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童忠益,美籍华人,美国房利美基金会住房经济与政策部主任,公共政策学博士,美国房地产协会惟一的华人常务理事,美国《住房政策论坛》暨《住房研究》副主编。
作为在美国房地产界工作了十多年的华人,童忠益目前在全球最大的专业住房按揭贷款公司——美国房利美(Fannie Mae)工作。身为美国房地产协会的常务理事,他对楼市的观点也经常出现在美国多家报纸。美国楼市的发展对中国楼市究竟有什么启发?近日,本报对回中国考察的童忠益先生进行了专访。
美国楼市上升周期为5-7年
不知是巧合还是周期性规律在起作用,美国楼市在经过将近8年的上行后,于今年6月达到最高峰,并在8月开始下行。尽管中美楼市几乎没什么关联,但从复苏和转折的时间上看,和杭州楼市居然在时间上有非常大的相似性。
“美国楼市的上升周期一般是5~7年,这次周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童忠益如此表示。他介绍说,美国房地产市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周期性已比较明显,每一轮都要经过复苏、高涨、转折、萧条这4个阶段,这4个阶段完全完成需要10~14年的时间,而上升期则在5~7年。
美国这一轮的房地产周期从1997年开始复苏,直至今年达到最高峰。这一轮上涨,主要集中在美国东海岸和西部沿海地区。这两个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比如西部的加利弗尼亚,经济水平位于世界前列,这几年的房价涨幅也比较高。
经过近8年的上涨后,从今年七八月份开始,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交易量萎缩、价格下落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地段不好、品质较差的房子价格下跌明显。
三大因素决定楼市盛衰
对处在由热变温的杭州楼市来说,人们最关心的是,就成熟的美国市场来说,出现哪些征兆,就意味着楼市进入了一个转折期?
“楼市的盛与衰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与地方经济、住房建设对市场的灵敏度、楼市自身周期性规律。”童忠益这样解释。如美国东海岸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向来是楼市的领头羊;在住房建设上,如果求大于供,价格必然上涨,反之,则下跌。
不过,童忠益认为,就美国的这轮周期来说,和宏观经济的关系并不大。事实上,今年以来的美国经济依然趋好,而楼市之所以出现转折,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后两者的因素。
他认为,美国的这轮房地产发展从1997年前后起来,房价经过持续8年的上涨,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已经大大下降,想买而不敢买或买不起的大为增多,这就直接影响了市场的供求状况。因此,当今年银行提高按揭贷款利率时,很多人开始停止购买。
此外,由于楼市有利可图,楼盘供应量大增,投机者大量出现。“这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预示着楼市将要转向。”童忠益说。
家庭负债率超过42%非常危险
房利美(FannieMae)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住房按揭贷款公司,它对住房贷款申请人有一套严格的风险评估体系。眼下,将房产作为家庭重要资产进行投资和申请贷款的人比比皆是,我们可以从美国的评估体系中得到些什么启发呢?
据童忠益介绍,在美国,银行在考量一个消费者的资产安全时,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家庭负债总额与家庭税前总收入的比值,最高应控制在38~42%。这个家庭负债包括汽车、教育、住房等所有项目;另一个指标是房产金融负债额与家庭税前总收入的比值,一般在28%以下才被视为安全。
也就是说,一个家庭要保证资金安全,在只有银行贷款这一种负债的情况下,每月用于偿还各项贷款的费用,最高应控制在家庭月收入的38~42%;而每月用于偿还住房贷款的费用,不应该超过家庭月收入的28%。
如果把这套评估方法搬到中国,若一个家庭月收入为5000元,在住房上负担的月供不应该超过1400元。
房价过高将降低城市竞争力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周期还无法预测。”童忠益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时间还很短,市场化也不够充分,自身的规律还没有形成,更重要的是,受行政干预的影响比较大,并不完全是市场自发的调整。但他同时也认为,在中国目前的市场下,政府也只有靠宏观调控来加以控制。
童忠益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主要的问题是政策法规不健全。美国的房地产开发,政府不出让土地,但收取高额的房地产税费。比如,一套房子如果在买入后1年之内交易,需要缴纳高达30%的交易税;1年后进行交易的,也需缴纳15%的交易税。
而中国在整个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早期的土地出让相对来说比较廉价,这给了一些开发商和投资客取得暴利的机会,而这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首先,房地产业的高回报率,不仅让开发商纷纷投资,也让消费者蜂拥买房,从而造成社会资金过于集中,造成股票等其他投资产品衰微。这种情况发展到一定程度,靠市场自身的调节,将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
其次,在中国部分城市,房价和收入比已相差太大。在美国,房价和普通市民的税前年收入比一般是5∶1;而在中国部分城市,这一比例普遍超过10∶1。
“过高的房价将降低一个城市的竞争力。”童忠益说,这让很多消费者无力买房,只能住到房价较便宜的郊区,而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往返于市区和家中,势必降低生产力。同时,面对过高的房价,人才和企业在考虑要不要落户该城市时,也会顾虑重重。
所以,政府只有靠宏观调控来加以控制。“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这种调控是必要的。”他认为。
中国开发商瞄准美国人
童忠益给记者带来了一个新消息:一些中国开发商已有了向美国进军的意向。就在他此次来中国之前,就有一个上海的开发商前往美国,为自己开发的楼盘作宣传,并做了一些初步的营销活动。而稍微早些时候,一家北京的开发商也来到美国,打听在洛杉矶开发房地产的情况。
但他提醒说,中国人到美国投资房地产,要谨慎又谨慎,要注意研究美国市场固有的周期性。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房地产市场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日本资金大量流入美国楼市,但不久,美国房地产市场就转入了萧条期,很多日本投资客和开发商血本无归。
在传统上,由于经济和文化相通,美国人只对欧洲房地产市场比较关注,但目前,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美国的华人。现在,已经有不少美国人尤其是美籍华人到上海等城市投资房地产,他们的经济利益已经与中国楼市相连。
(作者:程洁 张伟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