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格林斯潘日前就美国房地产市场发表评论,指个别地区确实存在楼市泡沫的「可能性」(possibility),原因是物业经过重复买卖,楼价升幅抛离租金(换另一种说法,即是物业的租金回报率愈来愈低)。
格老:美个别地区可能有泡沫
若将格老的标准套用于香港,则香港房产市场已存在「泡沫」多时,不过,出现的泡沫未必一定会短期爆破,所以不论美国或香港的楼市,即使真的出现形成泡沫因素,也不等于楼价会在短时间内急挫,但对于打算入市的准买家(不论自住、长线投资或炒卖),自然应该更小心分析。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本土投资者对购入自己国家的债券和股票兴趣大减(近月美国投资者购入股票基金的净值,超过九成是购入海外股票市场的基金;而现时美国政府未赎回的债券,七成由外国央行或外国投资者持有),但对购入房产却乐此不疲。以格老的说法,楼市出现泡沫的先决条件,是租金回报愈来愈低,但未必低过美国股票和债券的息率,则这种「厚此薄彼」的现象,便别具深意。
泡沫何时爆 无人知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由于美元持续走低,加上预期通胀愈来愈高,两者都会不利于持有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但有利于持有如一般情况下会跟随通胀升值的实物资产(如楼宇)。因此,若美元跌势维持,而美元下跌又会有加剧通胀的作用,则预料美国投资者会继续追捧当地的房地产项目,令到楼市泡沫确实形成和令泡沫不断膨胀。至于泡沫何时爆破,相信格老亦难以预测。
说回香港,由于联系汇率关系,若美元继续下跌,港元兑其他货币也会贬值和令通胀升温,同样会令香港楼市形成泡沫。
当然,与美国一样,即使楼市形成泡沫,也没有人可以准确断言泡沫会在哪一日爆破。
(作者:陆振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