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
徐馨
9月20日,北京的法国文化中心,“喜马拉雅的神秘古塔楼”图片展开幕。散落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古塔楼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扑面而来。
金红色的卷曲长发,娇小健美的身材,闪亮的眼睛和洪亮的声音,在55岁的弗得瑞克身上洋溢着热情和力量,让人不难相信这样一个女子完全可以在陌生国家的乡野间度过7年光阴,为的是探索中国古塔楼的奥秘。
●一次偶然迷上古塔楼
1996年,弗得瑞克正在中国藏区从事藏羚羊和雪豹的野外调查。行至山间中的她被大雨挡住了去路,而驻足停下的随意张望,却让她看到了不远处雨帘下的一座座星状“摩天建筑”,那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美。
随着路线的推进,弗得瑞克发现在西藏和四川一带这类建筑有许多。这些是什么?它们建于何时?人们为何建造它们?带着一连串的问号,弗得瑞克离开了中国。直至两年后,她才再度回到中国,开始了持续至今的探索研究工作。
●7年研究苦心孤诣
1998年至今,弗得瑞克将大部分时间倾注在中国的川藏地区。凭借这样一股纯粹的热爱和探索,弗得瑞克将她的研究一做就是7年。7年中,她独自一人,或和当地人一起,先后进行了13次现场勘测,定位并以文字和影像的方式,记录了150多座古塔楼;先后从47座古塔楼、4处民居和1个寺院取得了60个木块样本,并将样本送至美国的实验室进行碳年代测定。
样本测定期间,弗得瑞克暂时离开中国,回到法国或是到其他国家的图书馆,集中翻阅相关书籍。“尤其在法国,许多人已经对西藏有了很多研究。在他们的书中,多次提到了我所看到的古塔楼,但是都没有科学研究。”弗得瑞克说,“从前人书中,每得到一丝线索,都非常地兴奋!”
为了和中国科学界合作,弗得瑞克于2004年和四川大学建立了四川大学育利康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为了扩大世人对古塔楼的重视,她相继在联合国总部、纽约探索俱乐部、四川大学博物馆、北京举办图片展览,并将所拍工作纪录片授权美国探索频道在世界许多地区播出,所得收入全部用于塔楼保护项目。
与此同时,弗得瑞克积极向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递交申请,希望基金会将川藏地区的古塔楼列入2006年濒危遗产名录。今年6月,这一申请已被通过,基金会也已开始为塔楼保护筹措资金,并初见成效。
●为列入“世遗”奔走
当谈及接下来的工作安排时,弗得瑞克说,她的最大愿望,是有一天中国古塔楼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此外,就是居住在塔楼周边的百姓既能保护管理好古塔楼,又能随之提高自身生活水平。
弗得瑞克介绍说,今年11月,外国专家将与中国专家一起,为已发现的塔楼进行GPS卫星定位数据的测量和标识工作;之后,列出塔楼维护的先后顺序,并做出详细的维护预算。此外,弗得瑞克将和专家一起,为当地政府制定塔楼保护管理工作的法律条例提供帮助。她和合作者所作的全部研究成果将于2006年年底交给中国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