离子彩电生产规模的计划。而长虹甚至宣布将以彩电大王为突破口,快速打造中国式的世纪级企业。中国企业当然不能放过中国市场,更何况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内电视生产商纷纷进军中国高端电视市场是大势所趋,中国电视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曾经历了一次销售高峰期,经过10年的使用,这些家电已经接近或超过了设计寿命期,中国的家电产品正在步入一个更新换代的高峰期,伴随着中国市场空间由区域性的封闭市场演变成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产品的升级换代已被提上日程。而今年年初,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制定了2015年普及数字电视的计划,逐行扫描、数字电视步入中国寻常百姓家已不遥远,这更加剧了国内外电器企业进军中国高端电视市场的信心。
中外厂商同台角逐中国高端彩电市场,谁主沉浮?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认为,中国企业最大的威胁仍然来自国外大企业,如索尼、松下、东芝等,这些企业的技术比中国企业要好不少,高端彩电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松下、LG、三星、NEC、富士通这6家国外企业手中,中国彩电业必受制于人。
也有专家认为,今年下半年跨国企业进军中国高端彩电市场的步伐还将加大,除了自己投资建立生产线外,大量的方式还是以合资入股的方式,与中国家电企业展开合作,这必将加快中国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进程,如TCL、海信目前已在高端彩电部分开发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零部件。专家认为,面对跨国企业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企业也必须尽快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电视产品,争取在自家门口取得市场优势。
中外企业在中国高端彩电市场的新一轮竞争已不可避免,这将是一个在高附加值平台上的竞争,其激烈程度决不亚于“价格大战”般残酷。
专家同时告诫说,高端彩电市场的诱人前景必将引起更多的国内企业加入其中,而目前中国高端彩电行业的上下游还缺乏规划和协调,中国企业不要再走先盲目扩张,后苦吞“价格大战”的恶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