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处周一向道琼斯通讯社表示,国内媒体有关利率的报道“并不准确”。
加息方案已上报?
北京一家媒体上周末援引央行研究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人士的话报道称,央行加息的具体方案已经上报,加息只是一个时机选择的问题。该报道还援引市场人士的分析称,预计央行可能会将目前的存款利率提高25个基点,将贷款利率调高50个基点;或者将存款利率维持不变,将贷款利率调高25个基点。
目前并无利率调整信息
针对这一报道,央行新闻处表示,该报道并不准确,新闻处目前并无任何关于利率调整的资料。新闻处同时拒绝透露目前是否存在加息方案,但表示关于利率的决策属于机密,而新闻处目前都不知道存在此事,国内媒体不会先于新闻处获知加息方案。
央行短期内利率取向难定
央行上次调整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是在2002年2月,当时将1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至1.98%(含利息税),1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下调至5.31%。国家统计局6月13日公布的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4.4%,涨幅是自1997年2月以来的最高,但由于其它宏观数据非常理想,这使得央行短期内的利率取向变得扑朔迷离。一方面,央行行长周小川和央行副行长李若谷都在6月初表示,央行将以CPI作为是否加息的重要参考。周小川称,央行将密切关注物价变动情况,并暗示如果物价水平上涨过高,央行将可能调整利率。但另一方面,5月份其他宏观经济数据均较为理想,显示中国政府今年以来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发挥了显著的效果,从而使得加息的必要性有所下降。央行上周四公布的中国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7.5%,增幅大大低于普遍预期的19%和4月末的19.1%,并接近央行年初设立的17%的目标。同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18.3%,增幅大大低于4月份的34.7%,显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相关报道
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11个月来首次下降较上月下降0.3%
中国人民银行14日公布的统计报告表明,5月份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月环比指数自去年7月以来首次下降,降幅为0.3%。
报告显示,5月份投资品价格较上月降0.5%,较上年同期升9.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品价格较上月降0.8%,较上年同期升5%;非固定资产投资品价格较上月降0.4%,较上年同期升10.6%。
消费品价格较上月升0.1%,较上年同期升9.5%。其中,食品类价格较上月升0.3%,较上年同期升16.1%;非食品类价格较上月降0.1%,较上年同期升3.6%。
煤油电产品价格较上月升1.4%,较上年同期升10.2%。煤炭价格较上月升3.5%,较上年同期升37.9%;原油价格较上月升0.5%,较上年同期降1%;成品油价格较上月升3.5%,较上年同期升12.4%;企业用电价格较上月降0.5%,较上年同期升2%。
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价格较上月降0.7%,较上年同期升5.1%。其中,水泥价格较上月降3.2%,较上年同期升11.3%;水泥制品价格较上月升0.1%,较上年同期降0.1%。
汽车价格较上月降0.3%,较上年同期降5%;轿车价格较上月降0.5%,较上年同期降8.6%。
央行官员:
是否加息要看今后3个月物价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穆怀朋日前表示,央行是否加息,需要观察6、7、8月份连续的物价变动水平之后,才有可能做出决定。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穆怀朋指出,央行今后在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时,会逐步加大利率、汇率等价格工具的调节作用,而一些数量工具的作用会逐步减少,利率也会逐步市场化。至于最终是否会加息,需要观察6、7、8月份连续的物价变动水平之后,才有可能做出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