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北京,一个扎根于湖南,北京美林正大投资集团麾下的长沙美林地产在湖南省会长沙邂逅湖南美林地产,同是多元化的集团经营模式,同是具备较强的产业背景,又同是醉心于长沙房地产开发事业,更同是钟爱“美秀于林”,自然难免让人浮想联翩:这两家美林怕是要干上了!
两家美林都颇具知名度,在房地产领域的开发业绩也都不俗,又难免让人猜想:怕是美林这个名字忒是吉利,这不两家美林还都有点来头。正如忽突年前与一朋友戏言:劲松是好名字,叫劲松者多是人物,如深圳之陈姓者,长沙之罗姓者,等等。呵呵,当然这是唯心主义说法。
不过这两家美林还没干上来,至少目前还没有。两家都有自己发展的地盘,因此暂时还能相安无事。湖南美林城东、河西两个楼盘正鼓捣得风生水起;北京美林城北的高尚社区也正是炒作得一派蔚然。
既然这两家子还没碰在一起过招,那今个就不讨论这话题,本文不谈湖南美林,就拿来自北京的长沙美林说事。
怪才徐克导演的一部《七剑》可谓是有取舍性地颠覆了武侠名师梁羽生先生的《七剑下天山》,影视江湖很是喧哗了一阵子,那时忽突还在西北边陲之地,看过几篇影评后,忽突站在天山余脉祁连山下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犹自感叹皑皑白雪覆盖的祁连山之阴柔美、怪石突兀的三危山之阳刚美、浩瀚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介入刚柔之间的流动美。一个是七剑下天山的成人童话,一个是三危佛光点化苦行僧开凿人类伟大艺术作品莫高窟的美丽传说,还有一个吸引无数探险人士(如科学家彭加木等)前往古楼兰的现代传奇……其时,忽突想得最多的是什么?精神!能有什么比仗剑江湖、徒手凿窟、单身行走绝地让人觉得更具有强大的精神力、刚强的个人意志和忠实的社会事业心?!
儿时,忽突也是忠实的武侠迷(当然现在还是),曾经在学校宿舍熄灯后,躲在被窝里揿着手电筒翻阅《七剑下天山》,当时最崇拜的英雄应该是杨云骢了,他与楚昭南的斗智斗勇很是让忽突神迷。徐克执导的《七剑》让楚昭南变性,虽然也让忽突很不满,但还是可以理解,毕竟,多一个好人总比多一个坏人要强些。而且即便改了,但《七剑》的票房却相当可观,各方面赚了个盆满钵满。
长沙美林地产的取巧之处是将其在长沙推出的首个作品“美林·水郡”楼盘与由其同门师兄(同属美林正大投资集团)美林传媒投资的《七剑》实行捆绑销售。一个房地产作品,一个影视作品,地产娱乐化,影视产业化。
《七剑》在长沙连映数场,美林水郡意向客户便也相应获得免费观看的优先权,忽突错过了观赏的机会,但忽突却知道长沙美林地产的这招还挺管用。以看电影享受精神盛宴的名义,美林其实又何尝不是在向意向客户进行一场思想教育:关于美林的资金实力,关于美林的产业优势,关于美林的企业文化,以及她的“侠客情怀”“天下道义”……
电影《七剑》,据说由导演徐克亲自绘制草图,四处物色样剑,并分别作了命名和价值定义。本届房交会上,美林水郡在醒目的展位上最醒目的位置展示了这七柄充满传奇色彩的剑,并以广告画的形式将七剑的个性特质与这个楼盘的性格气质作了联袂展示。
忽突的理解是:莫问者——精巧灵妙,出乎意料的智能化装备;游龙者——市场推广之兵贵神速,爆破力非同寻常;青干者——细节完善,百密无疏,防守严谨;竞星者——兵无常形,花样百出,不拘一格;日月者——进退自如,两手要抓,两手都硬;天瀑者——驾轻就熟,游刃有余,自成体系;舍神者——厚积薄发,品质过硬,经得住考验。
一部电影里面打造的七柄神剑,一个楼盘执掌的七项利器,同否?不同否?没有人知道,因为这个楼盘刚刚开始。正因为这个楼盘刚刚开始,所以开发商便以图腾的形式,或者说是象征物的形式,来向我们传递一种价值,一项标准。用徐克的武士情结,也是用他们的侠客精神来编织一席梦想……
美林的企业文化里在强调一种“厚德载物”的思想,《七剑》的武侠江湖中也在演绎一种“侠之大者”的精神。对标榜侠客情怀的美林地产而言,现在,乃至于将来,他们所要面对的其实是一种来源于自身的博弈——在社会道义和市场经济中如何取得价值均衡。
其实,美林水郡是一个让忽突相当认同的楼盘,其蓝色的水系,略施粉黛的优雅气质和形象包装手法早在春交会上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如今,水郡建筑出来了一部分,在长沙北城,一个远离市区的所谓富人区,开始形成了一道风景,吸引了许多对这个楼盘产生兴趣的人前往观赏。
一个定位于中高端路线的楼盘,在娱乐前奏中开始走向前台,我们期待在继房交会上的“亮剑”之后,接下来亮出来的应该是道——商道。不求其如“侠之大者”的扶贫济弱,只希望其能以侠客之善待苍生的情怀——专注品质,童叟无欺,也可谓是响应其“厚德载物”的企业本旨吧!
因为美林水郡面对的是中高端客户,提供的也是社会中坚阶层的住房解决方案,因此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七剑》中的“义务济贫”仍然是一幕幕武侠梦想。对于其客户群而言,过高的性价比预期也不合时宜,作为商家,赚取他们应得的利润已不再是原罪。
最后,顺带为北京地产大佬任志强“喊下冤”,任老先生不久前放出了一段“狂言”——不为穷人盖房。其意思大致是为穷人盖房无利(或微利)可图。引来各方面的讨伐声一片。显然,为平民解决住房问题应该是归属于政府工作范畴,不应该过多寄望于商人的公益性行为,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调节。市场积极提倡的就是个体在其发展中应该选择的是最优发展策略,即经济学中所提到的如何在尽大化满足商人利己的前提下最大化利于他人利于社会。历史事实证明,人的利己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对于商人而言,倡导“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更是不现实行不通的。当然,这又涉及到博弈论中个体行为与集体行为之间的博弈。
(文:忽突)
|