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来,长沙房地产市场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呈现稳步发展的势头。二00三年,其加速发展的态势更趋明显,市场表现更为活跃。二00三年长沙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如下:
1、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加大
2003年,长沙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2.5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9.84%,长沙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首次超过了10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1/4强。
2、商品房供、销两旺,销售价格稳中有升
从商品房供应情况来看,伴随房地产开发的强力增长,房地产施、竣工面积同步上扬,截止2003年11月,长沙市房屋施工面积达1106.32万㎡,竣工房屋面积443.24万㎡,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2.66%和33.46%。
从商品房预售情况来看,2003年,全市共有155个企业的887栋商品房上市预售,批准预售总建筑面积为468.82万㎡,较去年同期增长18.77%。其中批准预售的住宅面积为381.82万㎡,占商品房开发比重的81.44%,商品房供应量较为充足。
从销售情况来看,2003年,全市共成交商品房26727套,成交面积299.27万㎡,成交金额63.1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74%、19.15%和19.24%,商品房的有效需求保持了较高的增幅,市场供、求两旺。
从商品房销售价格来看,2003年全市商品房销售均价为2468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87%,其中商品住房销售均价为222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9%,商品房价格在2002年略有下跌的基础上稳步回升,商品房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3、二手房交易放量增长,住房二级市场被激活
2003年,全市共办理二手房交易9189起,成交面积118.79万㎡,成交金额22.2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9.25%、78.63%和144.92%。其中,房改房成交4263套,成交面积28.47万㎡,成交金额3.3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6.96%、81.57%和92.54%。长沙市二手房交易量在60万㎡左右维持了五年之后,终于实现了突破,达到118万㎡,增长近一倍。我市住房二级市场经过多年培育之后,在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下,特别是2003年10月我市出台“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搞活房地产市场若干意见”(市政府58号文)的具体措施的作用下,市场被迅速激活。
4、房地产抵押登记保持较高增幅,金融业为房地产业提供有力保障
2003年,全市共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29757起,抵押贷款面积728.65万㎡,抵押权利价值194.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6.82%、36.16%和29.40%。其中,个人住房抵押登记28078起,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面积330.11万㎡,个人住房抵押权利价值70.3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5.95%、78.24%和58.97%。房地产抵押贷款连续六年保持了强劲增幅,尤其是直接用于个人消费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成交起数,从98年的613起至2003年的28078起,六年间增长了45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家启动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由于有了金融业的支持而得以实现,金融业同时也成为了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5、城市房屋拆迁力度不减,刺激了房屋有效需求的增长
2003年,全市共动迁居民5056户,拆迁房屋面积85.74万㎡,分别比去年增长78.47%和23.78%。其中,拆迁住宅面积43.86万㎡,比去年同期增长24.32%。2003年,虽然长沙已基本实现“三个大变样”的城市建设总目标,但城市房屋拆迁工作仍在大力推进,新一轮城市建设正在有序的展开。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直接拉动了房地产投资,刺激了住房的有效需求,它为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民的居住水平和质量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6、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全面得到调控,商品房市场结构更趋合理
2003年,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建设共完成投资4.28亿元,开工房屋面积79.50万㎡,竣工面积58.60万㎡,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9.88%、28.70%和6.54%。从年初开始,长沙市人民政府坚决停止了公务员住宅小区建设,控制了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全面压缩,经济适用房占新增商品房开发量的比重由调控前的接近50%到调控后的20%左右,使商品房市场结构趋于合理。经济适用住房大规模开发对商品房市场的影响基本消除。
以上几个方面充分说明,2003年长沙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格局,各主要指标大幅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屋施工面积、商品房上市量、商品房交易量、二手房成交量、房地产抵押贷款等指标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98年以来,长沙房地产业连续六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产业投入角度分析
长沙市近几年来经济总量持续高速增长,GDP保持二倍数的增长,对房地产业的投入不断加大。98年至2003年11月,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40.5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1/4。特别是2000年以来,长沙市实施“三年大变样”战略,城市路网及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提升,原有的地域差别不断缩小,地段升值潜力增大,为房地产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从市场角度分析
