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因规划而精彩——长沙市市长 谭仲池
“3+5”城市群的构建,让我们站在了更高的发展起点,为每一个城市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对于加快长株潭一体化进程,推动湖南又好又快发展、富民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记得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有句名言:“对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长沙近10年的实践证明,一个科学和长远的、宏观的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完善的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必然起到突出的龙头作用。从2000年起,我们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城市规划,实行城市规划与经济规划、社会规划统一,在全国率先制定和实施了城市规划编制标准,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和1.7各分区规划、34个专项规划,制定并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城市雕塑规划》等30多个城市规划规范性文件,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确保了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法定性,政府城市规划能力跃居全国200座最具竞争力城市的第7位。
长沙市注重用规划确定好城市的发展目标定位,突出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在“3+5”城市群中,长沙将以历史文化名城、楚汉名城、革命胜地、山水洲城乃至延续2000余年的独有的湖湘文化特质为基础,努力建设区域性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中心、优质农业中心和文化产业中心,着力建设“中部地区文化生态休闲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全国知名的“文化名城、休闲之都、创意中心”。
今天的长沙,古今城址和城市中心重合,从战国一直延续至今的都市中屈指可数,建成区面积达180平方公里,“一江两岸、西文东市、六桥三环、山水洲城”的格局已经形成,着眼于长株潭一体化的“一主两次四组团”的空间结构已经确定,长沙县、望城县与主城区的融合加速,控规覆盖面积扩充两倍以上达40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增加到230万人。东提西拓合拢三角——株洲市政协副主席戴卫丁
株洲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和典型的中部内陆城市,“十五”以来,根据自身实际,按照“3+5”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东提西拓、合拢三角”的建设思路,深入实施城市发展带动战略,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全市城市化率达到了46%。
下一步,株洲市将全面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在规划的引导下,促进空间布局的不断融合。在国家、省一级层面,建立政策支撑体系,建立法律保障机制,尽早实现规划立法;强化规划实施,切实建立规划实施的跟踪机制和责任机制,将规划细化为年度计划、工作方案、建设项目,以合作专题的形式推进规划落实。
在产业上,坚持扬长补短,促进优势产业的不断整合。产业定位上要错位发展,在突出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大框架下,进一步明确8市的产业发展重点,培育“3+5”城市群产业品牌,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加快产业对接与融合——湘潭市市长 余爱国
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取决于产业的开放性和融合度。只有产业开放性强、融合度高,区域经济的聚合力和成长力才强。如果仍像过去一样,靠行政壁垒、靠资源和市场垄断、靠构建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体系,来谋求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行不通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与大上海毗邻的浙江、江苏等省的一些城市,都想通过割断与上海的联系,自我发展来避免北大上海边缘化。这种做法导致这一区域在资源、市场、交通等方面的争端屡起,发展受阻。当发现“画地为牢”带来的只是恶性竞争的苦果后,这些城市开始用区域经济的理念来谋划发展。曾经总想与大上海“平起平坐”的浙江、江苏等省,反过来又以争取融入上海经济圈,成为上海的小兄弟为荣。而上海更是亮出了国际大都市的胸怀,把发展的空间扩展到了长三角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按照4小时辐射区的发展思路,上海将于江、浙两省的15个城市,联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性的产业对接与融合,正是他们赖以实现目标的重要抓手。依之,大大提升了长三角在全国3大区域经济中心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内重要的汽车、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基地。因此,长株潭“3+5”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形成与强化,必须走产业对接与融合之路。
现在长株潭“3+5”城市群作为国家在中部6省重点支持的4个城市群之一,第一次写进了中央文件,使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产业对接与融合,总是围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展开的。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湘潭在产业发展上的思路和口号是:“积极当主角,乐于当配角”。即:对我市有一定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和产品,要通过加强与其他城市的产业对接与融合,强化区域性核心竞争力;而对我市缺乏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则要利用区域性产业合作和配套,借力发展。我们正在建设的“3个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基地、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基地),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和要求。找准位置主动承接——常德市副市长欧运崇“3+5”城市群中,长株潭是核心增长极,是辐射源,我们5个城市的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作为常德来讲,是唯一与长株潭不接壤的城市,但我们也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按照周强省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把常德建设成与长株潭紧密联系的全省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把常德打造成湘西北的工业强市、物流中心、文化名城。
推进优势地区与优势发展的统一——岳阳市副市长 刘力群
岳阳作为“湘北门户”,是湖南唯一的临江口岸的城市。“3+5”城市群是湖南的优势地区,我们深感,优势既是发展的条件,更是发展的责任。优势地区要真正实现优先发展,必须突出特色定位,把优势发挥到极限。为此,我们围绕“产业兴旺、城市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的富民强市目标,着力打造最适宜居住、最适宜投资、最适宜旅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进一步缩短时空与长沙“同城”——益阳市副市长吴国光
益阳属于后发地区,在“3+5”城市群的发展中,既有劣势,更有优势。“3+5”城市群战略的实施,将对益阳主动对接和融入长株潭,接受长株潭特别是长沙的辐射产生巨大的推力,是益阳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在时空上,我们要进一步缩短距离,形成与长沙“同城”的概念。将中心城区的发展定位为“环省会中心城市、现代化新型城市、宜居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在空间上加快“东接”步伐,着力打通对外大通道。
建立与长株潭地区相同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是我们当前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包括优化政务环境、创新管理机制、完善运行机制等。
目前要实现益阳与长株潭的真正对接,首要的任务是做大益阳经济总量,以更强的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赢得对接的机会。
“十里钢城”做好湘中工业经济中心——娄底市市长 林武
“3+5”城市群的建设对于地处湘中腹地的娄底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意味着娄底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将更有作为。
娄底作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重化工业基地,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地位独到。娄底素有“十里钢城”、“百里煤海”、“世界锑都”的美誉。随着我省新兴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和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的全面启动与逐步展开,全省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将急剧攀升,我市将立足资源和工业优势,以加速推进新兴工业化为第一动力,着力搞好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进一步强化娄底在湖南乃至全国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地位,初步建成湖南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湘中工业经济中心。
开门、开发、开拓、开通实现“3+5”联动发展——衡阳市副市长 雷良玉
在产业结构上,“3+5”城市群有很强的互补性,衡阳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制造业比较发达,可建成城市群的加工基地。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将加快新兴工业化的进程,整合优势产业资源,衡阳可以在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增加就业的产业方面刷新取得突破。
在主动融入区域联动发展的大局上,衡阳要立足于“开门”,进一步提高城镇人口比重;立足于“开发”,进一步提升城市产业发展水平;立足于“开拓”,进一步创新城市工作理念;立足于“开通”,进一步形成区域联动力。
市市相通、市县相通、内外相通,将不是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