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一期经济学人报道指,香港的平均楼价指数仍比97年低44%,显示了只是个别或地区的楼市出现复苏,然而美国、英国、澳洲及西班牙等国的楼价指数超过70%的升幅。
美国最新一季楼价指数,房地产仍未见放缓。自飓风卡特里娜吹袭后,市场对油价、利率及经济增长有重新注解,而房地产阴霾再次浮现。全球的房地产市道在这5年间跃升幅度甚大,以已发展国家而言,它们物业价值已升值了3兆美元,占这些国家整体GDP的100%,因此不少分析员已十分留意这个泡沫的形成。若以亚洲金融风暴及千禧科网的股市泡沫计算,在这短短的两三年间,全球股市市值的升幅亦只是占GDP的80%,所以楼市出现泡沫忧虑并非过敏。有说目前的所谓‘泡沫’只属地区性,因此担心构成大型经济破坏言之尚早,不过笔者认为泡沫的破坏力不在于属单一地区还是整体,而是它背后的连锁反应。现时出现明显涨价的地区均为人口稠密的经济繁盛地区,如:纽约、波士顿、三藩市及华盛顿等地,若这些地区价值下挫,所牵连的负财富效应不小,而且以只有负0.2%的国民储蓄率加上庞大的按揭贷款计算,其经济破坏力是不容小觑。飓风卡特里娜对经济的打击最直接是油价急升,而踏入冬季,油价后市以向上为主。有分析认为虽然油价高企会影响经济增长,但在按揭利率偏低下,市民的消费能力暂时仍得到支持,抵销油价压力,然而这个‘苟延残喘’的局面正受挑战。
自风灾后格老正处于两难,一方面不少国际评级机构已就飓风的破坏力调低了美国经济的增长步伐,民主共和两党不断要求停止加息,甚至减息以求刺激经济;另一方面,他本人对房地产价格十分关注,希望加息能压抑泡沫的产生,但加息过度又会使其他问题浮面。因此无论对格老及其承继者来说,油价、房地产及利率等都是烫手山芋。
从投资角度来看,亚洲区的房地产较为吸引。除了香港仍有增长空间外,日本的房地产市道在这5年间走势持平,不过据8月份资料所得,东京地区的地价已见回升,而当地的地产股并开始活跃。因此投资者想将部分资产分布于地产类别中,亚洲房地产基金类别可成为后起之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