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雄房地产市场陷入多空分歧,有实力的建筑商仍大量购买土地,但由于集合住宅的量体明年可能有高达3万户要消化,部分建设公司转战其他产品,避开市场烽火。
不论景气好坏,雄踞高雄的京城建设,买地的动作几乎没有停过,总计今年已经敲进18笔土地,"逢低进场"的原则,引起市场瞩目。
京城指出,房地产市场还有好光景,尤其南部地价、房价都便宜,施工品质又好,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只要政府尽快开放大陆人士来台观光,并进行二岸大三通,房地产景气会更蓬勃发展。
由于对前景乐观,京城建设10月分再买进高雄市苓雅区卫武段地区的六笔土地,面积850.93坪,每坪成交金额21万余元,京城认为相当便宜,未来要规划住宅大楼出售,预计95年9月完工。
总计京城建设今年已买进土地18笔,总面积5,000余坪,约12亿余元,预计推出七个住宅大楼建案销售。而京城集团目前在高雄地区共有20余个工地同时进行,到11月前可完成11栋,年底前还会再完成12栋。
建筑商指出,依照目前高雄大楼个案的量体观察,至少有1.8万户大楼产品待售,到明年可能激增到3万户,如此庞大的量体,对市场来说是一大冲击。
而高雄市建筑投资公会也看到这股隐忧,因此特别发布利多讯息,强调目前是买房子的好时机,鼓励购屋者进场,至于能不能发挥预期成效,还有待观察。
公会理监事认为,高雄大楼产品会进入混战期,具有优质景观、一线地段的产品受到的影响较小,但如果产品没有特色的话,很容易陷入削价竞争。
反观通透房屋产品表现稳定,很多建筑商以10户上下的小案子蚕食鲸吞,迎合南部人喜欢通透房屋的特色,而且六至八个月就能完工,每户赚个100万至150万元就跑,一下子就出清,上千万元入袋,积少成多也很可观。
公会理监事指出,预估年底前到明年春天,高雄房市透天还是有销售力道,大楼产品的表现差距会很大,量体大的区域,也难免会有削价竞争情况,在认知差异下,市场处于多空交战局面,显得有点混乱。
因此购屋者需先衡量自己的需求,再针对市场特性与建商展开适当的议价,尤其多走几个个案,做详细的比较是十分重要的,可能比一比之后,可以省下一笔装潢费。
(作者:林政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