——从购房能力分析,伴随长沙经济的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多,98年至2003年,长沙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650元上升到了9100元左右,增幅达36.84%。而近几年长沙的房价较为稳定,这使得市民的住房购买能力大为提高,个人购买商品房占市场总销量的94%。
——从投资角度分析,由于股市长期低迷,银行利率多次下调,而房地产业保值、增值功能显著,使得房地产市场成为投资的重要领域。加上银行信贷的支持,大大刺激了市场的需求,长沙目前通过按揭贷款购买商品房的比率为74.22%。据长沙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最近的一次调查统计,投资型置业者在购买各类商品房中的比重为:商品住房为16.10%、写字楼为40%、商业用房为59.80%。
——从消费结构分析,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居民住房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改善型住房的需求较为明显,人们已不能满足于“够住就行”的传统观念。长沙住房消费正由“居住型”向“享受型”转变。二次置业、三次置业的消费群体逐步扩大,“终极置业者”不断涌现,长沙人均居住水平迅速提高。至2003年,长沙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22.07㎡。
——从需求关系分析,随着长沙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增城市人口增幅较大。从1998年到2002年末,长沙市净增城市人口22.08万人(含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每年平均增长5.52万人。在不考虑有效购买力的情况下,单从住房需求分析,长沙市每年因人口增长而拉动住房需求将达到120万㎡( 按目前我市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22.07㎡计算)。实际上2002年长沙市净增城市人口为8.22万人,这一理想需求将达到180万㎡。另外,城市外来人口的购买需求也不容忽视,据统计,长沙市目前外来人口购房的比重为15%左右,这部分人群也直接拉动了商品房需求的增长。
3、从政策角度分析
——从宏观政策环境分析,一是国家把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大对房地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二是国家将启动消费、拉动内需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和启动住宅消费。三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彻底停止了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全面推进住房商品化,市场化的进程。四是通过推进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建设,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五是先后出台了旨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住房质量的一系列标准体系,实施了小康住宅和康居工程试点,为长沙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长沙的政策环境分析,近几年来长沙市人民政府十分注重对房地产市场的培育,注重政策的引导,在先后出台了外地人购房入户、取消房改房上市审批、简化办事程序、降低交易成本、允许经济适用房上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基础上,2003年10月又出台了长政发[2003]58号文件“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搞活房地产市场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放宽政策。主要措施有扩大公房出售范围;积极妥善处理了产权发证中的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降低和调整商品房和二手房交易契税(二手房契税降为1%);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加快住房货币化进程 ;坚决停止公务员小区建设,控制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等等。每一条政策和措施都具有极强的操作性,极大的激活了潜在的消费群。2003年长沙二手房交易的放量增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的全面回落,充分显示了政府运用了市场机制宏观调控市场,运用了政策杠杆引导长沙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能力。
2004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改革发展年,提出了要“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未来三年,我市将围绕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总目标,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揽,以“一洲两岸,六桥三环,打通出口,开发新区”,加快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城市,到2006年,城市化水平达56%,城区绿化率为3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3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7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2.84平方米,要全面完成“一江两岸一洲”滨水区的建设,全面完成“六桥三环”,城区环保绿化达标,完成棚户区改造和农民进城务工廉租房建设,完成历史区街的保护和维修等重点工程,到2006年全市控制性详规覆盖总面积达到400平方公里。我市近期发展目标已经明确,长远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去年国务院的18号文件和市人民政府的58号文件,给我市房地产业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2004年,长沙房地产市场仍将在投资与需求的双向拉动下,在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与引导下,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基本方向,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完善住房一级市场,搞活住房二级市场,培育住房梯级消费观念,增强和带动居民住房消费的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市场服务行为,发挥房地产中介服务的作用,确保我市房地产市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努力促进全市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长沙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所
2004年1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